(一)创建温馨教室,营造温馨班级育人环境
最近在许多校园中都开始了温馨教室的创建。笔者收集了有关资料,发现温馨教室是指含有科学民主和谐特点的适应学生成长发展的班级育人环境,它包括了温馨、舒适的硬环境(班级布置)和软环境(班级文化)等。在学生的心目中,温馨教室应该是同学间和睦相处、有家的感觉;教师不拖堂、不生气、满面笑容、常与同学谈心、平等相处等。基于以上几点,笔者在创建温馨教室方面做了以下三点尝试。
1.美化物理环境,营造温馨氛围
首先,可以在班级一角建立读书角。学生自动拿出自己最爱的书籍,集中放在书架上,进行交换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尝到读书的乐趣,提高了阅读能力,又激励了学生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学风,形成了独具个性化的教室文化一角。其次,一定要建立好卫生角。在这个板块张贴卫生工作安排、卫生条例,向学生宣传卫生常识,及时进行温情提示,预防各种疾病,使得学生拥有更加持久的健康。再次,精心建立展示墙。展示墙放置的是学生的优秀作业或者优秀作品,展示的内容根据每个月的教育主题不断更新,如九月份“我爱我师”主题教育活动时期摆放的是学生亲手制作的剪报,十月份摆放的则是学生的绘画作品等,十二月份集中展示学生获奖的证书、奖状等。最后,建立植物角。在特定位置上摆放有学生亲自种下的各种花草和学生从家里带来绿色植物,有花,有草,专门安排一名学生浇水和护理。绿色植物让教室充满生机,也让学生感到了家的温馨。另外,可以在教室讲台、电脑台上放置一些绢花、丝袜花等美化教室环境。
2.优化心理环境,激励快乐
教师可以精心布置一份心情晴雨表。由于年龄特点,要求低年级的学生采用画笑脸和苦脸表示自己的心情,这样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与心理教师及时联系,利用心理咨询室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
3.和谐人际环境,促进共同成长
学生之间的争争吵吵是常有的事,特别是六年级学生,这是无法避免的事,也不是影响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主要因素。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如何加强班集体的建设,是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责任心、同情心和诚心,从而使学生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因此,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确立“赏识—激励—纠错—再激励”这个工作链,让学生能经常发现同伴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学会一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怎样与同伴正常有效交往的方式和技巧;发挥班干部队伍的自律作用,积极稳妥地纠正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一些不当行为和方式,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谅解的新型人际关系;逐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形成自信、尊重、宽容、感恩等积极的心理情绪,营造团结友爱、尊敬师长、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良好学习氛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做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他们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是建立良好班风和学风的重要因素。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大胆尝试班干部聘任制,试着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本着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育人目标,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做好动员,鼓励大胆自荐
笔者向学生讲明当今社会人才竞争的特点,即具有组织和协调能力的人才必将受到社会的青睐。告诉他们,在学生时代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使自己多才多艺。尤其是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这是十分必要的。
2.广设岗位,给予锻炼机会
根据班规班约设置正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和文娱委员,组成班委会。在此基础上,设置服务岗位,增设纪律、卫生、礼仪和财产等小组长以及各学科课代表。根据团章成立团支部,建立爱心基金会,增设文学、艺术、科技、体育和小记者等兴趣小组长。让每位想为班级贡献一分力量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的岗位,同时也能满足当今的许多“官迷”小朋友,让他们过把瘾,让他们在体验中成长,在快乐中成长。
3.实施班干部聘任制,体现学生当家做主
班干部的任期以半学期或一学期为宜。聘任时,可在前任任职期间随即产生新任班干部,让新一届班干部见习一段时间,以此积累实践经验。原则是已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不宜再任,使更多学生有机会做班委干部。确因工作需要连任的班干部,只可连任一届。同时,建立民主评议制度,每隔一个月召开一次民主评议会,对班干部进行评议,肯定优点,改正缺点,加强考核。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各位班干部的工作由班主任和学生根据考核细则,在班会上进行无记名考评。每学期两次,期中、期末各一次。其次,及时总结班干部聘任制中存在的问题,注意新老干部的交接工作。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对新干部提出具体要求,放手使用锻炼。为了让新官起好表率作用,能顺利完成工作,笔者根据每位干部的职责,给他们提出具体要求,并教给他们开展工作的基本方法。其二,笔者对老班干部把好三关:一是把好“下岗”干部的思想关,使他轻松下岗,当好新班干部的参谋;二是把好服务关,对于那些组织能力、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干部,笔者给予个别的指导和帮助,为他们的组织管理出谋划策,使他们在任职期间学有所获;三是把好干部的权力关,把管理的权力交给下一届干部,放手让他们去开展工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施班干部聘任制以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在班干部的带领下能够做到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如自习课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出操做到静、齐、快;劳动积极了,脏活、累活抢着干;活动有兴趣了,只要学校一有集体活动,人人都想报名参加,努力为班争光;每位学生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它旨在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为每个学生创造平等的表现机会,使之能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这对从未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锻炼、一种激励、一种信任、一种成功的体验。事实证明,不论是什么工作,他们都会以很高的热情尽力做好。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把以前从未施展过的才能发挥出来。实施班干部聘任制是一种全面锻炼学生、培养学生的手段,是帮助学生树立完善人格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三)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www.xing528.com)
民主应是班级管理中高扬的旗帜。班主任应从保姆、警察的角色中隐退,并努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笔者认为,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五点。
1.要不断地研究学生,做学生的良师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心灵彩桥的建立,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还应该是慈爱的父母、知心的朋友。要成为这种多元角色,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不应局限于课堂上与学生隔着课桌的学习问题问答式的交流,而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
2.要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益友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笔者觉得这是每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师德素养。
3.要尊重、鼓励学生,做学生的知己
《学习的革命》 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给予学生尊重和鼓励,有时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予学生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对此,我们应抱着“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矿”的心态去热心地发现学生潜在的优势,并想方设法创设条件,提供机会,鼓励学生战胜自我,大胆实践,使这种潜能转化为学生现实的能力,并逐渐增强、扩大。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帮助者、鼓励者,在一路的共享欢乐、共渡难关中,教师的心和学生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4.要改变自身观念,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5.要改变自身观念,让学生当主人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因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从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入手,最终达到自我成才的教育目的,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
(四)关注心理健康,给予心理关怀
新课程改革目标中,既强调健康体魄,又强调健康心理,并且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具有健康心理是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所以,班主任工作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实施心理关怀的策略。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和学生接触的最多,时间最长,最有利于做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班主任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因此,班主任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和调整心理状态,培养学生乐观稳定的情绪和开朗坚强的性格,以及广泛的学习兴趣、探究和创新精神、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为他们将来的成才与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班主任心理教育方法中,心理咨询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心理咨询是心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通过有效的咨询,能使来访者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帮助来访者提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辨明心理问题的实质,确定摆脱心理困扰的对策等。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班主任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双方达到情感和心理的交流,消除学生的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一个适应能力强的人,能和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周围环境和事物有清醒、客观的认识,能较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乐于接受新事物,能承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为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接受环境、顺应环境,针对环境的变化对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环境。同时,学会在生活中不断反省自己、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心理保健的重点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教会他们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对学生心理和学习规律的科学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此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分数和名次的变化,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生活,指导学生摆脱由于不适应而造成的学习上的困境,顺利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随着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独立性、自主性逐渐提高,心理闭锁性特征更明显,这就需要班主任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所以,在继续加强学习心理调节指导的同时,教师应侧重良好人际关系的引导,加强心理训练,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学会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克服自卑心理,克服各种困难与挫折。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和班级讲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措施。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增长,都会受到积极、健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因此,教师应精心创设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班级文化环境,营造育人氛围,使优美的班级环境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结合班主任工作,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训练,包括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自我反思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应试能力、理想教育等。
这种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训练活动,很好地弥补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要。把教育工作心理化,使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都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特长,树立自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提高了其心理素质。同时,对学生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激励学生进取。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要求和问题;通过调查测试,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讲心理知识,与学生共同对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交流,最后联系实际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利用班会,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奋发向上,接受挑战,培养心理耐挫能力。通过“我能行”教育,使每位学生树立自信,使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也不轻言放弃。此外,还要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讲座。比如,每次考试之前,教给学生缓解考前紧张的办法,印发有关考试焦虑对策的资料,如学会释放考试的压力、浅谈考前心理调适等。笔者坚信,经过一系列的心理训练之后,属于他们的不仅仅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更宝贵的是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因为未来是属于那些有良好心理状态和道德修养、具有一定社会适应能力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