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专业性的发展,不仅需要班主任个体内部力量的努力,还需要来自教育系统中各个层面的支持。在这里,笔者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支持体系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之所以把专业支持体系聚焦到教育系统内部,并不表明不需要社会生态的完善,而只是在教育的具体背景下讨论,突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权利与力量。
(一)微观:来自科任教师的协助
班主任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班级学生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其工作性质的复杂性,对内需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科教学工作做好协调;对外需配合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与家长做好沟通、交流。不可否认的是,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多方力量的介入。虽然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总负责人,但在实际工作中,少不了来自学科教师的协助。首先,班主任与学科教师要建立共同的班级发展理念,一旦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冲突,就会形成教育反力,并对学生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其次,班主任与学科教师要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形成整体融通的班级建设教育设计。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共同合作,以班级为单位建设出一支支跨学科的共育团队。以研究学生、成就学生为目的,双方的合作势必会形成不可估量的教育合力,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共同起到良性的影响。
(二)中观:来自学校层面的尊重
学校层面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对班主任工作专业性的发展也非常重要。班主任是学校的教育任务得到落实的重要中介,来自学校层面的尊重、支持将直接影响到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因此,学校层面要为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成长提供良性、健康的发展生态。在时空上,要给班主任松绑,给班主任自我实践的空间。班主任的自主性只有在相对开放的空间内才能得到提升。在培训机制上,学校需要对班主任教师开展培训工作,不能仅关注骨干班主任的发展,还要关注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经验、不同发展阶段的班主任的全面发展,形成梯形(新手班主任、成熟班主任、专家班主任共同发展)的发展模式,为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提供路径。
(三)宏观:来自教育政策的肯定(www.xing528.com)
班主任专业性的发展性离不开教育行政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从提高班主任专业性的角度看,教育政策的支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提高班主任入职的门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会发现,班主任工作并不是人人可做、人人愿做、人人能做的一项工作。班主任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理论的支持,还需要班主任自身有着自觉学习、主动研究实践的力量。因此,制定班主任工作的任职要求与条件是提高班主任工作专业性的基础。在任命过程中,让有意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在取得合格资格后才能走上班主任的岗位。选择可以胜任的教师做班主任不仅是班主任工作专业化的需要,还是班级学生发展的需要。
第二,制定班主任职称评定制度。班主任在职期间并不像任课教师那样有正式的职称评定制度,有些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因为没有上升的空间,而失去内在的动力。建立班主任职称评定制度是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职级工作的改革,不仅打破班主任“当好当差一个样”的想法,还会极大激发班主任自主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专业岗位形成岗位梯度,有效搭建班主任队伍的台阶,从而打通班主任队伍成长通道,为所有从事班主任岗位工作的教师提供发展的原动力。在班主任的职称设定方面,可以参考教师专业发展的职称评定制度。在班主任取得入职资格后,依据班主任的学历、年龄、工作年限、所带班级学生发展的状况,设置初级班主任、中级班主任、高级班主任三个层级,而且三个层级的班主任津贴有一定的差距。在班主任实习期满之后,通过学校组成的评定审核小组对其工作进行评定、定职。依靠外部的力量提升班主任对自身工作岗位的重视、激励班主任更高的专业追求,促进班主任工作的稳步发展。
第三,丰富班主任奖励机制。在很多学校实践中,对班主任工作的奖励只停留在工作评定的层面,单一地针对班主任工作评定的结果进行适当的奖励,一味地强调班主任工作的奉献精神,并没有依据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建立一套与之成长相匹配的奖励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恰当的班主任工作奖励机制是班主任工作走向专业化的重要保障。对此,需要改变单一的奖励机制,建立丰富多样的奖励机制。例如,建立职级晋升激励、职级津贴激励、进修机会激励以及荣誉称号激励等多项内容,在班主任奖励机制中突出人文性与科学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