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或有用性。对于“价值”的认识,叶澜教授曾在《试论当代中国教育价值取向之偏差》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任何事物,其价值的性质与大小至少取决于三个方面:其一是事物本身的构成及其属性,它决定了价值的可能性空间;其二是人对这一事物的认识及自己想从中获取什么需求的认识,它决定了人对某一事物的价值取向,划出了人对某一事物价值的期望空间;其三是该事物之外的条件,它决定了价值实现的现实空间。借鉴叶澜教授对“价值”的理解,再结合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与理解,笔者认为,教育是以“育人”为核心的,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完整的生命。班主任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价值自然也离不开“育人”。班主任工作育人价值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促使学生以及班主任形成自主发展的生活与活动方式,在组织发展中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其二,养成学生以及班主任坦然应对各种挑战的生活态度,并在积极的生活态度中提升个体的幸福感。
(一)培育个体自主发展的生活方式
自主发展是指个体能够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形成清晰的了解,依据自身的情况确定自我发展的目标,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主动利用各种资源,为自己的发展创造空间,养成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自觉和主动是个体形成自主发展能力的标志。自觉的内涵有很多种,这里主要强调学生与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觉悟,其中包括对自己生命状态的觉知、成长目标的清晰,理想人格的确立,对未来生活矢志不移地追求。这种对自觉成长的追求与当今时代精神对人主体性的呼唤之价值取向是保持一致的。主动对学生而言,是指在班级日常生活中寻求自我发展的机会与空间,能够以主人翁的形式参与班级生活,积极地建立与人、事、物的联系,保持自我发展的动力。对班主任而言,是指能够反思自身的工作状态,利用各种资源在自己的工作中进行创新,自己把握自身的发展方向。这种自主发展的能力落实到班级日常实践中,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个体能够在活动中明确自己的目标。目标代表着方向,有了方向才有奋进的动力,而目标的设定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班主任在活动设计之前会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学生在行动之前也会制定自己的活动目标。而学生正是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连续不断的活动形成自己制定目标的能力,目标的设定需要个体对自身以及外界的情况,对可能以及不可能的因素有着理性的判断。其次,个体需要具备策略意识与能力。这就需要个体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具体情境具体分析,排除干扰,战胜挫折,实现自己的目标。最后,能够在活动的全过程中养成自我反思的能力,反思能为下一步的行动提供可能。个体通过反思不仅可以认识自己的能力,还为下一次的活动积蓄了力量。自主发展的生活方式以及活动方式是提升学生以及班主任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工作中能够认识到学生以及自身的自主发展能力对班级生活的重要性,善于利用班级中现有的资源,敏于发现班级中潜在资源,为学生提供价值引导,创设有利于个体自我发展的空间,使班级成为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www.xing528.com)
(二)培育个体积极向上的生命情态
每一个人都会在前进的道路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挑战。这就需要个体以积极向上的生命情态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情态”一词在辞海中有两重含义:一种是做情状或神态,另一种是做人情和态度。在这里,“情态”一词主要是指人情与态度。所谓积极的生命情态是指个体以积极、开放、乐观、身在现实之中、胸怀美好希望,并能通过个体的创造性行为,改变不完善的现实状态,进一步促使现实生活优化的精神状态。具有积极生命情态的个体能够在困难面前表现出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散发独特的生命活力。对此,班主任需要在日常的班级建设中培育学生积极的生命情态。一方面,要在丰富多彩的班级实践活动中丰富学生快乐的生命体验,让他们知道如何与他人对话,提升自我的交往能力,引导他们敢于实践,乐于劳动。个体在这种体验中获得的幸福感将使学生产生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之情,并在日常生活中把这种情感投入到其他领域中。另一方面,锻炼学生对挫折的感受与体验。遇到挫折,积极地面对挫折,采用有效的方式战胜挫折,这一过程都会增加学生对生活本质的认识与理解。这种积极的生命情态在班主任教师那里则表现为:能够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工作与生活中不断反思自我、超越自我;在自身的工作与生活中获得满足感与幸福感,这种满足感又可以作为一种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时刻激励着自我奋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