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动人的梁祝传说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风俗,产生了许多优美动听的梁祝歌谣,并一直延续传唱至今。这里将带你去了解热闹非凡的传统庙会——宁波梁山伯庙庙会,寄托人们美好祝愿的汝南送灯节,彩蝶云集、场面壮现的宜兴观蝶节,还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梁祝歌谣……
浙东地区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庙会是已流传一千多年的宁波鄞州梁山伯庙庙会。由于梁祝传说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宁波人民非常敬重梁山伯的清正、勤政、忠诚、厚义,非常敬佩祝英台对爱情忠贞,不渝和追求男女平等的崇高精神,从而产生了对梁祝墓土的信仰习俗,把梁祝当作神灵,说梁祝是爰情及保佑好人平安的保护神,从而进一步孕育了在浙东地区影响深远的梁山伯庙庙会、祭拜墓土等民间风俗。每到庙会,上海、杭州、舟山等各地香客纷至沓来,赶庙会的男女老少人山人海,聚会队伍长达数里,人多时达到十多万人,热闹非凡。
宁波鄞州梁山伯庙庙会活动之一
梁山伯庙的特色是春秋两次的庙会,分别在农历三月初一(据说是梁山伯的生日)和八月十六(据说是他死的那天)。传说在农历八月半那天,祝英台照例要回娘家(祝家渡),因此每到农历八月初至月半,城中妇女都去烧香。前来烧香的妇女,还常把新绣弓鞋放在梁祝的卧室中,给英台穿。很多妇女还手摸神足,说可以治疗足痛病。
宁波鄞州梁梨山伯庙庙会活动之二
梁山伯庙庙会是人们表达对美满婚姻的向往的场所。到庙会的人中,大多数人的目的是祈求爰情甜蜜、婚姻美满。其实梁祝的美满是在化蝶之后,是虚幻的。但是在人们的心目中,死亡只是生命形式的转化,蝶化是梁祝爰情的延续、幸福美满的象征。因此,每年两度的梁山伯庙庙会成为人们祈求美满婚姻的理想场所。
梁山伯庙庙会又是人们祈求人畜平安、寄托生活富裕心愿的场所据说年轻姑娘拿起祝英台房中的毛巾揩一揩脸,就可以长久保持青春美丽;拿梳子梳几下头发,可以万事(丝)顺利,夫妻和睦,1顿顺当当过日子。梁山伯在民间信仰中成了一位无所不能的神,老百姓有困难都可以向他祈求。
宁波鄞州梁山伯庙庙会活动之三
梁山伯庙庙会还是民间重要的娱乐场所。各种民间艺术的演出为庙会增添了热闹的气氛,表面上看是为了娱神,实际上是在娱人。在庙会期间,远近前来赶庙会的男女老少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各式各样的花灯,银树火花,舞龙,舞狮、台阁、鼓阁、踩高跷等等民间艺术表演节目,丰富多彩,十分熟闹。
宁波鄞州梁山伯庙千百年来形成的规模盛大的庙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是人民群众聚会和交流情感的重要场合,是人民群众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庙会又是一次民间文艺的大会演,成为周围上百里地区群众主要的娱乐活动,丰富了文化生活。同时庙会又是一次重要的经贸活动,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流传千年的梁山伯庙庙会文化已被宁波市鄞州区政府纳入保护规划。
1.现在你已了解了梁山伯庙庙会的盛况,赶快上网查一下全国各地还有哪些重大的有特色的庙会,与同学交流交流吧。
2.有机会的话,请你去梁山伯庙庙会现场感受一下浙东地区影响力最大的庙会所特有的热闹气氛吧!
宁波鄞州鄞江是个千年古镇,曾是明州州治、鄮县县治所在地,名胜古迹众多,历来文化昌盛,市集繁荣,是鄞西重镇。鄞江“十月十”、“三月三”、“六月六”庙会,距今巳有11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已演变成盛大的商品贸易交流会。每年都会有来自龙观、章水、奉化、慈溪、义乌、诸暨等四面八方赴会的摊主、顾客达10万多人,非常壮观。
鄞江生会盛况
鄞江庙会又叫它山庙会。唐朝太和年间,王元玮出任鄮县县令,决定修理它山堰,为民造福。公元831年的十月初十,它山堰开工奠基。到第三年三月初三,它山堰竣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王元玮,把它山堰开工和竣工之日定为鄞江庙会,千余年盛况一直延续到今天。
它山堰还未建成前,光溪和北溪港一带常有沙石淤塞。螂西梅园、蜃蛟、古林、凤番等地乡民,很难用上淡水。在“六月六”前后农闲季节,群众自发携带土箕、扁担、沙耙等淘沙工具,到鄞江光溪和北溪港掏沙,疏通河道。六月初六,附近商贩也汇集到鄞江经商,形成了鄞江的独特会市,俗称“掏沙会”。它山堰建成之后,鄞西七乡的饮用水源得到保障,夏天农闲时节,乡民不用再来螂江掏沙,但人们仍记着六月初六的掏沙集会,每年此时都要到鄞江赶集,形成了继“十月十”“三月三”之外的另一个庙会,又称“稻花会”。
从前,在中原大地河南汝南一带,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有送纸灯的风俗。据说这是为祝英台和梁山伯相会指路明道。这个特异的风俗包含了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悲欢离合的传说。
汝南当地人传说,祝英台是河南汝南县人,家住在京汉古道之南的祝庄。她从小聪明伶俐,琴棋书画,样样都能,长到十六岁时,一心想到外地去求学,增长世面。她爹爹拗她不过,只好让她女扮男装.到县里汝南书院去读书。她在去书院途中,结识了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一同到汝南书院,白天同窗共读,夜晚同床共眠。梁山伯始终不知她是女性。
河南汝南中元节民间送纸灯场景
阳春三月,汝南乡亲都去种树。梁山伯与祝英台也一同去。两人你挖坑,我培土,将一株银杏树一起种在书院内(后来,这株银杏长得枝繁叶茂,当地乡亲们都爰称它为“梁祝银杏树”)。一天,同学们都去郊外春游。大家来到汝南一条河边,梁山伯与祝英台看到一对美丽的鸳鸯在河中戏水。他俩玩向鸳鸯丢石子的游戏。梁山伯力气大,用力一丢,就击中河中鸳鸯,祝英台力气小,丢了几次都丢不远。同学们都笑她是个女的,连石子也丢不远。(后来,梁山伯与祝英台丢石子戏鸳鸯的这条河,就被当地乡亲们称为“鸳鸯河”)
三年学满,梁山伯与祝英台恋恋不舍,依依相别。梁山伯沿京汉古道相送她十八里,祝英台才说她家有个小九妹要嫁给梁山伯,要她早日来提亲。(这段路,当地乡亲们后来称它为“梁祝十八相送路”)梁山伯三个月后才去祝庄求亲,得知小九妹就是祝英台。但是已经晚了,祝父已答应马家婚约,将祝英台许配给马庄公子马文才。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相会,梁山伯后悔莫及,突然恸哭身亡。梁家就将他安葬在京汉古道之东。秋天,马文才来娶亲。祝英台提出三个条件,才肯出嫁:一要身穿内白外红;二要凤冠内戴麻冠;三要路过梁山伯墓时下轿相祭。马文才只好答应。
娶亲这天,花轿沿京汉古道十八相送路来到梁山伯墓前,只见祝英台全身穿白孝服,头戴麻冠,早哭得像泪人一样,从花轿内出来。她跌跌撞撞来到梁山伯墓前,点烛烧香,祭扫一番后,站起身来,一头向墓旁柳树撞去,当场身亡。祝家就将她葬在京汉古道之南,与梁山伯墓隔路遥遥相望。
化蝶(壁画)
汝南父老乡亲十分同情祝英台与梁山伯悲惨的遭遇。既然他俩生前不能结夫妇,死后也应该让他们能相会。因此,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为祝英台做白色纸灯笼,到了晚上,点上红烛,男女老幼,成群结队提着纸灯,到祝英台墓上去送纸灯。只见墨黑的夜晚,祝英台墓四周,一直到梁山伯墓的路上,都插满闪闪发光的纸灯,甚至连树上也挂满了白纸灯。传说这天阴间放假,让鬼魂与亲人团聚.纸灯好为祝英台照路,让她一年一度与亲人梁山伯团聚相会。
(辑自周静书主编《梁祝的传说》)
1.河南汝南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七月十五送纸灯的风俗为什么至今还在延续?把你的想法说一说。
2.梁山伯与祝英台动人的爱情故事广为传诵,也留下了许多与它有关的如“送纸灯”等风俗,请你收集家乡有关这方面的风俗。
河南省汝南县马乡镇是梁祝传说故事的重要传播地之一,在当地,有一独特的节日--“送灯节”,从古代延续至今。
“送灯节”就是在梁祝二人双双化蝶的那天(传说是农历七月十五)傍晚,方圆上百里的人们自发赶往梁祝双墓,给梁祝送灯。在马乡镇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傍晚时分,都有数千人提着白灯笼陆续赶到那里。太阳落山时,首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梁祝双墓前的供桌上摆上时鲜水果,洗净双手焚香进行祭祀,老人虔诚地祈愿梁祝有灵,保佑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美满百年。
祭祀完毕,人们开始上灯,上千盏灯笼分别插在梁山伯墓、祝英台墓上及其四周,暖暖地照亮了两墓之间的古官道和连接两墓的一步三孔桥。在墓附近的小河里,人们放进数千个莲花水灯,希望梁祝不管是走水路还是陆路,都能在温暖的灯光里团聚。一盏盏温暖的烛灯,寄托着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思。
“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蝴蝶成双对;千年万代不分开,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忠贞爱情,最后双双化为蝴蝶。这个故事在江苏宜兴一带也流传很广,情节十分动人。
宜兴梁祝化蝶团
据说在东晋永和年间,上虞有一个女子叫祝英台,小名叫九娘,她没有兄弟.家里很有钱。祝英台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才华。父母要她嫁人,她说:“我应该到外面去读书,学到知识再嫁人。”于是,祝英台女扮男装,改名为九官,前往外地求学。在求学路上与会稽(现在的绍兴)梁山伯相遇,两人一见如故.结伴来到江苏宜兴善卷洞碧鲜庵。他俩见这里山清水秀、花开蝶舞,就留下来读书,一起同窗三年。梁山伯为人诚实,不知道祝英台是女子。临别的时候,两人再次去游碧鲜庵,看见一对彩蝶向他们扑面飞来。祝英台说:“假如我们能像蝴蝶一样,双双在花间飞舞,那该有多自由幸福啊!”于是祝英台约梁山伯三个月内到上虞祝家,向她的父母求亲,将家中的九娘许配给他(其实九娘就是祝英台自己)。
梁山伯认为自己家中贫穷,怕到祝家去求亲,就耽误了日期。祝英台父母就逼着英台许配给了马家公子。后来,梁山伯考取功名,当了鄞县的县令。有一次他路过祝家庄,想去拜访祝英台。向书童询问“祝九官”,书童回答说:“祝家只有九娘,并没有九官。”梁山伯这才醒悟到,原来祝九官就是祝九娘,就向书意请求能否看在同学的情面上,与英台相见一面。祝英台恨梁山伯来迟,用罗扇遮住脸,侧身一揖就进去了。梁山伯非常懊悔,思念成疾,不久生病而死,传说就葬在清道山下。
宜兴现蝶节活动场面
第二年,祝英台出嫁路上,叫船夫绕路到清道山下,要到梁山伯墓前祭拜。到了墓前,祝英台失声大哭。突然,狂风大作,坟墓裂开一道缝,祝英台就跳了进去,坟墓重又合拢。一会儿,阳光灿烂,一对蝴蝶从坟墓中飞舞而出。传说黄色大蝴蝶是祝英台,黑色的大蝴蝶是梁山伯。
说也奇怪,从此后,每年早春二月,桃李芬芳时,宜兴善卷洞碧鲜庵附近,常常有一对对彩色大蝶翩翩起舞,穿花栖草,追逐嬉戏,形影不离。当地百姓传说,这些彩蝶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灵魂化成的。他们留恋“同窗共读三长载”的幸福生活,一年一度飞到这里来作旧地重游。宜兴当地的人们为纪念这对情侣,把他们读书的碧鲜庵改为“英台读书处”,建起了“祝陵”,还把每年三月一日传说中祝英台生日的这一天,称为“双蝶节”。
此外,在宜兴善卷洞一带,一直有个传统的观蝶节。每年阴历三月二十八日,在碧鲜庵的蝶亭上空,就有成千上万只蝴蝶.双双对对,婀娜多姿,情侣依依,形影不离。其中有一对最引人注目,据说是梁祝精灵化成的,黄色为祝英台,黑色为梁山伯。每年这一天,方圆几十里,人们成群结伴前来观蝶,更有许多青年男女到这里来凭吊,在蝶亭前许愿、还愿,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读书人去剩荒台,岁岁春风长野苔;山上桃花红似火,双双蝴蝶又飞来。”
这首清代的学者写的词,十分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一年一度“双蝶节”的风情画卷。
(辑自周静书主编《梁祝文化大观》)
1.由梁祝故事衍生出来的“双蝶节",是宜兴保留谈长、最完整的地方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把这个有关“双蝶节”由来的故事说给你身边的小伙伴听。
2.收集几则梁祝故事传说,在班级中开展一次“梁祝故事我知晓”的故事比赛。
宜兴市地处江苏省南端,位于沪、宁、杭三角中心。全市总面积2038.7平方千米,人口108万。
宜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宜兴自秦代建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宜兴古代出过10个宰相、7个状元,380多个进士,现代有17名两院院士,有一万多名高级知识分子分布全球各地,享有“教授之乡”之美誉,徐悲鸿、周培源、蒋南翔、吴冠中等政治、教育、文化界名流,更成为宜兴的骄傲。
宜兴是著名的陶都,已有五千年的制陶历史。集保健实用、艺术鉴赏于一体的紫砂茶具名扬四海。与紫砂媲美的均陶、精陶、青瓷、美彩陶巧夺天工。
宜兴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作为太湖风景区重要的旅游城市,宜兴以“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蜚声海内夕卜,构成诱人的生态旅游特色,国家级风景区善卷洞、华东地区最大的竹海、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等众多风景名胜区,引来无数游客,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在浙江的宁波和绍兴乡村,哪家孩子上学了或升入高一级学校,亲朋好友和四邻八舍都会把蛋送到入学者家里,给入学的孩子吃。入学读书为什么要吃蛋呢?说起来这还和梁山伯有关呢。
梁山伯是晋代会稽(今浙东一带)人,父亲名叫梁鼎,是个有学识的秀才。母亲罗氏,三十岁还没怀上孩子。一天夜里,罗氏在梦中看见一只花蝴蝶飞进房中,才怀了孕,三十八岁那年,生下孩子,给孩子取名为山(三)伯(八)。梁鼎夫妇对山伯非常宠爱。梁山伯从小调皮贪玩,体质娇嫩,小小年纪又患有头晕病,性格怪异,别的男孩子喜欢捉鸟摸蛋.而他却爱采花捉蝶,把捉回的蝴蝶养在蝶笼内,平时根本不愿意和男孩子相处,只喜欢和女孩结伴。
梁山伯长到八岁,梁鼎便自己教儿子识字读书。梁山伯人在书房.心在房外,想的是去外面捉蝶采花、找哪位女孩做伴……两年学下来,只认识了没几个字。梁鼎又气又恨,指着发呆似的梁山伯说:“读书装头痛,捉起蝴蝶来精神。你这样怎么能成才?”说完,狠狠瞪了眼梁山伯.把书房门关住,气得连饭也不给他吃。而他的母亲罗氏宠爰儿子,亲自把饭送往书房,还带着蝶笼,想让山伯去玩。
罗氏走进书房,一心想着儿子会高兴,可当她见到梁山伯时,吃惊得连喊心肝、宝贝地哭了起来。原来梁山伯被父亲训斥一顿'后,头晕病发作昏倒了。梁鼎后悔不已,忙请医生配药,让山伯在房中养病。
过了两天,当丫环给梁山伯送饭去时,却只看到窗门大开,床上空空,急得她慌忙去告诉罗氏。罗氏一听不见了山伯,连哭带闹,一面吵着向丈夫要孩子,一面派人四处寻找。不到一顿饭工夫,有人来告诉梁鼎,说在村口找到了跟女孩子一起跳绳的梁山伯。原来头晕病发作时,会使人晕头转向,梁山伯吃了药,休养了两天,病好了,在床上再也睡不住,为了不惊动家人,就从窗口跳了出去。他几天没出门,今天玩得尽兴,连回家也忘记了。梁鼎在村口找到山伯,要他回家去读书。
梁祝书法艺术(今梁祝文化公园碑林)
梁鼎正在生气,却从身后走上来一人说:“真是奇人呀!”那人看了一眼梁鼎,又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梁鼎一看是一位身穿灰色道服的老翁,正目不转睛地打量梁山伯。梁鼎见老翁相貌不凡,忙歉意地说:“是我的儿子,请道长不要见笑。”那老翁一本正经地正色说:“你儿子眉清目秀,一表人才,长大了一定能当大官。”老翁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会又说:“不过,看他气色不好,有气无色,七窍阻塞了六窍,只开了一路花窍,只要塞住这个花窍,就能专心读书了。”
梁鼎听老翁说得有道理,邀请他去家里作客。老翁也不推让,进了客堂,问梁鼎:“你儿子几岁了,有没有读过书?”“已过十岁生日,读书两年,唉!只认识一些字。这孩子太不争气了。”梁鼎叹若气说。“哈哈,这就好了,这就是了!”老翁听后反而拍学大笑。
梁祝吉祥也
这下,梁鼎更是摸不着头脑,向老翁请求道:“请道长救救我那儿子。”老翁笑笑说:“你必须为孩子另请高明教他读书,入学前给他服下七姓人家的‘百草珍珠',安他的精神,堵他的花窍。这样以后才能有出息。”梁鼎听后,连连摇头说:“第一件可以办到,可第二件……唉!我家很穷,靠着几亩薄田养家度日,哪有钱去买七姓人家的百草珍珠。”“哈哈!‘百草珍珠‘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很容易得到,那就是呆大鹅的蛋!”梁鼎听了恍然大悟,转忧为喜。老翁见梁鼎明.白了,就哈哈大笑地走了。
罗氏照着老翁的意思让山伯吃了七姓鹅蛋,就让他离家去邻村的学馆读书。从此,梁山伯再也不爱捕蝶采花,只是手捧书本晨读晚背,专心致志地攻读。几年下来,梁山伯学业大进,参加乡试,竟然名列前茅。
梁山伯这个爰花恋蝶成性的人却成了才子的消息传开了,许多人都来梁家走访取经。梁鼎一开始不想吐露实情,被人问得没有办法,只好含糊地说:“当时听了一位道士一句话,说叫山伯另诂先生授教,入学前给他吃七姓人家的鸡蛋,人就会专心,直到金榜题名!”虽然梁鼎把鹅蛋说成鸡蛋,自己编了几句话,但来访者却相信了。而那七姓鸡蛋,哪有办不到的,农家户户都有。从此,一家传一家,一村传一村,入学者吃七姓鸡蛋的风俗,家家模仿,户户学样。
以后梁山伯做了鄞县县令,他的家乡上学前吃蛋的风俗也传到了宁波。其实,鹅蛋原是民间治头晕病的良方,老道士叫梁山伯入学前吃鹅蛋,先治病后入学,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在流传中,被添油加醋,增加了许多故事情节。
(转自周静书主编《梁祝的传说》)
1.在有感情地朗读上面这则小故事的基础上,写写你的感受及想法。
2.采访你周围的人,诋查他们对于梁祝故事的了解情况,收集有关梁山伯的其他故事,并把这些故事编成一期手抄报。
压岁钿:大年夜由长辈发给孩子的一些钱,让他压在枕头下,希望有一个兆示来年好运的好梦。
相量盏:孩子满月或上学时分发的米饭或点心。旧时孩子出生一个月或第一次上学,家长准备相量盏,用小盏盛饭和糖果,分送给周围邻舍孩子,表示孩子间互相和睦相处,相相量量(宁波话”和和气气”)。
好日酒:喜酒。好日,结婚的日子。
拜生酒:寿宴。民间成人年龄逢十要祝寿,称“做生”,晚辈贺寿称“拜生”,平辈及长辈则称吃“生日酒”。
满月酒:庆祝孩子出生一月的宴席。
上梁酒:盖新房上主梁时祈福求太平的宴席。上梁酒同时为感谢亲朋、犒劳工匠,对四邻八居则在上主梁时抛“上梁馒头”。
搡年糕:宁波人每到年底必做年糕,将水磨米粉蒸熟后擦成米泥,用专用的年糕板印成。
疰夏绳:立夏节小孩所系的七彩丝绳。民间把夏季食欲不振、气候不适而消瘦叫“疰夏”,用七彩丝线编成的花绳系于孩子的手腕或发辫上,可以消暑袪病,以防疰夏(中暑)。
插地香:农历七月三十夜在地上插番。传说这一天是地藏菩萨生日,插香向他致敬。
祓高秋:过立秋节的一种仪式。民间在立秋节吃西瓜,吃薄脆饼与萝卜籽一起捣碎的粉末,可以祓除暑热,抵御秋寒。
祭灶果:祭灶王的专用供品。传说农历十二月廿三是灶群菩萨(灶王)升天汇报的日子,各家都要在灶头设香案祭拜,供品是用糯米粉制成的膨化干点心,由油果、麻枣、红球、白球、黑脚骨、白脚骨等组成,统称祭灶果。
正月梅花是新春,梁山伯求学到杭城,
草桥遇见祝英台,错把女子认书生。
二月杏花朵朵红,结拜金兰称弟兄,
二人进了书房门,情似同胞把书攻。
三月桃花红如火,日同桌来夜同宿,
只为英台多留意,未露真情三年多。
四月蔷薇花儿香,花园里面去乘凉,
狂风吹起英台衣,略知三分女人腔。
五月石榴端阳星,山伯说给英台听,
明明你是女儿身,为何不肯露真情。
六月荷花伏中升,伶俐女子古有训,
花言哄了梁山伯,打定主意转家门。
七月凤仙七巧星,收拾行李要动身,
师母跟前说真情,要求做个月老人。
八月桂花是中秋,二人各自苦心头,
山伯难舍英台弟,此刻英台不顾羞。
九月菊花是重阳,肩负行李转家乡,
英台多少真情话,只恨山伯无心听。
十月芙蓉小阳春,路中分别各回程,
英台见过双亲面,仍到高楼换衣襟。
十一月水仙冬至到,山伯也要转家门,
一心先到祝家去,探望当初结拜人。
十二月腊梅冷冰冰,山伯到了祝家门,
高厅会见英台女,口吐鲜血命归阴。
十二月花名唱完成,英台配与马家门,(www.xing528.com)
坟前痛哭梁兄长,山伯忽显魂开坟,
变成一对花蝴蝶,飘飘荡荡上天庭。
(流传于宁波鄞州一带)
1.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最早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在民间流播,民间艺人用歌谣的形式传唱于街头巷尾,许多优美动听的梁祝歌谣,如《梁祝十二月花名》、《挖花调梁祝》、《祝英台四季歌》等一直传唱到如今。课外学唱有关的梁祝歌谣。
2.“梁祝传说”是以口头文学形式中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既然是口头形式,我们就要口头传承。在班级里开展一次唱一唱、演一演梁祝歌谣的活动。
△梁祝叙事山歌2885行流传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梁山伯与祝英台2845行流传于全国各地
△梁山伯与祝英台结义兄弟攻书传2500行流传于全国各地
△柳荫记676行流传于全国各地
△英台恨800行流传于全国各地
△梁山伯重整姻缘传889行流传于全国各地
△梁山伯祝英台还魂团圆记后传1865行流传于全国各地
△游地府后生结夫妻1050行流传于全国各地
△山伯英台游十八地狱全歌400行流传于全国各地
△梁山伯与祝英台2756行客家族民间叙事山歌
△苗岭梁祝歌1325行苗族民间叙事山歌
△梁山伯与祝英台936行壮族民间叙事山歌
△梁山伯与祝英台500行士家族民间叙事山歌
△英台恨416行瑶族民间叙事山歌
△梁祝山歌510行畲族传统故事歌
△梁山伯与祝英台短歌15首流传于全国各地
天上金童玉女身,玉帝座前二童人,
经常嬉笑动凡心,罚落红尘做凡人。
地下浙江慈溪人,西门外头祝家村,
员外自有豪富门,子孙昌祥过光阴。
所生一女人人爰,三字取名祝英台,
英台本是玉女身,过目不忘多聪明。
娥女才貌无批评,不喜女工读五经,
一心留学杭州城,父母双亲勿答应。
扮作江湖卖卜人,英台乔装戏双亲,
自家巧算自家命,父母听了蛮相信。
关好两扇纱窗门,英台改妆扮男人,
拜别父母要动身,后旁随跟小银心。
苦苦用心读诗文,过山渡水求学问,
女儿头次离家门,一心思想往杭城。
美貌毓秀梁员外,缺少子孙接后代,
金童出生于梁宅,公子取名梁山伯。
日长岁久长成人,山伯读书最用心,
做出文章无批评,要想留学杭州城。
冤家碰着对头人,二人相会中途路,
情投意合称兄弟,结拜金兰草桥中。
同往杭州一条心,称兄道弟赶路程,
双双进了杭州城,进得学馆拜先生。
姐妹作为如兄弟,日同书房夜同被,
英台常常避嫌疑,山伯无意来揭穿。
想侬同学一点情,胡言乱语告先生,
两人从此分被困,英台切想转家门。
英台落山别先生,暗求师母做媒人,
一只花鞋作凭证,约定三六与四九。
出了杭州过了关,前面来到紫金山,
紫金山上百花有,缺少鲜花共牡丹。
宁波梁祝婚俗节抬花轿场面
一日山伯回家来,一心思想望英台,
英台即刻下楼来,只见她是女裙钗。
三番两次来打动,兄弟一点会勿懂,
弄错日子今日来,终身许配马文才。
闻听此言得毛病,满口鲜血往上冲,
酒杯掷在地场中,一病不起命送终。
两老会弄勿相信,孩儿为何命归阴,
英台吊孝哭伤心,须知两人暗有情。
顶顶晦气马文才,拣出日脚要来抬,
空轿去呀空轿来,忖忖只会眼泪来。
泥水会弄勿相信,花轿抬到胡桥镇,
送娘轿班逃干净,忽开坟墓上天庭。
(流传于宁波鄞州一带)
1.本则《梁山伯与祝英台》歌谣是根据地道的宁波方言采用挖花调谱写而成的,请你在学唱的基础上,用宁波话说说歌谣内容的意思。
2.挖花调、五工谱、笃花调都是宁波古老的民间音乐形式,请收集有关宁波民间音乐的资料,在同学之间才目互交流。
△弹词开篇:梁山伯与祝英台
△弹词: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送兄
△莲花落:英台山伯
△扬州清曲:十八相送、英台吊孝、化蝶
△淮北花鼓调:山伯访友
△山东琴书:梁祝下山
△湖南三棒鼓:山伯送友、访友
△湖北小曲:山伯访友
△四川清音、长城调:山伯送行
△锦歌:楼台会
△木鱼书:英台回乡
△道情:英台下山
△南音:牡丹记
△走书:祝九红扑墓
△木鱼书:山伯访友
△鼓词:新刻梁山伯祝英台夫妇致书还魂团圆记
△鼓词:柳荫记、还魂团圆记
△木鱼书:牡丹记
△竹板歌:梁山伯与祝英台
△弹词:双蝴蝶、新编金蝴蝶传
△弹词:新编东调大双蝴蝶
△宝卷:梁山伯
△鼓子曲:祝英台上学、山伯访友、英台拜墓
△粤曲:梁山伯
△琴书:梁祝姻缘
△推子:访友、送友
△三弦书:英台担水、英台辞学、英台扑墓
△河南坠子:英台下山、山伯访友
△兰州鼓子:梁祝缘
△西河大鼓:梁祝恨
△山东大鼓:梁山伯下山
△颖歌柳书:红罗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