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大数据的小学数学作业的特征与设计原则优化

基于大数据的小学数学作业的特征与设计原则优化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大数据背景下,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效率,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发挥作业的有效作用。网络学习平台的数学作业和其他形式的数学作业都隶属于数学作业范畴,和数学书面作业属并列关系。(二)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数学作业的作业设计原则从作业的功能上来说,“作业”不仅担负着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与技能的责任,而且应该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大数据的小学数学作业的特征与设计原则优化

在大数据背景下,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效率,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发挥作业的有效作用。网络学习平台的数学作业和其他形式的数学作业都隶属于数学作业范畴,和数学书面作业属并列关系。关于数学口头作业、操作实践性作业等,教师都可以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设计和布置,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展示完成的过程和结果,师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交流、讨论、评价。所以,运用网络学习平台后,学生日常数学作业的形式只有两种:一种是书面作业,另一种是网络学习平台上的作业。教师布置学习平台的作业的时间和布置书面作业等一般形式作业时间雷同,可以安排在课前布置,也可以安排在课后,而学生完成学习平台作业的时间也是由教师设置,短则当天布置当天交,长则当天布置两个星期以后或更长时间才交。

(一)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数学作业特征

1.重能力培养

书面作业的主要功能在于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在“做作业”中理解知识,在理解中掌握知识,并在“做作业”中获得技能,掌握方法。通过练习、思考、反思等方式建构知识,力求做到“举一反三”。网络学习平台的作业更侧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比如,对单元知识的梳理、动手操作体验、数学问题的口头分析等这些作业都是网络学习平台的作业。它是书面作业的必要补充,也是书面作业无法替代的。如果说书面作业偏向于学生知识层面的达成,那么网络学习平台的作业更偏向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借助信息技术

书面作业顾名思义就是以纸笔形式完成作业,而网络学习平台的作业是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完成的。学生可以借助iPad或电脑自主完成练习,还可以借助拍照、摄像、录音等方式来完成作业。

3.作业次数不固定

书面作业几乎每天都有,而网络学习平台的作业则根据单元学习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安排,有些单元会多一点,有些单元会少一些。比如,图形与几何单元的网络学习平台的作业要略多于计算单元,但是每单元至少有一次网络学习平台的作业。

4.展现个性化

书面作业面向的更多的是全体同学,基本上是大家做相同或类似的作业。而网络学习平台作业更具个性化。个性化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不同层次学生推送不同的作业,做到作业有的放矢;二是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各不相同,通过各种形式的课程,展现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5.评价主体多样

书面作业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网络学习平台的作业的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在学习平台上,学生能看到所有同学发布的创课作业,对同伴的作业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评价,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更能发展他们的高阶思维。

(二)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数学作业的作业设计原则

从作业的功能上来说,“作业”不仅担负着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与技能的责任,而且应该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学习平台的作业的功能更偏向于后者,它的设计应该遵循目的性、自主性、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原则。

1.目的性原则

基于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课时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更合适的作业形式,是作业设计的一个重要准则,网络学习平台的作业设计更应遵守这个准则。因为网络学习平台的数学作业90%以上来自教师的自主创编,能借鉴的内容很少。在设计这样的作业时,教师更要清楚“为什么要设计这项作业?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一系列问题。在清楚、明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后,这样作业设计不再是教师一时兴起,不再随意,而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基于单元教学目标、课时目标的,是有章可循的。这样的作业设计使得作业的目的与学生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匹配度较高,从而提高了作业设计的质量。

此外,目的性原则还体现在网络学习平台的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推送不同难度、不同要求、不同类型的作业。

与此同时,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布置的数学作业的形式、内容与书面作业不重复,它不是书面作业的累加,而是书面作业的有效补充,目的是将书面作业无法取代的作业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进行设计。比如,一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数学知识,以长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完成;一些动手操作的作业,让学生以创课的形式完成等。有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在网络学习平台上也会设计一些单元前测题,通过学习平台提供的数据,了解学情,使得教学更有针对性。(www.xing528.com)

2.自主性原则

长期以来,教师始终是作业设计的主体,学生往往是被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如果教师一直布置千篇一律的、机械性的、质量不高的作业,学生将渐渐失去对作业的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这样对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的影响将不堪设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地学习。作业,作为教学的五个流程之一,也应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网络学习平台的作业设计所遵循的自主性原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学习平台上自主选择作业练习(系统自动出题),作业的内容、难度和作业的量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这样做的好处是,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慢慢学会自主反思、总结个人学习情况,找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练习,进而了解、掌控自己的学习状况。

二是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布置创课作业,让学生可以自主设计不同的方式完成,如可以将完成作业的过程拍成视频上传,也可以图文结合加上语音描述完成。

三是学生可以对其他同学上传的作业自主进行查看、发表评论,或与同学、教师互动等。

3.层次性原则

这里的层次性原则不仅指的是练习设计要有坡度,由易到难,更多的指的是作业分层。虽然各种调查表明教师对“因材施教”“分层作业”的认同度比较高,但目前作业“一刀切”“大同”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究其背后的原因,并不是教师怕麻烦,不愿设计分层作业。事实恰恰相反,一些教师尝试在数学书面作业中也经常做类似的“分层设计”,将作业分为“基本题”和“选做题”,优等生基本题不做,学习困难的学生选做题不做,中等生基本题要做,选做题可做可不做。分层设计的出发点是因人而异设计作业,但是不得不说,这样的做法等于在班级中当众将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多少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伤害,这也是教师所不愿看到的。与此同时,家长也不愿当众接受自己的孩子不优秀。所以,往往很多时候,对于教师布置的基本题和选做题,学生不管能力强弱,都要做,而分层作业形同虚设。

虽然在书面作业的分层设计上教师处于尴尬之地,但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原则必须要遵循,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各方面能力都有强弱。如果每个孩子都完成同一份作业,肯定是不合理的。而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设计分层作业正好解决了当众给学生分层的问题,弥补了书面作业在这方面的不足。网络学习平台上的作业分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难易程度的分层、简单繁复的分层、单一任务和综合任务的分层。一个单元结束后,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设计不同层次的数学作业,根据学生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在后台进行分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推送不同的作业,让每个学生只能看到自己专属的作业。由于在平台上操作,对学生分层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因人而异设计作业。同时,这样的分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4.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作业是相对封闭性作业而言的,其特点主要是:作业没有统一的结果,作业的内容不唯一,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更偏向于实践、操作类。开放性作业更具有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落脚点。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放性作业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受到教师、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在数学作业设计中,在遵循开放性原则的同时,教师要特别把握好目的性和开放性这两个原则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开放而开放,偏离作业的目标,而是要做到作业设计的目标明确,作业的内容、形式、结果开放。

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设计开放性的数学作业有比较好的先决条件。首先,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设计的作业以操作、实践为主,而且希望学生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其次,学生借助学习平台能更便利地利用工具和各种资源解决问题。比如,教师为了帮助学生主动梳理知识,查找某个阶段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学习平台上设计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整理自己的单元错题或让学生梳理知识点,并选择进行讲解。每个学生选择不同的路径去完成,由于学习过程、结果存在差异性,所以最后呈现的方式、结果也各不相同。又如,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发布挑战,让学生找寻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并做成创课。而学生从报纸、杂志、网络、超市等地方中找到了这些数,在搜集数据、比对数据中区分了近似数和精确数,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创课。虽然学生完成作业的路径不同,但都在实践中理解了近似数和精确数。

5.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作业是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注重与生活实际联系,注重学生个体对知识多感官的深入体验,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虽然我们一直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数学是纸上谈兵的数学,是课本中的数学,是练习题中的数学。然而,实践性作业的功能是书面作业无法替代的,设计实践性的数学作业显得尤为重要,但如何有效反馈学生的实践性作业一直是困扰教师的最大的问题。

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设计动手操作、小调查、小实践类的作业,一方面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反馈学生的完成情况。比如,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让学生把用量角器画角的过程做成创课。对学生而言,每个学生清晰画角的步骤;对教师而言,既看到了学生画的结果,又能评判学生画角的过程是否规范。

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应有的实践与体验是课程目标要达成的、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但不能因为考试不考就被忽视。比如,受课堂的局限,没有办法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的量感,教师可以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设计课后的实践作业,如让学生体验1千米等比较大的单位的量感,并做成创课。从学生的创课中教师看到了他们的各种体验,学生也在实践、体验中真正体会到了生活中确实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每个人的身边。

目的性、自主性、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这五个原则,犹如一只手的五根手指,既独立,又相互牵连。若能在网络学习平台数学作业设计中合理、有效使用这些原则,必将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