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新授环节
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完成教师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任务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小学生接受知识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这是经过教师队伍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得出来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包括很多内容,如旧知识的巩固、新知识的教授,还有作业的安排等,这些是一般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新知识的教授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与环节。
(二)学习参与度
很多学者对学习参与度这个概念都有自己的理解,其中斯金纳和贝尔蒙特提出学习参与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的综合表现,是一种伴随着学习行为的持续表现。行为参与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教授内容的投入情况,即是否全力投入于教师教授的知识,而情感参与指的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或感受,也就是对于课堂教学表现出来的情绪。有些人觉得还有一点应该包括其中,即认知参与,也就是学生为了掌握自己所学的新知识而采取的学习方法的感知情况,是更深层次的参与度。
目前,我国教育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整体来看,我国在教学方式上还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即不论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学生投入的精力来说,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在我国目前的教学模式中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仅仅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难以产生思维的碰撞。而在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中,课堂氛围就会变得活跃,学生可以更加身临其境。通过多种角度的学习,学生更能够轻松地掌握所学的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目标自然也更容易实现。
(三)学习成就目标
成就目标,也称成就目标取向或目标取向,反映了个体对成就情境的一种认知倾向。埃利奥特和德韦克将成就目标定义为“具有认知、情感和行为结果的关于认知过程的计划”。埃姆斯则将其定义为“学生对学习活动、学业成就和成功的意义或目的的知觉”。平特里克则认为成就目标是“关于个体追求成就任务的理由和目的的认知表征”。综上所述,虽然学者们对于这一名词的解释都不尽相同,但有个共同的解释,就是对于某个成就任务的目的或原因的感知情况。国内学者张承芬等总结了上述定义,指出成就目标其实是个体对某个任务的目的或原因的感知情况和他取得这个成就的信心,有着行动、情感、认知、动机的共同特征。(www.xing528.com)
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小学生。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并不完全,所以他们往往不能正确确立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就目标。这就要求教师给他们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树立一个适合于不同的学生的目标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并且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每个学生确立正确的成就目标。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化解消极情绪,建立积极的学习观念和态度。
(四)学生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班杜拉所认为的预期行为的决定因素,是其与认知的桥梁。预期有两种: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指的是人们对行为产生结果的预期。效能预期指的是人们对某种行为是否能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预期。他还指出,效能预期不单单是对结果有影响,还影响到自身的努力程度能够感觉到效能预期,是人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花多大的精力和时间的主要决定因素。也就是说,能够感知到的效能预期能力与努力程度成正比。
(五)教学设计
关于教学设计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均有不同见解。1988年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加涅将教学设计定义为“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国学者何克抗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化过程或程序。”由于观察角度和方向的不同,造成了对于定义的表述不同。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学习者和学习任务及学习目标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资源、教学策略等进行设计,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制作教学资源等,并对其进行评价,定期维护、完善教学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