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学习者和学科的微课设计:微课应用的前提和基础

基于学习者和学科的微课设计:微课应用的前提和基础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精心的设计是微课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刘万辉认为,微课的设计并非基于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基于教师单边的设计,微课的设计主要遵循微型化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实效性原则、易懂性原则。小学数学知识抽象性强、相对枯燥,而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足以应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搭建向抽象知识过渡的平台,使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促进知识形象化。

精心的设计是微课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微课的设计主要包括微视频的设计、制作以及微课活动的设计等内容。

对于微课的设计,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刘万辉认为,微课的设计并非基于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基于教师单边的设计,微课的设计主要遵循微型化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实效性原则、易懂性原则。

杨黎敏认为,小学数学微课的设计应从时间、内容及应用交流三个维度分析,在时间上遵循微原则;在内容上遵循完整性、实用性、趣味性、系统性原则;在应用交流上遵循开放性原则。

在应用小学数学微课模式之后,结合导师的指导,笔者认为小学数学微课的设计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小学数学微课设计的原则

1.“微”原则

“微”是微课区别于其他课程最显著的特征,微课设计要充分体现“微”。它具体表现在形式“微”与内容“微”两个方面。其中,形式“微”是指视频短小,尽可能控制在10分钟以内;内容“微”是指主题具体、鲜明,往往只是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片段。

2.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微课的设计、开发、实施、评价、反馈都是围绕学生这个中心进行的。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包,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馈等,这些资源都要注重用户的体验,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学习资源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开展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www.xing528.com)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原则

小学数学微课设计中既要考虑微课的特点,又要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小学数学知识抽象性强、相对枯燥,而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足以应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搭建向抽象知识过渡的平台,使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促进知识形象化。例如,学生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由生活中汽车牌照中的字母、扑克牌中的字母等引出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数的现象,引发学生联想,进而转变对字母的认识,进而理解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因此,在微课设计中,要恰当地借助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促进理性认识。

(二)微课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学习任务紧扣学习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分析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课堂教学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同样是学习目标。

2.微课配套资源要有层次性

微课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不仅是指学生能利用微视频反复观看查缺补漏,而且也要在微设计、微课件、微练习中体现分层教学理念,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