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首先,用小棒拼正方形,在拼的过程中体验分组分份的过程,从而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其次,联系实际,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最后,拓展延伸,在掌握基本知识后,进一步研究更深层次的知识。
2.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二年级学生已经对“余数”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因此对本节课中基本知识的掌握并不难,但对于学生来说,对基本知识的延伸还是一个新的挑战。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过程和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计算等方法,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探索知识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计算,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5.教学设计思路
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余数的除法”是相对较难理解的内容,其中需要让学生明白余数产生的原因,余数与被除数、除数、商之间的关系,以及余数必须小于除数这个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的知识相对抽象,因此应该借助于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从实践出发,了解余数产生的过程和算理。为了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余数,并配合教具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和实践中理解,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与教具的融合,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将多媒体应用本节课中主要遵守的基本原则是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思维直观性;合理利用多媒体实现数学学科深度学习;把握小学生的兴趣着力点;重视多媒体发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功能;重视问题情景创设。
6.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大家小时候喜欢吃手指饼干吗?
(视频演示:《小熊分饼干》)
师(提问):假如小熊父母给兄妹两人买的饼干只剩下五个,他们两个应该怎么平均分呢?如果不让掰断,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小学生喜欢的零食手指饼干调动他们的儿时回忆,并引入视频动画《小熊分饼干》,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食物分配,会有剩余为余数产生奠定基本的情景。同时,手指饼干与道具小棒相似,便于新知引入和过渡。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小木棒拼正方形逐步领会余数的产生
设计意图:本步骤的基本设计思路是按照实现多媒体与小学数学教育有效融入;合理利用多媒体实现数学学科深度学习;考虑数学学科的严谨性;重视师生之间有效交流原则;重视多媒体发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功能;重视问题情景创设开展教学设计。
师:回忆一下正方形的组成,我们用发给你们教具中的4根小棒,可以拼成几个正方形呢?(电子白板出示4根小棒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4个小棒,在于限定具体的条件只给4个小棒。并通过学生拼图后,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明确,1个正方形只由4个小棒构成,避免后期学生的思路混乱,干扰整个教学,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严谨性。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生1:1个,因为正方形是由4条边围成的。
师:让我们拼一下,看看是不是拼成了1个正方形。
(多媒体Flash展示小棒组成正方形的动画,最后呈现出图示,这样通过音效合一,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明白4个小棒构成1个正方形,为后面的余数产生奠定基础。)
师:那么,我们有4根小棒,每4根拼1个正方形,拼成了1个正方形,这个过程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表达一下呢?
生2:4÷4=1。
师:为什么是4÷4?每个“4”代表什么含义呢?
生3:被除数“4”代表4个小棒,除数“4”代表正方形由4个小棒构成。
师:你们说得很对。
教师动态演示从4根小棒到构成1个正方形的组成过程,加强基本算理的理解。
余数产生设计意图:在4个小棒形成1个正方形的基础上,增加5个小棒形成余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表达方式,在有余数产生部分主要利用逐步增加小棒数量,使学生逐步体会余数越来越大,但是不能大于除数。这部分主要利用多媒体先给予学生明确的指示,如给予小棒5个、6个、7个、8个,逐步体会余数越来越大,但是不能超过除数。多媒体的融入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给了学生明确的情景,并对学生的探究结合及时进行评价和纠正,更加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从表象到抽象,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转化。
师:那么,我们增加1根,5根小棒呢?又能拼成几个正方形呢?算式该怎样列呢?(电子白板出示图片)大家利用教具自己摆一下。
生4:还是1个,多了1根。
师:是不是这样的?(Flash动画演示小棒组成正方形,电子白板上呈现图片,此动画能让学生认识到多了1根小棒,从而初步认识余数的概念。)
生(齐):是的。
师:根据除法算理该怎么写呢?
生5:5÷4。
师:等于几个正方形?有没有余下的小棒?余下几个呢?
生6:形成1个正方形,余下1个小棒。
师:数学中为了表示余数,使用了一种固定的表示方法,请看大屏幕。(动画演示小棒组成正方形,电子白板上呈现图片。)
师:我们在增加1根,6根小棒呢?又能拼成几个正方形呢?算式该怎样列呢?
生7:还是1个,多了2根,6÷4=1…2。
师:我们继续增加1根,7根小棒呢?又能拼成几个正方形呢?算式该怎样列呢?
生8:还是1个,多了3根,7÷4=1…3。(www.xing528.com)
师:我们继续增加1根,8根小棒呢?又能拼成几个正方形呢?算式该怎样列呢?
生9:8÷4=1…4。
生10:8÷4=2。
师:有些同学认为8÷4=1…4,余下的4个小棒是否可以构成1个正方形吗?
生(齐):可以。
师:(展示8÷4=2,并展示8个小棒变成两个正方形。)我们观察一下这些有余数的
算式,观察余数与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汇报。(点击屏幕,最后在电子白板上呈现图例。)
生11(总结):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师:为什么余数都比除数小?
生12:余下1、2、3是不能再组合成为1个正方形的数。
师:什么是余数?余数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生13: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下列习题让学生练习。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会做到很多练习,利用电子白板可以增加习题的数量和质量。
9÷4=( )
10÷4=( )
11÷4=( )
12÷4=( )
13÷4=( )
学生展示结果,并与教师结果对照。
9÷4=2…1
10÷4=2…2
11÷4=2…3
12÷4=3
13÷4=3…1
(3)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主要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特点设计学生数学的问题情景,把握小学生的兴趣着力点,并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的便捷性,有助于协调课堂容量与知识巩固也有利于师生之间有效交流。
观察情境图:红红有40元钱,她想买牛奶,可以买几盒呢?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提问:假如买3盒,剩下的13元还能不能再买呢?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提问:红红觉得牛奶贵了,想买可乐,可以买几罐呢?红红还是觉得贵,想买汉堡,可以买几个呢?
学生小组讨论,师生一起汇报总结并板书。
(数学中的解决问题都是来源于生活,而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情境有点困难,使用电子白板就可以很容易以动画或图片的形式创设情境。)
(4)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设计意图:考虑到效率性问题和数学问题解决的层次性,应该对习题展示呈现层级性,先简单后复杂。因此,先引导学生思考“6÷6=( )”,逐步过渡到“12÷6=( )”“18÷6=( )”,这样两个循环,让学生深度理解余数不能大于除数这个基本知识。
师:利用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来练习几道题吧。(多媒体出示题,请学生举手抢答。)
师:同学们都做得又对又快,特别棒,那么观察这些算式,想一想,在除数是6的除法中,余数最大是几,最小是几,可能是哪些数呢?
学生同桌讨论,小组汇报。(电子白板上最后呈现出图片)
师:掌握了新知识的同学们来健健身吧,练习一下课后习题吧。
指导学生观察题意,而后独立完成练习,最后集体订正。
(5)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二)效果评价
这节课以复习导入新课,电子白板上出示习题,省去了在黑板上出题的时间,由于农村的小学生不经常上多媒体课,所以简单地的在多媒体上出题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回答特别积极。对于买东西的场景,学生也表示很喜欢这样出题。在教学中出示问题情景后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去思考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借助于多媒体层层推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计算环节,主要让学生明白余数的产生、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等基本特征。这种基本算理知识的逐步展示,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本特征。在计算中在设置了习题巩固环节,让学生独立计算后进行结果的评价,自我检测,基本完成了教学要求,各环节设计比较合理,电子白板与板书结合较好。学生很乐意上这样的多媒体课,特别是小棒移动的时候感觉很新奇,兴趣浓厚。总之,该教学设计结合农村现有多媒体计算和基础设施情况,能够协调课堂容量与知识巩固、重视师生之间有效交流原则,尽量做到了简单多媒体计算充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遗憾,即在教学中以有余数基本算理为核心开展教学,需要形成一个连贯的体系性,因此整体上都是以集体教学为主,并没有发挥学生相互合作、合作探究的思想。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围绕余数概念的生成和余数应该小于除数这个基本特征展开教学,能够利用教具小棒形成正方形,再通过多媒体展示正方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能够逐步理解余数的形成和特征。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兼顾不足。在刚开始让学生用四个小棒摆图案,有些学生摆成正方形,有些学生摆成菱形,后期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都摆成正方形,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虽然能够较好实现教学的效率提升,但是仍然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有些学生因为原有基础、思维水平等问题,在其他学生都能理解余数的形成,一些学生仍然不是很清楚,也有一部分学生回答错误,说明他们对余数的理解及除法基本算法仍然不足。但是,在教学效率、进度安排方面仍然无法全面照顾每个学生,这方面还行需要进一步改善。最后,虽然重视了逻辑思维培养,但是知识连贯性不足。利用多媒体教学,一张张地播放幻灯片,这样在所有知识讲解完之后换下一张,导致前后具有割裂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需要在黑板上构建知识的逻辑链条,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形成余数概念的生成和基本算理特性的总结,真正实现让知识从表象到抽象的转化。在教学中缺乏对个体差异的照顾,对课堂容量的把握没有做到因人而异,这是不足的地方。例如,在习题设计中给予学生相同的时间,掌握程度好的学生已经做完,但是掌握程度不好的学生没有做完,这样会给教师展示结果带来困扰。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融合多媒体教学开展合作探究和有区别的习题设计应该以后考虑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