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公害性保护的价值和优化措施

无公害性保护的价值和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公害性保护是指档案信息保护所采取的保护技术、保护措施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无污染、安全、优质、高效、环保。只有掌握档案信息的损坏规律,应用无公害保护技术、工具才能更好地实现档案信息的预防性保护。而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系统的平稳、有效运转将是无公害技术保护实现的保障。

无公害性保护的价值和优化措施

无公害性保护是指档案信息保护所采取的保护技术、保护措施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无污染、安全、优质、高效、环保。而且,在档案信息保护过程中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的含量要符合有相关标准规定。具体来说,档案信息无公害性保护包括技术无公害、管理无公害和生态无公害。

(1)技术无公害

档案信息保护首先是技术保护,而且技术保护也是最直接的方式。技术公害是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系统中无公害性保护价值的具体体现,没有技术无公害的充分实现,就没有所谓的无公害性保护价值,最终也会影响到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功能的完整性。

其一,预防性技术无公害。预防性技术保护是档案信息技术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通过技术手段的前置,防止档案信息受到破坏。预防性技术的无公害,既关注个体,也关注整体;既注重对档案信息的保护,也注重对人的保护。它要求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预防性保护的所有技术必须是无公害的、安全的。预防性保护所倡导的“以防为主”的思想,其实就已经蕴含了技术无公害理念。只有掌握档案信息的损坏规律,应用无公害保护技术、工具才能更好地实现档案信息的预防性保护。在保护技术的具体应用上,库房自然环境的保护、库外自然环境的保护、社会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及档案信息载体的保护、数字档案信息的保护等方面的无公害技术和工具,将构成一个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有机体。而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系统的平稳、有效运转将是无公害技术保护实现的保障。

其二,治理性技术无公害。治理性技术就是消除档案信息所处生态环境不利因素的所有技术手段,维护档案信息生态系统安全。治理性技术无公害是指治理性技术是无污染、高效、环保的。生态性保护理论认为,档案信息所处生态环境是档案信息保护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如,不适宜的温湿度空气污染、有害微生物、人为不良影响、生态环境破坏等都是外因中的不利因素。要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就要采取科学的无公害的治理性技术和工具,在防止档案信息受损的同时避免衍生破坏或灾害,实现生态性保护体系对档案信息的无公害治理性技术保护功能。

其三,修复性技术无公害。修复性技术就是对破损的档案信息载体或威胁数字档案信息内容安全的因素进行修正、恢复,提高档案制成材料耐久性和数字档案信息长期可读性、安全性的技术方法。无公害修复技术具有技术性、科学性和无公害性等特点,而且无公害要求是修复技术创新的先导。生态性保护理论认为,档案信息由于自身原因以及外力的作用,发生损坏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无公害修复技术是档案信息保护体系中必要的保护手段,具体包括纸质、磁质、光盘、胶片等各种档案制成材料的修复技术。它强调无公害性,并注重吸收最新科技成果,使用绿色、环保、健康、安全的生态性保护材料和技术,实现生态性保护体系对档案信息的无公害修复性保护功能。

(2)管理无公害

管理即社会管理,具体过程包括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等,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规范社会行为和维护社会稳定[6]。管理无公害是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价值的具体形式,其在档案信息保护过程中的社会关系协调、社会矛盾化解、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意识强化等方面发挥着良性、高效、安全的作用。

其一,协调档案信息保护的社会关系。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遵循多元共治的理念,倡导保护主体的多元化。这就需要在档案信息保护过程中,处理好不同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整合保护资源,加强公共服务。档案信息保护的管理无公害要求打通不同主体间的纵向组织层级,实现上下联动;同时还要连通不同主体间的横向协作关系,实现左右协同。这集中体现了社会管理手段对档案信息保护的无公害性,在保护档案信息的同时,建立起不同主体的良好合作关系,规范和平衡了不同主体间的权责利。

其二,规范档案信息保护的社会行为。规范档案信息保护的社会行为需要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思想工作手段等管理手段作为保障。其目标就是利用各种强制性的、指导性的、引导性的综合措施来规范档案信息保护的社会行为,维护档案信息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良好秩序,调控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系统的良性循环。友好和谐的社会行为不管是对档案信息本身的保护来说,还是对整个档案信息生态系统的保护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上更是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www.xing528.com)

其三,化解档案信息保护的社会矛盾。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认识到档案信息凝聚着社会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等文化元素,并充分尊重信息生态系统中不同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所以在化解社会矛盾上也发挥重要作用。档案信息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不同档案信息归属者之间的矛盾、公共档案信息管理体系与私域档案信息管理体系的矛盾等,都是当前已经存在或者正在突显的社会矛盾。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系统具有的法律制度体系、组织协同机制、多元化的保护与开发模式等,对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谐氛围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四,强化档案信息保护的社会意识。从保护对象上来看,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实现了载体保护、信息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和社会环境保护的全覆盖。从保护主体来看,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实现了档案事业机构保护、社会组织保护、市场主体保护和公众保护的全社会覆盖。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所具有的这些特征有利于档案信息保护宣传教育深入人心,使社会形成强烈的档案信息保护意识,进而促进全民参与档案信息的保护工作。

(3)生态无公害

生态无公害反映了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关系,生态系统中各构成要素的矛盾体处于平衡、统一状态。[7]生态无公害体现了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是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而且与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内在价值诉求是一致的。具体而言,生态无公害旨在强化档案信息生态系统中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促进档案信息所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绿色发展。档案信息保护中的生态无公害价值具体表现为生态无公害的有机整体观、生态无公害的价值观、生态无公害的生态科技观和生态无公害的可持续发展观。

其一,生态无公害的有机整体观。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是档案信息本体保护与档案信息所处生态保护的统一体。生态无公害是既是档案信息本体保护的要求,也是档案信息所处生态系统保护的要求。真正无公害的生态是人、自然和社会和谐共处、无法分割的状态,对档案信息的保护,源于本体保护,但又高于本体保护。生态无公害所体现的整体观要求在提高档案信息保护效率的同时,又不能以牺牲自然和社会生态为代价。

其二,生态无公害的价值观。档案信息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是一种客观规律。这种生态环境即人、自然、社会三者的统一体,影响着档案信息的生存与发展状态。因此,档案信息保护需立足于其生态环境保护,任何脱离生态环境的档案信息保护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观。也就是说,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将档案本体保护和生态保护融为一体,体现了档案信息保护的全面协调发展的价值理念。生态无公害的价值观,一方面认为人是档案信息保护的核心,应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强调自然和社会生态的客观性,档案信息保护要尊重既有的客观环境。

其三,生态无公害的生态科技观。生态科技观要求作用于档案信息本体或档案信息所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的技术、工具应当是绿色、环保、无公害的,可以同时实现对二者的生态性保护。任何为追求短期利益或高效率而不利于档案信息及其所处生态环境可持续保护的技术手段都是非生态的、有害的,是不可取的。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认识到生态价值观与科技观的内在关系,注重二者的协调,保证档案信息保护生态系统的无公害性。

其四,生态无公害的可持续发展观。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已经认识到,档案信息保护必须以其自然和社会生态环境为基础,没有良好、绿色的生态环境,档案信息保护就举步维艰,生态性保护更是无从谈起,也就没有所谓的可持续保护。人类在历史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无节制利用和破坏已充分证明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档案信息保护也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摒弃传统中不符合生态发展的观念,为档案信息生存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创造更好的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