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档案信息环境的升级和数字档案资源空间建构新导向,档案信息保护需要进一步拓宽理论研究视域和自我认知维度。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的应运而生,为档案信息保护提供了走出传统困境的出路。
(1)引入信息生态保护理论的可行性
第一,信息生态保护与档案信息保护思想相通。生态系统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一切生态因子和非生态因子通过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和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生态思想和系统思想作为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已经成功地在其他学科研究中得到应用[10]。信息生态性保护是以生态学、信息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保护理论与方法。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是以“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理念为指导,合理使用自然和社会两种资源,构建一种稳定、平衡、有序的保护体系。档案信息保护同样需要考虑自身所处的生态环境,以及与保护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而且终极目标都是可持续发展。
第二,信息生态保护与档案信息保护系统特征相似。信息生态保护系统是由信息人、信息资源和信息环境等不同要素构成的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的有机整体,而档案信息保护系统也是由人、档案和环境等要素构成。从保护的主体、客体和环境来看,二者存在高度的关联性。
第三,信息生态保护与档案信息保护目标一致。从根本上来说,档案信息保护和信息生态保护拥有共同的追寻目标。既要实现对保护对象的高效保护,又要营造一个自然、和谐、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满足自然和社会系统生态平衡和协调发展的需要。简单而言,就是寻求各相关要素的协调和系统的平衡。(www.xing528.com)
(2)信息生态保护理论对档案信息保护的意义
信息生态保护理论与档案信息保护的融合,一方面是档案信息保护面对愈加复杂的自身因素和生成环境主动求变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信息生态保护理论对档案信息保护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对重塑档案信息保护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是在生态系统环境下,把生态学、系统论与保护学结合起来,遵循生成档案信息的社会实践生态规律,协调保护主体、保护对象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构建由档案信息本体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和社会环境保护三个子系统组成的保护体系,以适应生态文明对档案信息保护的新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护档案信息资源并弘扬其文化价值的理论与技术。质言之,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就是信息生态保护理论与档案信息保护相融合的产物。
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更具系统性。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是一个由保护主体、保护客体和保护环境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或系统,系统要素之间不是简单叠加,而是有机结合,其功能大于单个要素功能之和。二是更具动态性。档案信息生态保护系统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其保护对象、保护技术、保护方法、保护环境、保护主体以及各自的结构关系都会适时变化和调整,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都有不同的保护重心和策略。三是更具包容性。档案信息生态保护系统是一个包容系统,一方面档案信息保护要不断吸收其他领域和学科的研究成果,充分运用这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另一方面档案信息保护要积极开展跨界合作,在人员、技术、文化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四是更具能动性。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属于人工生态系统,而非自然生态系统,档案保护意识、档案保护标准规范、档案保护技术等都需要人的主动作为,档案保护主体的能动作用在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是在传统档案信息保护基础上的一种延伸和拓展,其研究对象、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都被重新赋予生态学的内涵,其目标就是实现低碳高效、健康环保、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效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