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时代下的实时营销与公共关系的优化策略

微时代下的实时营销与公共关系的优化策略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微时代,是以微信息、微社区、微媒体、微视频为主要信息处理方式的时代。对于企业而言,微博、微信都是再好不过的营销推广平台,每个企业都应该重视微博、微信,利用好微博、微信。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企业和客户保持了更亲密的关系。

微时代下的实时营销与公共关系的优化策略

互联网让人们自由驰骋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世界也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变得越来越趋于人们梦想中的地球村。微博、微信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微”,名人和普通老百姓都开通微博、微信,不难发现,世界已经掌握在弹指之间。

所谓微时代,是以微信息、微社区、微媒体、微视频为主要信息处理方式的时代。掌上电脑、手机等方便快捷的小型高科技产品介入社会生活的诸多小细节,使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手段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如果说互联网是对传统媒体的一次革命,那么微时代的各种产品就是对互联网的一次革命。这次革命中,信息的方便获取和简便传播,成了一个重要特征。

对于企业而言,微博、微信都是再好不过的营销推广平台,每个企业都应该重视微博、微信,利用好微博、微信。美国的百思买、百事可乐、戴尔、星巴克等品牌,很早就在利用Twitter账号进行推广和客户服务工作。微博和微信可以为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百思买公司归纳过利用Twitter可以做的事情,包括:动员所有雇员在Twitter上关注自己的市场和客户;利用一些免费促销手段创造和客户对话的机会;认真聆听客户,针对获取的信息行动;在Twitter上培养企业形象;配备专业人员维护企业的Twitter账号。如果企业有自己的官方账号,企业领导也有个人账号,那么这些账号都可以用来发布企业相关信息,帮助企业提升形象,推广品牌。“@360安全卫士”和“@周鸿祎”就是同时利用企业和个人账号推广企业产品、文化、形象和品牌。同时,众多企业都通过公众号进行接单、开展CRM工作;甚至有企业已经通过抖音小视频等开展企业营销活动,如一些餐厅的促销活动就鼓励消费者拍摄抖音小视频来获取相关优惠。

(一)微营销的模式

继“淘宝体”“咆哮体”“凡客体”之后,2011年,“海底捞体”也在微博上盛行起来,成为微博营销的新案例。“海底捞体”的基本模板是:某天在海底捞吃火锅,席间无意中说了句……(包括但不限于愿望、情绪、抱怨、看法),在结账时……(愿望成真、安抚情绪等,例如送玉米饼、送贺卡文字祝福、送礼物、免单等)。当然,微博中所说的这些大多是虚构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海底捞的特色服务确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很多企业都把微博、微信、微视频营销作为宣传营销、树立品牌的一个有效渠道,那么企业该如何将微营销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呢?微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里简单介绍微营销的十种操作模式。

1.品牌及产品曝光,开展互动营销

一些大企业如星巴克,经营微博、微信公众号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来做品牌,其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发布一些品牌信息,与客户建立关系,与客户进行互动,为品牌服务。星巴克在微博上有一个公告栏,专门用来发布星巴克近期的活动及新品等信息如“星巴克迎来金秋咖啡季”“星巴克有奖问答获奖”等。此外,星巴克还非常擅长客户关系维持之道,常与粉丝互动,如提供问答“咖啡的七种香气,你能说出几种?”等,这些信息也常引起大量粉丝的转发和评论。

互动是互联网的精髓,在微博、微信平台上,人情味、趣味性、利益性、个性化是引发网友互动的要点。所以,在微博、微信平台上,公司或机构与用户进行“朋友式的交流”很重要。例如,某装饰公司在设计微博、微信推广内容时,将其内容拟人化,不刻板严肃,以求个性化的沟通。

2.微柜台

微博、微信的出现给企业的产品销售带来了全新的渠道,企业发出的内容往往就是广告,甚至信息本身就可以直接引导消费者,使得微博、微信成为另一个销售柜台。

在Twitter上,戴尔公司的Dell Outlet这个专门以优惠价出清存货的账号已经有近150万名追随者。通过这一渠道宣传促销而卖出的个人电脑、计算机配件和软件,已经让戴尔公司进账650万美元。

每当夕阳西下,洛杉矶的Kogi粉丝们就会拼命地刷新Twitter或Facebook,追踪Kogi的下落,甚至到晚上9点,还有数百名难敌煎玉米卷诱惑的洛杉矶人组成所谓的“快闪党”,等待Kogi的到来。Kogi是一辆韩国烧烤餐饮卡车,会在晚上巡回于洛杉矶街道,出售一种由四样韩国烧烤组合而成的迷你墨西哥塔科卷,这种搭配不太常见,却堪称完美,售价也十分便宜。Kogi会通过Twitter或Facebook实时通报自己的方位,当卡车迟到时,又会发出这样的信息:“再等我们10分钟好吗?永远的煎玉米卷”,让开始动摇的食客们继续排长队耐心等待。

3.在线客户服务

微博、微信具备24小时、面对面、一对多等服务特性,所以微博、微信为企业客服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窗口。服务型企业在微博、微信的“客服账号”就是服务能力的一个证明。

4.CRM

相比传统的传播渠道,微博、微信作为社交平台,其传播速度和影响力更大。因此,一些公司不仅老板开通微博、微信,还明确要求员工开通微博、微信,在个人社交平台上进行客户关系维护,同时公司还提供专门的培训课程,教授员工如何使用微博、微信与客户建立联系、加强沟通、提高关注度、服务客户、提升用户体验等。客服每天会把自己的心情和客户分享,客户会关注自己喜爱的客服。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企业和客户保持了更亲密的关系。

5.硬广形式

在Twitter或Facebook上,个人用户可以通过在个人页面中插入广告获利。用户可以自主邀请广告主购买个人网页的广告位,双方协商广告的投放时间和费用。例如,Twitter仅仅收取5%的服务费,这种模式有点像Google的Adwords,为了保证双方的利益,广告播出期间的每一个小时,用户都可以按比例获得相应的费用,但这些费用由Twitter广告部门设定的虚拟账户代管,广告完成后,钱才能转入用户的真实账户中。如果用户在广告期满前清除广告,就只能得到部分费用。这种愿意将营销费用的绝大部分让利给用户的开放心态,让用户欢呼雀跃,极大地激发了用户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这种以许可方式、自主式方式进行的广告,营销效果更好。

6.搜索引擎优化

可以看到,百度搜索经常把新浪微博的内容放到搜索结果页,足以说明微博的影响力。对于日访问量10 000次以下的小型网站来说,吸引相同数量的陌生访客,微博营销的成本要比搜索引擎广告的投放低很多。

利用微博进行搜索引擎优化的方法是:把客户行业的某篇值得关注的新闻转载到客户需要的网站上,并提炼出新闻点做成微博内容;然后再附上该篇新闻在目标营销网站的链接,使用热门的微博ID发布。在有经验的流量优化人员的操作下,一篇这样的微博可以为客户网站带来随后一周内每天两三千、累计过万次的陌生访客的访问量。对于一个日访问量在10 000次以内的小型站点来说,这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

7.借势营销

借势营销就是借助有影响力的人或事,展开与产品相关的营销活动,扩大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达到既定市场目的的营销方式。借势营销是将销售目的隐藏于营销活动之中,将产品的推广融入一个消费者喜闻乐见的环境里,使消费者在这个环境中了解产品并接受产品的营销手段。借势营销具体表现为通过媒体赞助或冠名某项评选活动、举办某项公益活动、与电视节目进行深度合作等方式争夺消费者眼球,借助消费者自身的传播力、依靠轻松娱乐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市场消费,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销售的营销策略。

借势营销包括三种方法,分别是借名人、绑热点、入影视

(1)借名人。借名人即与名人建立关联,这里的名人包括各个领域的知名人士。无论名人是否与企业的产品有关,是否认识企业,这个方法都可以采用。借名人应该注意三点。

①名人的追随者与企业自身产品的用户是同一类人。如果产品的购买者与名人的追随者不是同一类人,那么即便请该名人代言企业产品,由于该名人能够影响到的用户对产品没有需求,也不会有明显效果。

②名人的精神与自己产品向用户传递的精神一致。借用名人的知名度来宣传企业的产品,其实就是向用户传递“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此时,如果传递的这种精神并不能讨好消费者,那么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③借名人营销时应附带一定的活动,如转发抽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浏览者将内容转发出去。浏览者的转发一方面可以向社交网络传递其对产品、对名人的认同,另一方面还可能为自己赢得一些奖励。

(2)绑热点。热点话题是已经获得大众关注的内容,其本身就具有传播的能力。如果以讨论、质疑、发散、借用的方式绑上热点话题,将企业希望传播的内容加进去,会起到一定的效果。借势营销的本质是利用热点话题、焦点事件为企业扬名,所以只有事件具有轰动性,才有可能吸引媒体报道,吸引网络扩散。社会化媒体所具有的参与性、公开性、交流性、对话性、社区化和联通性等特征,要求社会化媒体必须不断地创造与受众互动的可能性,并把这些可能性变成热点,吸引更多的受众去参与、交流、互动。如今,各类企业纷纷加入社会化媒体的行列,千方百计博眼球,绞尽脑汁创造话题与网友互动,那么企业平台应该如何利用热点事件进行营销呢?

①寻找热点、筛选热点。热点寻找者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在众多信息中挖掘、筛选出自身可以利用的热点。时事、相关行业动态、网络热门话题等都可以作为热点。例如,暴雨肆虐京城,网友在关注灾情的同时,也在创造、传播着暴雨天气的应急攻略。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应急工具生产商或保险公司等企业就可以利用此热点,吸引受众的关注。

②结合自身、贴合热点。有了热点素材,下一步当然就是结合自身个性(包括产品特点、受众特点等)去贴合热点,迎合大众口味。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电话车险就曾借力北京暴雨这一热点,很好地传达了自身的产品特点,利用了安全锤作为奖品吸引粉丝的参与,体现了保险公司保安全的理念。

③适当的表达方式。在结合自身情况的同时,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才能吸引受众的关注。热点内容需要真实、懂幽默、有互动空间,目的是要让看到信息的每个人也都能开口说话。

④后期的扩散传播及互动。内容创作完毕、发送后,不能就此置之不理。这期间可以使用关键意见领袖(KOL)的推广策略,利用网络知名人士进行推广,以提高内容曝光率。与此同时,积极地参与互动能够让话题产生延续性,保持话题的热度。

(3)入影视。入影视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目内容中,作为演员使用的道具或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的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的目的。相对于普通营销广告,入影视营销这种介于广告和非广告之间的信息传播形式有其独特的优势。第一,强制性接收,到达率高。只要受众进了电影院,选择了收看,就必须强制性地接受广告的刺激,无从闪躲,这种营销方式有很高的到达率。第二,易产生“名人效应”。影视作品无不是明星云集,随便请其中任何一位来做产品广告和品牌代言人都可能花费不菲。但借助植入式营销,商家只需要较低的成本就可以让众多明星为自己的产品或品牌服务,更何况还有重量级的导演和精良的制作班底。第三,持续时间长而且影响广泛。影视作品生命力强,不但在影院放映还可以通过VCD、DVD中播出。如果是一个优秀的电影作品,产品与情节配合紧凑,这种营销方式的影响将是其他广告无法匹敌的。

入影视,一般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①将影视剧的某部分截取下来,与自己的产品产生关联。企业自身的产品可能与影视作品毫无关系,但其中的部分主题、话题,甚至是演员的一句台词与企业的产品相关,那么就可以将相关的部分截取出来,结合企业的产品进行营销。

②将企业的产品业务、公司形象、公司成员植入影视作品中。现代影视作品自然离不开现实生活,如逛超市、网上购物、去医院等。涉及消费者日常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很容易在影视剧本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③将企业故事改编为剧本,拍摄电影。企业的创业故事非常有意思、很传奇,或者企业的产品蕴含着某种情感、故事,这些内容都可以拍成影视作品。

借势是动态的,其发展和动向十分重要。由于借势营销的动态性,因此对营销人员的热点把握能力、营销进行中的执行力以及对事态发展的预测能力都有很高要求,包括以下五点。

①要敏锐把握社会热点。借势营销的关键是善于利用事件,一个突如其来的事件可能成就一个经典品牌。这就需要企业决策者和营销者关注时事和社会实践,敏锐把握商机和社会热点,更好地利用事件为企业服务,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②要与产品性质相关。借势营销涉及产品的相关性问题。现实中有很多企业认为,只要出了热点事件,就应该立即与之建立联系,以为那样就一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进而引发产品的热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企业必须找准热点事件与品牌的契合点,只有符合品牌内涵和品牌个性的事件,才是最好的“势”,才能为企业的宣传推波助澜。

③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事件的进行是无法预料的,而营销人员能做的只能是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对热点事件的过度关注会使很多企业在实际行动中盲目跟风,最终导致营销方式错乱,目标市场定位模糊,品牌定位不清。

④落脚于品牌。借势营销除了要吸引眼球以外,还要对大众的心理进行准确判断,以期最大限度地拉近大众与产品或服务的距离。当借势与品牌形象、品牌个性相一致时,其所发挥的能量和持续程度将贯穿一个品牌的成长过程。

⑤借势营销要避免追求短期效应。可以将企业的每一次借势营销活动比喻成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将一致性的行动方针比喻成将珍珠串起来的串链。很多企业在借势营销过程中的最大误区是,只知道忙着找珍珠,却不知道如何把珍珠串起来,没有从战略及长远的角度加以考虑。

8.造势营销

造势,就是举办活动或制造事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报道,引起社会大众或特定对象的注意,形成对企业有利的声势,进而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在公众中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造势一般都通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利用新闻传播、报道、演说以及诸如记者招待会、组织参观、有奖征答等特殊事件来实现。赞助文化、体育教育慈善等事业活动,也属于造势的手段。

借势虽然效果出众,但并不是每天都有大事发生,即使有大事发生,也不一定都可以借用。大多数热点事件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制约,而且不一定能够真正符合企业的品牌内涵和品牌个性。因此,当企业的知名度需要提高但又无势可借时,制造社会热点事件就是企业最好的选择。通过造势,企业在宣传及推销自己产品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者,而是能够主导整个营销过程的实施者和策划者。

9.舆情监控(www.xing528.com)

自媒体平台很可能成为舆情引发的信息源,而自媒体本身也为报道提供全新的及时互动模式;自媒体平台提供了官方和民众沟通的又一渠道,是政府舆情监控的重要平台,在企业的口碑监测和危机公共关系方面也具备极大的利用价值。

2010年以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相继开通了公安微博,成为政府开展网上宣传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样,企业也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平台对负面口碑进行及时的正面引导,使搜索引擎中的负面消息尽快被淹没,从而将企业的损失降至最低。

10.危机公共关系

微博、微信、微视平台的荒唐事不仅容易被转发,相关平台的评论功能更能激发用户的想象力和幽默感,因此这些平台是危机公共关系的理想选择。

很多时候,危机公共关系不需要以企业官方的形式来进行。以企业名字命名的微博可能在用户看来有相当的距离感,交流起来缺乏信任,相应的效果也比较一般。因而,以个人形式注册的企业成员的微博,尤其是企业领导者的微博,在危机公共关系中却常常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微营销需要注意的问题

随着全面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自媒体营销的兴起不再是新闻。作为一名企业负责人,如果对微博、微信、微视频只有粗浅的认识,并未对其营销的理念与操作手法有深入的了解,就匆匆忙忙随便分派人手,给企业注册一个微博账号或是开通公众号,声称开始“微营销”,这种盲目的参与是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操作不当甚至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企业在开展微营销前需要避免的三个错误观点。

1.微营销适用所有企业及产品

微营销不是万能的,世界上没有哪个工具和渠道是适合所有企业、产品的。企业的正确做法是在开展微营销之前,研究自身所处的行业以及目标营销产品的特点,了解其产品定位及主要潜在客户的特点,考察这些产品的直接潜在客户或间接潜在客户是否在微用户中有一定数量,分析自身产品是否适合在微平台上进行营销。否则,盲目的微营销只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2.企业只有微营销就足够了

不少自媒体平台的推广者为了夸大微营销的作用,称微营销是营销渠道升级换代的革命,低成本、低投入的运作方式比其他营销渠道优势巨大,因此就断言其他营销渠道会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发展被完全替代。这是为了宣传而进行的误导。

实际上,微营销只是社会化营销的一种新型模式,本质上同传统的营销模式并没有不同。通常,开展营销活动只通过单一渠道是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的。营销理论认为,企业应尽可能研究潜在客户可能到达的地方,即“信息接触点”,然后在这些信息接触点投放信息并尽量与用户进行互动,使得在用户可能光顾的各个地方都有企业的营销与沟通行为。

因此,在进行微营销时,应从企业的核心总体战略出发,使微营销与企业的整体营销运作相协调,让微博、微信等平台在企业整体营销方案中发挥应有的实际作用。

3.微营销操作简单,效果立竿见影

很多人认为企业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后就可以立即开展微营销活动了,这是对微营销的又一误解。真正使用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的人都明白,新的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在开始使用时,由于缺乏关注对象和自身的关注度,发布的内容几乎很难得到回应和进一步传递,关注度的偶然增加也可能只是暂时的。这种情况下,微营销根本就无法迅速开展。

因此,企业必须留给微营销团队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和融入环境。对微营销的重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把企业成败的赌注压在微营销上,毕竟自媒体不是万能的,企业应该考虑整合的营销渠道。

垂直化运作:公共关系公司纵向转型方法论

公共关系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有些难以回答。随着数字化营销的发展,公共关系行业迎来了渠道、人才等多个领域的挑战,环境变化也导致了商业模式的变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以往公共关系公司的优势在于两点:专业的人才以及资源的不对称。当下随着新技术与内容营销需求的增长,公共关系公司的渠道优势已经荡然无存;而人才方面,战略、创意和销售辅助已经超越了市场开拓能力,成为从业者的必修课。这就给当下公共关系从业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公共关系从业者应该在这个环境下做些什么?这是第二个问题。

首当其冲的是传统的公共关系公司开始转型。纵向转型的方式很简单:垂直化运作。深耕到几个甚至一个固有的领域中,挖掘自身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制造壁垒。这些公司如何转型,转型之后又如何运作?这是第三个问题。

下面一一剖析这三个问题。

1.公共关系公司垂直化运作是大势所趋

未来五年,公共关系行业的增长率预测为33%,这是一个可喜的数字,预示着公共关系行业将有望拥有更多的战略、创意、文案形式、营销渠道与业绩衡量方式。但另一个数据令人深省——同样是在未来五年,企业对于公共关系投入的预算增速只有13%。这个增速,大部分出现在内容营销、社交媒体、品牌知名度方面,付费媒体(即所谓的投放渠道)仅排在增长项目的第18位。

以上数字或许会让人云里雾里,简单解读就是,公共关系行业未来的发展是可喜的,但是渠道购买的预算增速会越来越少,以往公共关系公司靠渠道资源不对称的美好时光将一去不返,好的内容和互动肯定越来越值钱。换句话说,公共关系公司的服务费收入将会出现指数性的提升。

这是好事吗?不是,这是一个挑战,因为商业模式变了。

服务费的提升,预示着需要服务人员更加专业。所以,“垂直化”的需求催生了“垂直化”的公司,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甲方公司怀揣着巨额市场预算,希望能找到对等的乙方为其服务并提供丰厚报酬。数据显示,仅互联网金融行业,即使在最遇冷的2017年,垂直类的专业公共关系公司的利润率比普通公共关系公司要高出100%。

从2017年下半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公共关系预算增速最大的三个行业依次为教育、新能源和电子商务,而把时间往前拨10年,这个排名是汽车、金融和快消。由此可以看出商业环境转变的端倪。汽车、金融、快消行业更多的是看中渠道,那个时候公共关系公司只要垄断权重媒体(或者拥有这些媒体的议价权),就能捏住客户的预算。而现在则不同,一个变化是渠道垄断被打破,另一个就是无论是教育、新能源还是电子商务,抑或是互联网金融,都需要乙方公司的专业能力。举个例子,教育领域近些年投放增速最大的是学龄前儿童教育,如果公共关系负责人不是一个已婚人士,没有养育过子女,他根本无法洞悉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当然,更别说壁垒远远甚于此的金融医疗和能源行业了。

专业类的行业需要更垂直的公共关系公司服务,这也就解释了支付宝去年“双十二”为什么高薪聘请广场舞大妈做顾问了,因为他们需要了解目标群体的一举一动。

2.人才的趋势决定了垂直化的方向

公共关系公司不生产具象化产品,这也就决定了公司最珍贵的资产是人。而且,随着垂直化运作的到来,人才的专业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从目前公共关系公司及企业公关部的共识来看,行业吸纳和留住人才的能力依然不足,这是行业高增长的重大障碍。行业资深人士坦言:“目前找到市场中受过充足和良好教育的人才,是公司的头等大事”。

但是很多人所没有预见到的两个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第一个变化是人才的获取。以往,不管是大公司的公关部,还是专业的公共关系公司,都试图从竞争对手那里招揽合适的人才,甚至企业公关部将公共关系公司作为聘用新员工的主要来源。现在的情况却产生了逆转。垂直型的公共关系公司不再满足于泛泛地从竞争对手公司挖角,而是将手伸向了企业,懂市场和运营的甲方成了香饽饽。因为他们知道,未来要跟垂直行业的甲方对话,用专业性打动对手,只有依靠从甲方出来的专家才行。观察公共关系公司需要的技能列表,行业专业性需求占了89%,其次才是战略规划、表达和投放优化。第二个变化是越来越多的传统公共关系从业者开始给自己加技能。身边同行开始自学医师证(医疗类公共关系在从业者专业度方面高居第一),参加证券投资顾问考试的案例不胜枚举。有超过半数的公共关系公司管理者认识到,员工的能力和专业度取决于服务客户的需求,而大部分从业者也认同了“技多不压身”的理念,他们将自我培养与提升从早先的公共关系技巧,转向了具备专业度、战略性和创造力的垂直化公共关系技能上。

写到这里,这个结论最终尘埃落定:公共关系行业最重要的资源依然是人。随着公共关系公司垂直化运作的深入,公共关系从业者的专业性更多被认同。这可能会导致一个情况,就是公共关系从业者的回流。公共关系从业者从甲方流入到乙方,并催生另一种可能会发生的态势,就是公共关系从业者薪酬的提升。究其原因,一方面,回流的专业性人才肯定会要求更高的薪酬;另一方面,那些害怕因为回流导致降低身价的“土著”会更努力地提升自己。公共关系公司的业务垂直化最终将利好整个行业,因为成功会偏袒那些聪明并且努力的人。

3.垂直类公共关系公司运作的变化和建议

公共关系公司垂直化之后,首先要面对的是三个变化。

①营销渠道变了。因为当下各种媒介的营销方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因此客户需要服务方通过更多的渠道来进行营销。未来5年中,公共关系公司将会尝试将投放重心从付费媒体转向其他媒体——31.3%投放在自媒体,22.8%投放在共享媒体,付费媒体仅占17.3%。只有8%的公共关系公司高管认为,未来购买媒体的谈判技能会成为员工的最重要技能。

②公共关系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变了。只有半数的客户代表认为,在处理公共关系问题上,未来5年会依然像过去那样依靠公共关系机构。战略性视角和创造性思维是能让他们选择合作伙伴的关键点,而这个的前提就是对方得充分了解细分行业。客户未来对公共关系专家会有一种新的模式——共享专家。客户不会再在本公司内部储存擅长调查分析和数据研究的公共关系人员,而是希望共享到相关机构的专家来做这些事,与其耗费时间和金钱来衡量公共关系公司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如让这些机构更多地以战略性视角来解决问题。

③效果的评估方式变了。甲、乙双方在垂直公共关系领域的合作深度,会以新的评估方式来决定。这就涉及了一个词——精准。更多的甲方会用第三方机构来评估社会化营销的效果,或者“使用一种优化的工作方式、带来商业利润的综合性评估指数”来对效果进行衡量,投产比或许将不再是企业销售部的考核指标。

所以,未来公共关系公司在垂直化过程中,除了前文所谈到的“人越来越专业”以外,工作内容也将越来越复杂、具有挑战性,同时兼备战略性。

如果认同垂直化的公共关系公司将在未来占据整个行业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已经想方设法开始转型,以下五点建议或许可以用得上。

①拥抱挑战。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勇于接受新科技、新媒体渠道和大数据的企业和人才,依然会成为弄潮儿。

②自我投资。公共关系从业者需要更多的创意和专业性的辅助,才能应对垂直化之后客户新的需求和考核。

③雇佣同行业的多元化人才。如果企业找到了要去精耕的垂直领域,这很好。但切忌重复雇佣能力相似的员工,企业需要的是多元化的专家,并鼓励他们分享与创新。

④优先考虑利润。公共关系行业从丰利时代到了微利时代仅用了20年,罪魁祸首就是同质化竞争。垂直化公共关系模式就是打破现状的好机会,公共关系公司必须优先考虑利润占比,尤其是服务费占比。

⑤鼓励批判性、创新性思维。细分公司为什么来找公共关系公司服务?无非就是遇到了困境。下一代的公共关系垂直行业领导公司必须具有否定客户既有套路和用创新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越能提供附加价值,越能获得信任。

当然,即使不选择垂直化运作的公共关系公司,以上五点依然有效。

公共关系行业很奇怪,10年前,大家都在高举“整合营销”“all in one”(一体化)的口号,却忽视了垂直化运作才是新的一片蓝海。甲方苛责公共关系公司不专业,能否解决这个痛点,才是公共关系公司纵向转型最快捷的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