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状态,危机介入模式就是针对服务对象的危机状态而开展调适和治疗的工作方法。这一工作方法通常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减轻危机的负面影响;二是利用危机事件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提升服务对象适应环境的能力。
危机介入的原则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1.及时处理。危机的意外性强,危害性大,时间极有限,因此须及时去处理。
2.限定目标。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时应当以调适危机为中心,有限目标需集中,不良影响可减少。
3.输入希望。危机容易让服务对象陷入迷茫,因此在提供服务时,要给服务对象输入新希望,找回新动力。
4.提供支持。社会工作者通过整合环境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支持。
5.恢复自尊。危机容易导致服务对象身心混乱,社会工作者要在第一时间协助服务对象了解对自己的看法,帮助他们恢复自信。
6.培养能力。社会工作者通过增强服务对象的自助能力,帮助他们克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2009年第五题(16分)
周日下午,某校初三(2)班10多位同学结伴到郊外爬山。因天气突变,骤降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小军、小勇和小楠被冲下山坡。同学们一边报警,一边积极下坡营救。
警察、家长和老师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2小时后发现了三人的遗体。大家非常悲伤,不少同学抱头痛哭。学校一边紧急处理相关事宜,一边积极安抚同学的恐慌情绪。校长马上召开紧急会议,与老师及社会工作者商量如何处理因此事引发的学生情绪困扰问题。
要求:(www.xing528.com)
以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列明以学生为对象的危机干预内容。
【答题思路】
危机介入模式分别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介入”部分、第九章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中做过简单介绍,《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第五章个案工作方法中对作为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进行了详细解读。本题的答题框架,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按照危机介入的六大原则进行;二是紧扣题目,以学生为对象进行分类,分别列出每类学生“情绪困扰”的主要特征,再将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融入干预的内容中。参考答案是以后者为纬串起答题框架的,这样就避免了按六大原则进行答题时每一类学生群体都要一一重复叙述的繁芜之嫌。
【参考答案】
答:
危机介入模式是围绕着服务对象的危机而展开调适和治疗的工作方法,这一模式注重不同服务介入技巧的综合运用,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危机的影响。
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注:“原则”都是些“空话”,都是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我们实际工作中的许多方法——专业术语叫策略——就是“原则”的源泉,所以千万不要看到“原则”之类的话,自己先被吓蒙了),主要体现在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培养自主能力等方面(注:只要答案中列出的内容暗合这个原则即可,不必过于拘泥于上述六个方面)。结合本案例,以学生为对象的危机干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注:题目未曾要求考生对危机介入的原则做出解释,则此段可简化为“根据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对象的危机干预主要可以分三个层面”)
1.对郊游幸存学生:以提供专业辅导为主。(注:核心是接受现实、输入希望、恢复自尊)一是开展心理辅导:缓解由危机带来的紧张情绪,防止因紧张而导致的精神崩溃,帮助他们燃起新的希望。二是提供必要的支持:接纳他们,肯定他们,并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帮助和必要的安全保护,让他们恢复信心,重新回归正常生活。三是做好跟踪服务:直到他们完全恢复社会功能,这是危机干预的焦点所在。
2.对(2)班全体学生:以提供支持性服务为主。(注:核心是接受客观现实、支持幸存同学)一是接受客观现实:让他们从失去同学的痛苦中恢复过来,接受这一可怕的灾难。二是支持幸存同学:动员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幸存的同班同学,消除负面情绪,走向正常的学习生活。
3.对全校学生:以开展安全教育为主。(注:核心是提供支持、培养自主能力)传授自救知识,使全体学生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必要的自救、求救知识,避免再度发生此类灾难性事件。(注:三类学生“大小”的关系,也是紧扣题目“以学生为对象”的要求,以死亡学生为基点,圈圈放大进行梳理:比死亡学生“大一圈”的即为郊游幸存学生,再“大一圈”的为同班同学,更“大一圈”的是全校学生。由于死者已经没有“情绪困扰”问题,因此可以忽略。而题目也未曾要求对死者学生家长提供服务,因此也不必考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