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理论要求社会工作者不是孤立地或专注地集中于服务对象的问题,而是要看到服务对象存在内在潜力的可能性,帮助服务对象在创伤、痛苦和困境中看到希望,并将希望转化为行动,最终走出困境。
1.主要观点:肯定内在能力(天赋、知识、社会支持、资源),只要条件适当,自可发挥功能。
2.宗旨:动员对象能力,达到自身目标。
3.工作视角:评估问题和需要时,要发现、发掘服务对象的优点、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4.操作流程:发现、寻求、探索、利用(服务对象个人的能力、价值、兴趣、资源、成就、抱负等)。
5.实务技巧
(1)整体性:对象都有优势和资源(内、外)。
(2)两面性:困难既是伤害,更是挑战和机遇。
(3)积极性:理想和抱负=转变的能量。
(4)互动性:相互协作,更好服务。
(5)资源性:每种环境,充满资源。
上述内容详见《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和《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第一章。2008年第一题、2009年第四题都曾考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下面以2009年第四题为例。
2009年第四题(24分)
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经常抽烟喝酒,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除了种地、养猪、养牛之外,丽芬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她,有时还会打她。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起什么作用。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
丽芬感觉活得很累,动过离婚的念头。可是,父母都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
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
问题:
1.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基本概论,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
2.从优势视角看,丽芬拥有哪些资源?
3.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运用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4.从个人、小组、社区等三个层面,提出解决丽芬问题的策略。
【参考答案】
答:
1.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压迫所造成的。本案例中,丽芬的无力感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注:从“踩点得分”的角度,考生只要点明了“环境压迫”这一关键概念,阅卷老师就知道其对此题的把握非常有深度,也许后面的内容就未必再去批阅了)
(1)传统观念的偏见(www.xing528.com)
妇女主内、生女绝后,丈夫无力、婆婆恶语,这些是家庭环境给丽芬带来的压迫。(注:以上家庭观念和家庭环境,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再组织,简明扼要、不要遗漏即可)
家丑难外扬、家事怎外断,这些是社会环境给丽芬带来的压迫,让丽芬在社区里抬不起头来。(注:考生在梳理考点时,一定要自己把握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做到有条不紊、没有遗漏。考生也可以将案例情境中的内容抄录一些作为展开部分,如“丽芬虽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承担着照顾家人生活的全部责任,但因为没能生下男孩,受到婆婆和丈夫的歧视,家庭关系紧张”,但这样一来显得比较啰唆,二是时间上也未必允许:所谓踩点得分,上述用自己的语言归纳的文字即是考点也)
(2)社会支持的偏弱
①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
A.家庭不给力。家里的丈夫和婆婆不仅自身角色不清、责任不明,而且还经常恶言相向,给丽芬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
B.社区不着力。村民,以及村里有同样遭遇的姐妹未能团结起来,未能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②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
C.组织不使力。村里的妇联、派出所、村委会等社区组织功能发挥不全,无法彻底解决问题。(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通过“正式”“非正式”的支持系统来分析问题,但答题时,可考虑将这两层抽掉,剩下A、B、C三层即可)
(3)性格内向的偏差。(注:这一点也可考虑不写,但从其“内向”形成于外部环境压迫这个角度看,也可考虑写上。主观题多写是不会扣分的)
家事无靠、生女无后、离婚无脸、忧女无倚、自杀无望……(注:如时间充裕,可做进一步细化,将案例背景资料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梳理和再现,如:丽芬性格内向,因不能生男孩感到自卑;想过离婚,但无处可去;担心女儿,打消了自杀的念头等。一系列的因素造成的巨大压力,让丽芬产生了强烈的个人无力感……)
2.从优势视角看,丽芬拥有以下一些资源。
(1)生存能力强。种地、养猪、养牛,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丽芬农活家务一把抓,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2)敢于做抗争。在遭遇家庭暴力后,丽芬敢于向妇联和派出所求助。
(3)苦命姐妹多。村里与丽芬有相同遭遇的妇女较多,为建立支持小组,帮助其一起分享经验、分析问题、解决困境提供了可能。
(4)专业服务至。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驻村庄,为解决丽芬的困境提供了强大的专业资源。(注:以上答案的排序,仍可按照由内及外、由己及人、由小到大“圈圈放大”这样的技巧来编写)
3.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运用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时,强调以下几个方面。(注: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散见于《社会工作实务(中级)》教材第六章中,考生可以根据增能理论的基本假设和社会工作价值观中一些主要观点,结合案例中的情境进行梳理。在第一版的《社会工作实务(中级)》教材里,曾经对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简要做了三个方面的梳理,但在此后两版教材里都删除了)
(1)女性地位的独立性。女性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特的生活经验。社会工作者应当与丽芬的丈夫讲解“男女平等”的法律知识以及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改变其传统观念,尊重自己的妻子。(注:此即社会工作的价值原则中“尊重个体之独特性”“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的观点)
(2)女性资源的不足性。妇女处于不利地位常常是由社会上的权力分配不均和资源不足所造成的。丽芬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农活,而丈夫因长年在外,几乎对家庭没有贡献。社会工作者应该让丽芬的丈夫看到丽芬为家庭所做的牺牲,使其悔悟,令其明理。(注:此即社会工作关于个人问题的视角“个人问题社会化”的观点)
(3)女性问题的社会性。个人问题是由社会问题所引发的,因此,解决妇女困境必须进行社会改革。一是要开展社区教育,改变村里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二是要进行社区动员,将村里同丽芬有一样遭遇的许多妇女组织起来,为争取自己的幸福而敢于抗争,共同构建美满家庭。(注:此即社会工作的一般原则“解决个人问题必须解决社会问题”的观点)
4.从个人、小组、社区等三个层面,解决丽芬问题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几点。
(1)个人层面:增强权能。一是理清思路,通过个案服务,协助丽芬理清思路,树立自信;二是激发潜能,从优势视角帮助丽芬寻找资源,增强自信,利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个人问题。
(2)小组层面:建立支持。将村里有相同遭遇的妇女组织起来,建立支持小组,共同分析问题,获得相关经验,利用团体的力量,解决个人的问题。
(3)社区层面:改变环境。
①组织增能。对正式的支持系统——社区的组织,如村委会、妇联、派出所,非正式支持系统,如丽芬的家人、亲属、朋友、邻居等进行重点干预,改善认知、传授技巧、提升能力,共同构筑起一个功能强大、组织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
②意识打造。开展社区宣传和社区教育,动员社区力量,增强社区自治,提升妇女自救和互救的意识和能力,营造一个宽松、理解、尊重的社会氛围,帮助妇女彻底解决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