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考试的主观题答题技巧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考试的主观题答题技巧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工作实务(中级)》是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两个级别五门科目中唯一一门以主观题方式进行测试的科目,主观题的答题要重点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技巧。主观题的阅卷标准是“踩点得分”,因此,答题技巧也要围绕这个评判标准来展开。所以,《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历年的试题,都是围绕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展开的。刘先生的儿子在校学习成绩优秀,名列前茅。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考试的主观题答题技巧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是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两个级别(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五门科目中唯一一门以主观题方式进行测试的科目,主观题的答题要重点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技巧。

(一)先看问题,再读案例。一是总体把握,即在落笔答题前,最好花上一二十分钟时间,将整张卷子5道试题的所有问题细细研读一遍,达到统揽全局、成竹在胸的境界,5道试题或者还会有前后辉映、相互启发的意外效果;二是在解答每道试题时,先仔细研读问项,把握题义,对试题要求做到了然于胸。

(二)按类梳理,用笔标注。在研读案例情境时,可根据每道试题的每个问项,按照自己的习惯,将案例情境中的内容一一予以标注,则后面落笔答题时自然就会节省时间且没有遗漏了。比如,下述2008年第一题可以用汉语拼音声母将案例情境中呈现出来的答题要素进行标注,如:环境的优势=hy、环境的缺失=hq、个人的优势=gy、个人的缺失=gq等,这样就会较少遗漏大的考点,除非是考生自己没有解析出来。

(三)突出重点,简明扼要。主观题的阅卷标准是“踩点得分”,因此,答题技巧也要围绕这个评判标准来展开。在答题时一定要将你想在第一时间展示给阅卷老师评判的主要观点,也就是所谓的“段落大意”,在每个段落的开头位置以小标题的形式予以呈现,并且要努力做到形式整饬、结构一致,最好以句号或冒号作结尾。此即所谓的“开门见山”、善于“亮剑”。而此后根据主要观点展开和阐释的部分,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力争做到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这里要再一次强调的是,考试绝非撰写论文(而且也没有这么多时间让你来“写论文”),因此,只要能够展示答题的主要观点,做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即可,不必面面俱到、枝繁叶茂。

2008年第一题(20分)

刘先生,男,34岁,大学本科学历,原是一家企业的销售人员,一年前遭遇一场意外交通事故,造成双腿截肢并因此失去了工作。

刘先生的妻子在房地产公司工作,虽工资收入不错,但工作很辛苦,无暇照顾刘先生。刘先生的儿子10岁,上小学四年级,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出事后,刘先生的母亲搬过来照顾他的日常起居,但自己的身体也不太好,照顾起来明显感到吃力,社区中也没有相应的机构可以为刘先生提供照顾和康复服务。

一年来,刘先生身体逐渐康复。但他一直无法接受被截肢的事实,情绪很坏,常常一个人躺着发呆,还会默默地流眼泪,也不愿与家人交谈,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以前,刘先生是一个性格开朗、善于交际的人,有很多朋友。现在他根本不愿意见朋友,朋友打电话来,他也常常不接。

刘先生的妻子很担心丈夫的状况,前来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

1.根据案例资料运用优势视角,从环境的优势、个人的优势、环境的缺失、个人的缺失四个方面来评估刘先生的资源状况。

2.根据评估的结果,提出具体的介入策略。

【答题思路】

(1)固化专业联想。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工作直接服务中预估服务对象问题和需要、资源系统(支持系统)优势和缺失的服务技巧,关注的是服务对象的资源系统或支持系统。看到优势、缺失,个人、环境,按照社会工作者的“职业习惯、专业智慧”,应该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服务对象的资源系统或支持系统,同时还要进一步联想到资源系统或支持系统应当包括正式的支持系统(资源系统)、非正式的支持系统(资源系统)两个层面,从而为后续的解题寻找行文框架

(2)寻找答题框架。层次清晰、逻辑性强的答题框架不仅有利于考生自己梳理案例情境、把握答题要点,而且能够达到卷面整洁、层次俨然的视觉效果,更有利于阅卷老师的评判,能够让他们在第一时间找到答题要点,给出评分结果。本题第一问的答题框架,问题的提问项已经从“环境的优势、个人的优势、环境的缺失、个人的缺失四个方面”列出了答题框架,因此不必另起炉灶。回答第二问“具体的介入策略”时,既可以按照上述四个层面搭建答题框架,也可以从“个人、环境”两个层面,或者“个人、家庭、环境”三个层面重新梳理答题框架。本题的答题思路、行文框架等,可参见2009年第四题。

(3)理解出题重点。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支持系统(资源系统)的优势和缺乏,不仅是《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的考查重点,更是社会工作服务中最基础的工作,社会工作服务方案中目标的设定、策略的选择和服务的开展,无不以此为基础。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展示一个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本领、考量一个考生解题作答能力的最根本标准,就是对服务对象问题和需要的预估的精准性和逻辑性。《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考试“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看似两种题型,实际上要考查的内容只有一个,就是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历年的试题,都是围绕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展开的。只要正确掌握了预估服务对象问题和需要的科学方法,则服务目标的设定、工作策略的选择等问题,自然就驾轻就熟了。

【参考答案】

答:

1.刘先生的资源状况如下:(注:题目没让考生回答“优势视角”的定义,则自然不必作答,最自然的答题方式,就是抄写题目,起到转承启合之作用。括号里的文字是对解题思路的解释和提示,不是答题的内容,考试时不必写入。下同)

(1)环境的优势(注:因为本题第二问的介入策略,就是弥补缺失、张扬优势,所以回答这一问时,只要列出资源状况即可)

①家庭收入不错。刘先生的妻子在房地产公司工作,工资收入不错;刘先生以前在企业从事销售工作,收入也可能不错,家庭应该有储蓄。(注:按照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实践原则,保护生命原则高于其他所有伦理原则,服务对象的生存问题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在预估问题和需要、设定服务目标时,一定要把它排在第一位)

②孩子成绩优秀。刘先生的儿子在校学习成绩优秀,名列前茅。(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儿子应该是父亲的精神支柱,否则案例情境中也不会专门予以描述)

③亲人关系和睦。刘先生和妻子感情不错,母亲也搬来照顾他了。

④朋友关系亲密。刘先生善于交际,有很多朋友。(注:按照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实践原则,生存问题排第一,后续的问题则按照个人、家庭、环境三个层面,层层放大考虑。文字不求太多,只需踩点即可。在上述答案中,四个小标题实际已经点明了问题的答案,小标题后面的文字,其实已经显得有些累赘了。另一种答题策略是,梳理优势时可按上述的逻辑关系展开,答题时也可以将四个小标题合并成一行,作为环境优势的四个方面。以下答题技巧皆可参照此点)

(2)个人的优势(注:个人的优势,可按照心理、生理,个人、环境的逻辑关系进行展示)

①性格比较开朗。刘先生性格开朗,善于交际。

②自身学历较高。刘先生大学本科毕业,综合素质应该很好。

③身体逐渐康复。一年来,刘先生的身体逐渐康复。

工作经验丰富。刘先生今年34岁,又是在比较重要的销售岗位上,这样的岗位需要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胜任。

(3)环境的缺失

①妻子无暇照顾。刘先生的妻子工作辛苦,无暇照顾刘先生。

②母亲身体欠佳。刘先生的母亲虽然搬来照顾他的日常起居,但其身体本来就不太好,照顾起来明显感到吃力。

③社区缺乏资源。刘先生所在的社区没有相应的机构可以为其提供照顾和康复服务。(www.xing528.com)

(4)个人的缺失(注:个人的缺失,可按照个人、社会的层面进行呈现)

①身体意外致残。刘先生一年前遭遇一场意外交通事故,造成双腿截肢。(注:这是生理问题,是导致刘先生个人和家庭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放在第一位叙述)

②事实无法接受。刘先生一直无法接受被截肢的事实。(注:这是属于心理层面认知方面的缺失)

③情绪时常低落。刘先生情绪很坏,经常发呆,默默流泪,不愿与家人交谈、朋友联络,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注:这是属于心理层面中个人情绪、生活技巧方面的缺失)

④工作已经失去。交通事故使刘先生意外致残,并因此失去了工作。(注:工作属于个人社会功能层面的缺失,也可以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实践原则将其作为次重要的原因放在第二点)

2.根据评估的结果,社会工作者可采取以下介入策略:(注:介入策略针对预估结果,可考虑重新分层搭建答题框架,也可按照第一问的框架,从四个层面一一进行回应。答题的原则是:优势要张扬,缺失要弥补)

(1)针对个人

①寻找合适工作,重树生活信心。协助刘先生寻找新的工作,比如可以在家中开网店、回原单位换岗位,或者重新寻找一份适合其残疾生理特点的工作,重新树立他的生活信心。(注:在无法改变残疾之现实情形下,重新工作对刘先生会产生莫大的激励。因为是考试,因此家庭可工作、单位可重回、新职可开掘这些可能都应该考虑进去)

②开展心理辅导,提供精神支持。为刘先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协助其接受身体残疾的现实,改变其非理性的认知,宣泄负面情绪,传授生活技巧。

(2)针对环境

①家人多关怀。鼓励刘先生的儿子、妻子和母亲在情感上多激励、在生活上多帮助他,协助他战胜困难,恢复信心。(注:案例中不见父亲的表述,则此处也不宜出现。这是“家庭总动员”,属于非正式的支持系统)

②朋友多支持。协助刘先生联系他的朋友们,请他们在情怀上多理解、在情感上多抚慰、在情绪上多纾缓刘先生。(这是“朋友有动作”,也属于非正式的支持系统)

③资源多整合。通过寻找现有社会资源,开发潜在社会资源,如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为刘先生提供身体康复、家庭照顾等服务;本着就近、方便的原则,帮助刘先生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助其重拾信心、走出封闭、回归社会。(注:这是“环境找动力”,其中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社会资源)

【从踩点得分的角度考虑,本题的答案可简化成如下模式】(注:由于考试时间对于绝大多数未经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考生来说总是“紧张”的,因此,主观题的答题内容在无法“尽善尽美”的前提下,简要归纳出答题要点,以“踩点得分”的方式应对考试,是一种明智而正确的选择)

答:

1.刘先生的资源状况如下:

(1)环境的优势

①家庭收入不错;②孩子成绩优秀;③亲人关系和睦;④朋友关系亲密。

(2)个人的优势

①性格比较开朗;②自身学历较高;③身体逐渐康复;④工作经验丰富。

(3)环境的缺失

①妻子无暇照顾;②母亲身体欠佳;③社区缺乏资源。

(4)个人的缺失

①身体意外致残;②事实无法接受;③情绪时常低落;④工作已经失去。

2.根据评估的结果,社会工作者可采取以下介入策略:

(1)针对个人

①寻找合适工作,重树生活信心。协助刘先生寻找新的工作,比如可以在家中开网店、回原单位换岗位,或者重新寻找一份适合其残疾生理特点的工作,重新树立他的生活信心。

②开展心理辅导,提供精神支持。为刘先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协助其接受身体残疾的现实,改变其非理性的认知,宣泄负面情绪,传授生活技巧。

(2)针对环境

①家人多关怀。鼓励刘先生的儿子、妻子和母亲在情感上多激励、在生活上多帮助他,协助他战胜困难,恢复信心。

②朋友多支持。协助刘先生联系他的朋友们,请他们在情怀上多理解、在情感上多抚慰、在情绪上多纾缓刘先生。

③资源多整合。通过寻找现有社会资源,开发潜在社会资源,如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为刘先生提供身体康复、家庭照顾等服务;本着就近、方便的原则,帮助刘先生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助其重拾信心、走出封闭、回归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