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考试虽分“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两种题型,但从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来看,两者都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案例分析题”注重的是对问题和需要的分析和预估,而“方案设计题”则是在对问题和需要进行预估和分析的基础之上所做出的应对策略、服务实施和成效评估。如果说“案例分析题”是“序曲”,则“方案设计题”就该是“主旋律”了;“案例分析题”是“地基”,则“方案设计题”就该是“墙体”了。因此,掌握了社会工作实务过程通用模式的专业内涵,了解了各工作阶段的主要任务、工作步骤、核心技巧和注意事项等,就能顺利获得解题思路,轻松找到破题切口。
那么,如何应对“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呢?
只要掌握“一纵一横”这两条主线,就能串起破解《社会工作实务(中级)》主观题的框架(或者叫“网格”)。
(一)“一纵”:通用过程六个阶段
所谓“一纵”,就是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即“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这六大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或者叫工作流程、工作阶段),重点要掌握每个工作阶段的主要任务、工作步骤、核心技巧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其中,“预估”加“计划”就是《考试大纲》样题中的“案例分析题”,而“预估”加“计划”加“介入”加“评估”加“结案”就是《考试大纲》样题中的“方案设计题”。但从实际考试的题目来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一是“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之间已经没有本质的区别——虽然题目标注出了不同的题型,考试的要求还是既要考生预估出问题和需要,又要考生设计出相应的工作措施、应对策略等,让考生完全不知道究竟何为“案例分析题”,何为“方案设计题”。(www.xing528.com)
二是接案、预估、评估和结案这四个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工作步骤、核心技巧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大量涌现,逼迫那些没有社会工作实务经验的考生不得不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大量信息,“以防不测”。
(二)“一横”:专业服务不同领域
所谓“一横”,则是《社会工作实务(中级)》所展示的十三个社会工作实务的不同领域,而且根据我国内地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不断拓展,今后还会有第十四个、第十五个甚至更多的领域被吸纳进来。这十三个领域既是指导教材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内地社会工作服务的重点场域和机构、焦点人群和主要问题所在,更是《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考试的重要“依据”所在。
从理想的角度讲,这十三个领域中的任何一种问题和需要,考生都应该能够做到熟练掌握、了然于胸,但实际情形是,即便是通过电脑,也未必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假设每个领域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各10个,则十三个领域的问题和需要应该有13×20=260个,试问谁又能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记住这260个问题和需要?更何况十三个领域中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还远远不止这个数)。因此,从理性的、科学的甚至是“实用的”角度讲,对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我们的态度只有一个,那就是“放弃”。
所谓的“放弃”,自然不是指对这十三个领域什么都不闻不问、不翻不看了,而是转换成另一种态度、换作另一种视角去关注这部分内容,也就是要对这十三章的内容,从宏观的、整体的角度去做检视,大致了解一下这些领域、机构或者人群的普遍性的问题和需要即可(比如儿童最主要的需要和问题是成长和保护,青少年最主要的需要和问题是自我认同和人格形成,妇女最主要的需要和问题是自信和独立,等等)。考试时只要能够掌握一定的预估技巧,从案例背景资料中分析出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就行了(每年考试,绝大多数的试题都是这类“顺藤摸瓜型”的,也就是考生所需要的答案都在案例背景资料中,我们不妨记住这句口号——“所有的答案都在题目里”)。
关于如何去预估问题和需要,可参阅本书第五部分“解题思路示范”,也可通过认真研读笔者所著的、与本书对应的《社会工作实务(中级)2012—2018年真题详解》一书来强化专业理念、领悟考试技巧、提升应试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