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踩点得分-关键点

踩点得分-关键点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知道,所谓的“踩点”,是指试题所包含的考点。至于文通字顺、语句完整,并不是老师关注的重点。因此答题时不必做过多的考虑和烦琐的描述,只要照抄《考试大纲》上的内容即可。而去掉了“接案”“介入”“评估”和“结案”四个通用过程的工作阶段,或者《考试大纲》样题中的“方案执行”“方案评估”两个模块的试题,实际就是《考试大纲》中的案例分析题的考试要求了。

踩点得分-关键点

这里还要澄清一个误区,许多考生认为既然是主观题,那是不是答案字数写得越多,得分自然就会越高呢?

要知道,所谓的“踩点”,是指试题所包含的考点。如果找不到考点,字写得再多,也是徒劳无益的。至于文通字顺、语句完整,并不是老师关注的重点。

那么,什么是主观题的考点呢?

所谓考点,是指考试或专项技能测评必须考查的知识点。我们不妨以2008年的第四题为例,看看究竟什么才是主观题真正的考点。

2008年第四题(30分)

某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社区中有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该社区中有全日制公办小学、公办中学民工子弟学校各一所。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大多数在民工子弟学校学习,也有少部分进入了公办学校。平日里,本地居民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很少往来和交流。有一些本地居民子女看不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近社区内新建了社区活动中心,里面有计算机房、健身房、乒乓球室、图书室等,基础设施齐全。社区内的居民尤其是青少年都喜欢在课余时间去社区活动中心娱乐。但最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居民子女经常在社区活动中心发生冲突甚至打架,社区居民感到十分不满和不安。

社会工作者接到居民求助后,决定开办一个主题为“同在蓝天下,我们是一家”的社区服务项目。

要求:

依据通用过程模式的规范要求,结合本案例设计一份主题为“同在蓝天下,我们是一家”的社区服务计划书。

【答题思路】

本案例的问题,主要是由本地居民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能和谐共享社区活动中心的资源所引发,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本地居民及其子女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产生了歧视和偏见。因此目标群体主要是本地、外地居民的子女,焦点问题是歧视和偏见,但在设计服务目标和策略时要兼顾子女的家庭,即两地的居民。

本题的题型应该属于方案设计题,但2008—2009年的试卷没有标明题目的类型。2010年之后的考试,最后一题均明确标注为方案设计题。由于是考试,无论是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六个阶段中的“介入”“评估”和“结案”三个阶段,还是《全国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样题“方案设计题”中第二部分“方案设计”第3层“方案执行”、第4层“方案评估”,实际都是无法实施和考量的“纸上谈兵”,可以说毫无实际意义。因此答题时不必做过多的考虑和烦琐的描述,只要照抄《考试大纲》上的内容即可。正因为这些“框架”性的内容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此在后续的考试中,这样的试题从未再度出现过。而去掉了“接案”“介入”“评估”和“结案”四个通用过程的工作阶段,或者《考试大纲》样题中的“方案执行”“方案评估”两个模块的试题,实际就是《考试大纲》中的案例分析题的考试要求了。

【参考答案】

答:

根据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结合本案例,设计社区服务计划如下。

1.接案:建立专业关系(注:答题时可将通用过程模式六个阶段中每个阶段的核心任务在小标题中做一简要概括,一是亮出答题的主要观点,让阅卷老师在第一时间“感受”到考生的专业能力;二是提醒自己答题时所要围绕的焦点内容,驾轻就熟,不慌不乱)

社会工作者通过深入社区,与社区里的各类组织和居民,如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社区里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居民,尤其是本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进行接触,了解社区情况,收集相关资料,与社区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2.预估:分析社区问题

通过进一步走访社区,更为全面地收集资料,与社区里的各类组织和居民研究商讨,界定社区问题,描述社区需求,挖掘社区资源,寻找社区动力。

本案例主要为社区融合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居民彼此无缘了解。本地居民及其子女歧视、排斥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致使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不能正常融入社区,由此导致他们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

(2)社区资源无由共享。本地居民及其子女由于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产生歧视和偏见,缺乏彼此了解,不能和睦共处,因此无法和谐共享社区活动中心等社区资源,从而引发冲突甚至打架。(www.xing528.com)

(3)子女成长无法同轨。民工子弟学校无论是在硬件设施上还是在师资条件上,都无法与公办学校相比肩。因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往往因为无法享受公办学校相对优越的教育资源而导致其成长轨迹与本地居民子女大相径庭。(注:问题的排序,可以结合社会工作伦理的实践原则,按照重要、次重要、再次重要的次序来排,也可以按照由大到小的次序来排。此处三个问题的排序,是按照熟悉社区、共享资源、共同成长的工作步骤和服务成效来确定的)

3.计划:确定服务方案

设计社区服务计划如下。

(1)社区服务项目名称:同在蓝天下,我们是一家。(注:题目既已点明了“同在蓝天下,我们是一家”的主题,则社区服务计划书中的项目名称就可通过“移花接木”的方式直接借用过来)

(2)总目标:推动社区融合,共享社区资源;打造和谐家园,促进共同成长。(注:总目标的表述基本都是定性的。可以用一串动词来带,注意形式的整饬、节奏的明快和内容的完整;文字的描述可以从具体目标的内容中提炼出来)

(3)具体目标和服务策略:

①认识温馨家园,共享社区资源。开展“看看我的家”“社区一日游”等活动,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参观社区设施,熟悉社区资源,共享资源优势,增强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走进你我心灵,增进彼此融合。通过开展家庭走访、组织结对帮扶,加大社区宣传、增进彼此了解,成立兴趣小组、展示双方才艺等社区活动,让本地居民走近外来务工人员,了解他们在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消除偏见、正面接纳。同时,也让外来务工人员走近社区居民,了解他们的困惑,理解他们的困难,同心协力,出智出力,携手共建和谐家园。

③开展校际互动,促进共同成长。增强公办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的互动合作,以增进老师之间的对话、班级之间的对接、学生之间的对面为目标,开展项目合作,增进彼此了解,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注:具体目标的排序,要一一对应前述的问题。如果问题的描述都是用无缘、无由、无法或困境、困惑、困窘等“负面”文字,则目标的表述就应该用共享、增进、促进或增强、增进、增加等“正面”文字。关于问题预估的技巧、排序的原则等内容,可参见后文)

4.介入:实施服务计划

主要围绕服务目标、督促对象参与、整合各类资源、提供专业服务、监督服务进度等,并根据情况对计划进行适时调整。

5.评估:评估服务成效

使用评估工具,对服务项目进行满意度评估、过程评估(执行情况)和成效评估(效果评估)。

为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公正性,项目的购买方可以聘请第三方进行评估。

6.结案:巩固已有改变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包括社区居民及其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以及社区内的相关机构和组织)一起回顾本项目的整个服务过程,巩固服务成效,肯定已有改变,解除专业关系,撰写服务总结等。

社区服务项目的结案,可以通过召开总结表彰大会的形式来进行。通过表彰优秀、激励先进、肯定参与的方式,达成提升社区自治能力的过程目标。

本题的考点,应该包括以下两大方面的内容。

一是通用过程模式。包括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六个阶段的名称、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服务方法等。比如接案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建立专业关系”,预估阶段的核心任务是“预估问题和需要”,计划阶段的核心任务是“设计服务方案”等。

二是社区主要问题。社区主要问题的查找,既是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预估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是后面计划阶段设计服务方案时确定工作目标、选择服务策略的基础和依据。如果预估问题出现偏差,则目标的设定、策略的选择等,都会随之出现偏差,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这样的情形下,答题字数就是写得再多,最终也只能是徒劳无益。

另外,还有一些考生总是喜欢无休止地猜题,如什么人群、哪个领域甚至会不会考到哪种理论、模式、方法或原则,这种不想用功、无力内化的“押宝式”被动复习方法是万万要不得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考试的“变”是永恒的:题型、题量甚至每道题目的分值今后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测试的“不变”也是永恒的:只要考生牢牢掌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的精髓,内化了分析问题、预估需要的技巧,就能化被动为主动,以不变应万变,从容应对各种各样的试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