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隋唐大运河纪行诗文考寻优

隋唐大运河纪行诗文考寻优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编 隋唐大运河纪行诗文考PART THREE TEXTUAL RESEARCH OF WONDERS POETRY ABOUT SUI AND TANG DYNASTIES GRAND CANAL悠悠隋唐,创造灿烂文化;浩浩运河,兼收南北精华。隋唐大运河自开凿之日起,便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宋代是隋唐大运河的黄金时期,运河的畅通关乎国运,可以称得上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但自元以后,隋唐大运河已为京杭大运河所取代,逐渐废弃不用,因此吟诵隋唐大运河的诗篇主要集中于唐宋时期。

隋唐大运河纪行诗文考寻优

第三编 隋唐大运河纪行诗文考

PART THREE TEXTUAL RESEARCH OF WONDERS POETRY ABOUT SUI AND TANG DYNASTIES GRAND CANAL

悠悠隋唐,创造灿烂文化;浩浩运河,兼收南北精华。隋唐大运河自开凿之日起,便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重要的经济军事作用,还包含有浓厚的文化内涵,是一条典型的文化廊道和文学线路。运河滚滚流淌,往来于河上的官船民舟,风帆张驰,不舍昼夜。而船上承载着的,有才华横溢的文人学士,有满腹经纶的高官显宦,亦有人生失意的书生迁客,间或还有求仙问道的方外之人,夹杂着身穿奇装异服的番邦之人。他们或评价运河开凿得失,或感叹世事沧桑的无常,或描述沿岸风物的变迁,或抒发个人际遇的情怀,或叙述离别相送的感伤。在这条通贯全国的河道上,人们感其清、浑、缓、急之境况,与春、夏、秋、冬、晨、昏、午、夜不同景色相交织,为中华大地留下了许多灿烂辉煌的动人篇章。(www.xing528.com)

中国开凿运河的历史十分久远,自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出于军事需要,相继开凿运河,如楚庄王时期孙叔敖于云泽修建通渠,吴王夫差筑邗城、凿邗沟等。其后各个朝代,或为治理水患,或因灌溉农田,或是沟通漕运,亦征发民众开凿运河。隋代统一中国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国家的掌控力度,发展江淮漕运,增强北方边防力量,从公元584年(隋文帝开皇四年)至公元610年(隋炀帝大业六年)20余年间,充分利用原有运河及天然河流,先后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重修江南运河,终于连接起了以国都洛阳为中心,北抵河北涿郡、南达浙江余杭的运河航线。隋唐以后,伴随着政治中心的东渐北移与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大运河的作用日益突出。疏浚、连接南北方的重要交通运输干线,已成为历代统治者共有的认识及奉行的基本国策。宋代是隋唐大运河的黄金时期,运河的畅通关乎国运,可以称得上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金、元、明、清四朝都建都北京,更进一步开凿沟通河北、山东运河河道以南连接江淮各地。尤其是元朝世祖忽必烈时开凿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等河道,遂使大运河直接贯通南北,亦使得前代呈多支型分布的运河转变为单线型的大运河,从而把南北方各大经济区更直接地联系起来,成为中国运河变迁史上自隋代以后又一次重大转变,奠定了此后南北京杭大运河的基本走向及规模。此后,明朝的永乐皇帝、清朝的康熙皇帝亦在整修运河工程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自元以后,隋唐大运河已为京杭大运河所取代,逐渐废弃不用,因此吟诵隋唐大运河的诗篇主要集中于唐宋时期。

杭州大运河博物馆运河装置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