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隋唐大运河陶瓷窑口的出土陶瓷优化创意

隋唐大运河陶瓷窑口的出土陶瓷优化创意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出土瓷器,可基本判定其所属窑口和窑系的主要有邢窑、寿州窑、萧窑、东门渡窑、磁灶窑、巩县窑、长沙窑、鹤壁窑、淮北市新发现的烈山窑、景德镇窑、吉州窑、定窑、磁州窑、临汝窑、耀州窑、建窑、龙泉窑、越窑等,还有一些辨认不准的窑口。

隋唐大运河陶瓷窑口的出土陶瓷优化创意

Section Three Production Places of Earthenware and China unearthed from Sui and Tang Dynasties Grand Canal

1998年,在对宿州至永城公路濉溪段进行改建过程中,于濉溪县百善镇以东路段出土了大量的瓷片等物。1999年初,百善镇以西路段动工,在对柳孜村路段施工时发现大量陶瓷文物。5月初,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考古所与淮北市博物馆和濉溪县文管所共同组成考古发掘队,对柳孜的石构建筑体进行发掘,从5月4日进点至11月7日撤点,历时二百天,布八个探方,累计发掘面积九百余平方米。其中一项重大发现就是出土了隋、唐、宋、元时期的来自全国二十多座窑址的近十万片瓷片,其数量之多,窑口之众,品种之丰富,十分罕见。

安徽省宿州市从2006年4月到2007年9月两次对汴河故道进行考古发掘,根据宿州市博物馆高雷先生《大运河宿州段考古成果汇报》载:发掘面积共一千零六十四平方米,出土各类以瓷器为主的器物三千九百余件,涉及二十多个窑口。

唐代黑釉枕(寿州窑)

唐代绞胎枕(巩县窑)

北宋青釉缠枝菊纹碗(耀州窑)

唐代青釉玉璧底碗(越窑)

萧窑酱釉窑变执壶

唐代黄堡窑酱釉折腹罐(www.xing528.com)

2009年10月,淮北市为迎接第五届大运河文化节,对淮北市百善镇老街大运河遗址进行了挖掘,得知遗址按文化共分八层,清理出一批唐宋瓷器。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出土瓷器,可基本判定其所属窑口和窑系的主要有邢窑、寿州窑、萧窑、东门渡窑、磁灶窑、巩县窑、长沙窑、鹤壁窑、淮北市新发现的烈山窑、景德镇窑、吉州窑定窑磁州窑、临汝窑、耀州窑、建窑、龙泉窑、越窑等,还有一些辨认不准的窑口。这些征集到的和发掘的瓷器中,以唐代长沙窑、越窑、寿州窑、邢窑、巩县窑为多。

在淮北征集到的大量瓷器和发掘出的瓷器中,发掘品以唐代长沙窑、越窑、寿州窑、邢窑、巩县窑为多。征集的瓷器中以寿州窑、景德镇窑、临汝窑、磁州窑、吉州窑最多,耀州窑、龙泉窑、越窑、定窑、巩县窑、钧窑、淄博窑次之,还有界首窑、德清窑、密县窑等,反映了唐宋时期南北地区各主要瓷窑产品的时代特征。从窑口及窑系来看,这些瓷器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湖南、山东、安徽、陕西、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南北皆有,地域广阔。

运河就像一条大展带,它把六百多年间我国东西南北中的各个大小窑口的各个时代的瓷器展示了出来。

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的金代鱼纹盆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风俗、审美、工艺不一,所以出现了很多窑系。各窑系各具风采,但是都表现出强烈的时代风格。运河出土的瓷器,将各个大的窑系之间的不同风格,一目了然地显现出来。

在隋唐大运河出土的众多精美的隋唐至金元时期的瓷器与残片中,有一种被誉为“饶玉”的白中略微泛青、酷似中国古代白玉质地的青白瓷,特别值得推崇和关爱,它就是我国宋代著名窑口——景德镇窑的青白瓷。景德镇窑最迟自唐代起即烧制青瓷,到北宋时始以烧制青白瓷为主。其瓷釉色白中略带青色,这种白中泛青、青中见白的色釉,为景德镇窑首创,这种色调符合文人士大夫高洁淡雅的审美情趣,给人以青莲素爽之感。五代时期,中原动乱,南唐偏安,部分北方白瓷窑的工匠逃往南方,与南方青瓷工艺相结合,开发出了“青白瓷”这一创新品种。靖康之变后,随着宋室南迁,河北定窑的许多窑主和制瓷工匠也随着南下。北方工匠又带来了定窑瓷品新的制作技术。景德镇窑的青白瓷原以光素者居多,其间亦有刻花,受定窑工艺影响,景德镇窑所烧青白瓷装饰逐渐为印花代替。青白瓷作品的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其瓷釉罩在刻花、印花的器皿上,薄胎的花纹在对光看时若隐若现,故又有影青、映青、隐青之称。景德镇窑青白瓷两宋即成为贡瓷,供御府使用,同时还大量出口外销。

大运河柳孜遗址考古发掘的青白瓷的纹饰,多以淡雅、高贵之图案为主。胎体薄的青白瓷作品,能通过光照和纹饰深浅,映射出阴阳明暗、若隐若现的艺术效果。它灵活巧妙地利用了胎釉的各自优势互补,使纹饰在釉色的衬托下,既增加纹饰的立体感,又使其外表依然平滑洁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