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时的自我监控,是指为了实现学习的目标,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地、自觉地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主要有三个层次:首先,在学习前制订合理的计划;其次,在学习过程中选择相应的策略与学习方法;最后,对学习结果的反馈和积极修正。无数的案例可以证明,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成绩高低与自我监控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研究也发现,不同的学科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不同类型的人受自我监控能力水平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从元认知理论的研究中得知,在从事认知活动时,人们有一个将自身的认知过程作为意识对象,并对它进行计划、体验、反馈、监视、调节的过程。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发现了该理论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其仅限于对认知活动的监视、控制和调节方面,而自我监控活动不仅仅作用于认知方面,还对人们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动机、心态、体验等都有控制调节的作用。可以说,自我监控是整个认知活动的控制中心,贯穿于活动过程的始终。元认知理论的实质就是人们的自我意识、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监控,于是对元认知的研究也集中到自我监控上来。所以,在深入研究元认知理论后,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一套新的理论,即自我监控理论。自我监控理论也是近年来心理学及教育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监控,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监督、监视、控制和调节。在学习和生活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监控”,如学校里的监控摄像头,警察通过监控抓拍违法行为,这些是有形的监控。例如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对自己的言谈举止的监控,同时接收对方的情绪变化及反馈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交流策略,以达到和谐的人际关系;运动员要想获得理想的成绩,必须要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感受自身形体的变化,不断调节身体动作,这些是无形的监控。(www.xing528.com)
根据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角度,可以把监控区分为不同的种类。监控的主体和对象也是不同的,之所以说自我监控是其高级形态,是因为自我监控的主客体都是事物本身。例如,小张同学在解一道数学题的过程中,通过对题目的理解选择了方法A,但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得出了一个违背题设的结论,回过头来重新对题目进行深入分析提炼,找出自己方法上的不足,然后选择了方法B,最终得到正确答案。在这一解题的活动中,监控的主体是小张同学,监控的对象也是他,因此,这个过程就可以称之为自我监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