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人为本原则
“教育主要是培养人,根本点在于人,是人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过程。”教师在教学中的原则和依据是以学生为本,以发展学生为目的,同时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以及最关键的理念。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以学生为本,要注意满足学生的自主意识,尊重学生的要求和愿望;二是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注重维护其尊严,发展其个性,让所有学生都要获得发展,并保持始终面向整体学生;三是有效地发展所有学生,为了保障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运用可行的评价方案,采用有效和恰当的层次教学策略,安排与学生实际相符的教学内容,制订的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四是使教学活动不脱离学生的实际,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根据数学教育的要求加强教育管理。
综上所述,在对高中班级进行分层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自愿原则和自适应原则,让学生自主选择来满足自身的实际需求;还应该围绕学生来设计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寻找组织中适合自己的位置,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个体差异原则
不同的思维发展水平、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学生,也会拥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在认识、情感和意志方面的不同点很多,这些不同点主要表现为四方面:一是不同的发展水平;二是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速度;三是不同的行为方式;四是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科鲁捷茨基是苏联有名的心理学家,他通过针对儿童的实验证明:因为学生具有不同的环境教育条件和先天遗传因素,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也就是说,相同的学生在面对不同种类的数学活动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在完成同一个数学活动时,不同的学生所显示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坚持个体差异原则就是要让所有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层次,让不同学生的要求获得满足。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实施恰当的数学教学方法,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运用的教学资源,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对其个体差异进行充分认识,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进行充分了解。总之,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坚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坚持个体差异原则,对有差异的学生给予层次性、客观和科学的评价;二是将学生两极分化的差距逐渐缩小;三是关注学生的行为、能力、智力、知识的差异性;四是关注他们意志、情感、生理、心理的不稳定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系统性原则
通过唯物辩证法可知,对事物的把握要从整体上进行,同时部分与整体是相互联系的,是要素与系统的关系。因此,从这方面分析,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各个环节是相连的,落实每个环节都会对分层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系统性很强。整体构思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就是坚持系统性原则,既要每个环节各有侧重,又要对每个环节进行落实;既要坚持每个环节都能为发展学生做贡献,又要把握分层教学的整个过程。贯彻系统性原则的要求,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过程中,坚持系统性原则,努力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坚持面向所有学生,不是为了发展部分学生而牺牲其他学生的进步,在注重原有基础的前提下,使所有学生都有所进步与提高。
第二,为了创作有利条件以实现教学目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让学习能力强和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多自学,让这些学生多多发挥内因作用以及自身的潜能和智慧;给予思考的机会和时间给学习能力差和数学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一步步提高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利用这部分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
第三,为实现分层教学目标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就要根据教学实际,在分层教学中设计扎实有效的策略和环节。因此,一定要有机结合各个方面,注重各个环节的实效,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达到整体的教学目标,将整体功能充分发挥出来。(www.xing528.com)
第四,教师要协调好教材、学生、教师与其他课程资源间的关系,选择恰当的方式,协调好效果检测、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等环节。首先,教师所带班级之间区别明显或完全不同,要设计与实际相符的教学目标,同时制订的教学策略也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符,进而让学生达到最大效果的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层次不同,依据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基础,使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在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范围之内,必须立足于学生实际能力之上。总而言之,要坚持可接受原则,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落实因材施教理论,坚持一切从事实出发,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和教学形式。
(四)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的实质是从主体的内在尺度出发利用、支配和规范物,使物根据人的方式存在和发展变化;以主体的方式作用于外部客体,依据主体的利益和需要对主客体关系进行处理;人以主体的方式活动、发展和存在,将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内在本质力量自主地表现与发挥出来。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因此他们会有不同的主体意识。教师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探究、调查和质疑,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推进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去学习。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才能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坚持主体性原则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月考试卷中设置附加题,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直接选择回答或不回答;在期中考试中准备两套试题,学生依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试题,进而培养学生自我选择和自主参与的意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主体性原则是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并不是不管学生,即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积极主动,从别人要求自己学习到“我要学习”。因此,其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
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创新、发展和自主发挥的空间给学生,通过创造适当的条件来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和求知欲望。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第三,划分学生的层次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情况、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基础决定的,而不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来确定的。对于学生层次的自主选择,教师只起到指导的作用。在学生根据自己的层次选择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当学生感觉自己不适应时,可以自己重新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层次,而教师在学生选择中仅起到调整的作用。
(五)可接受原则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所有的安排都要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合,给学生的知识一定要适应青年人的心理力量和年龄。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安排教学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精神、体力和智力上都不会感到有过重的负担。因此,教师的教学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教学的可接受原则相符。所谓坚持可接受原则,是指教学目标在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范围内,教师一定要制订与学生实际相符合的教学目标。另外,制订的教学策略也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符合,通过为学生提供符合其特点、合适的学习条件,从而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实施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依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遵守教学的可接受原则,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堂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区别明显,完全不同,同时也要和实际符合,制订的教学策略要和学生实际符合,让学生达到最大效果的学习能力。第二,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层次不同,依据不同学习能力和不同数学学习基础,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在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范围之内,必须立足在学生实际能力上。总而言之,要坚持可接受原则,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落实因材施教理论,坚持一切从事实出发,最优化教学效果和教学形式。
(六)关注过程原则
新课程要求“推进整体发展,对整个过程进行紧密关注”,要求依据价值观、情感态度、方法和过程、能力和知识来设计教学目标。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将学习过程本身对于学生行为方式和态度所包含的意义忽视掉,比较关注学习的最终结构。而事实上,不管是能力的提高和变化,还是行为方式和态度,大部分都在过程中存在。由此可见,教学工作一定要遵循关注过程原则。坚持关注过程原则,既要对教师实施教学过程进行关注,也要对学生参与状态和过程进行关注。
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充分的关注。首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兴趣。事实上,教师的关注就是不断促进与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另外,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实施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否有效进行充分的关注。其次,对每个层次学生的自我认知进行关注,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和学习状况的认识和了解情况进行关注,对自己学习效果的体会,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认识,关注学生对自己的定位是否恰当,并给予实施过程评价和指导。最后,对每个学生月考中的考试成绩进行关注,对学生的作业完成过程进行关注,对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状况进行关注,对每一位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关注。总而言之,要最大化分层教学效果,要对教师的教学实施过程进行关注,对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