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熟悉的街道

我熟悉的街道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题目要求如果围绕你熟悉的某条街道写篇作文,你准备表达什么中心?习作例文心灵之路中心:我对于劳动路的热爱与怀念,对优美的景色的赞美喜爱。文章由“蔡官巷”的由来切入,写小巷的“梧桐树、石墙、青苔”给我带来的快乐。(略写)主体——街道上的“墙”,街道让我平静,街道的变迁。望着那条我曾经生活其中的熟悉而又陌生的街道,不知为何却夹杂着一丝丝的苦涩……

我熟悉的街道

题目要求

如果围绕你熟悉的某条街道写篇作文,你准备表达什么中心?选择哪些能反映街道特点的材料?仔细思考,写出你准备表达的中心,列出需要选用的材料,并注明详略安排。

写作提示

1.可以为你熟悉的街道做素描,要注意选取能反映街道特点(幽静、热闹、环境优美、有地方特色等)的事物作为材料,如街道的环境、两旁的建筑、街上的行人等。

2.也可以记叙在这条街道上发生的事,记事时要写出街道的特色,展现事情发生的环境,这样才不会跑题。

习作例文

心灵之路

【提纲】

中心:

我对于劳动路的热爱与怀念,对优美的景色的赞美喜爱。

材料:

1.总写劳动路给人的感受(略写)

2.劳动路的环境特点(略写)

3.午后的劳动路和雨中的劳动路(详写)

【正文】

劳动路是西湖附近一条游人稀少的小路,它地处繁华市区,但依然是一个闹中取静、闲散自由的好去处。

记忆中的劳动路是不宽的沥青路,但特别平坦,从这里径直望到头,便是吴山广场。烈日炎炎的夏季,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遮挡着刺眼的阳光,走在树下,一路的荫凉沁人心脾。

曾经的记忆拼凑在一起,那条路的样子慢慢地变得清晰。路边有很多的商铺,大都是一些售卖文房四宝的小店。孔庙和碑林就藏在其中,书香袅袅不散,也许是这个原因才使这些充满艺术气息的小店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

冬日午后,骑着车慢悠悠转进这条小路,鼻息间就会飘来书墨的香味,一派祥和。路旁懒散地停着几辆车,好似人一样享受着冬日午后温暖的阳光。阳光从天空洒下来,筛下了点点金光,洒在了树叶上、汽车上、马路上和行人的身上。再往前骑,书香味更浓,好似有画家在这街上现场作画一样,墨香在空气中久久飘散不去。偶尔有几只小鸟在路边叫着跳着,也是轻悄悄的,这一切和隔着几幢楼外的延安路大相径庭。那儿的汽车喇叭大响,一切都在催人们:快点!快点!而这条小路呢,只有大片的荫凉和小鸟的叫声及偶尔开过的几辆车,一切都是轻轻的,不打扰,不喧闹。

夏天暴雨时,雨点打在店的门口,屋檐上、花朵上、树叶上,远远眺望,上面有一层薄雾。店前经常放着油纸伞,也许是在配合着戴望舒的雨巷吧!雨滴打在了伞上,啪嗒啪嗒,便渐渐激起无数的小水珠。不一会儿,雨停了,就只剩那空气中的湿气了,朦朦胧胧的,甚是好看。一会儿,太阳出来了,阳光再次洒在黑瓦白墙房的屋顶上,映出这条小路的慈祥和闲适。

现在,我也会时时走走这条小路,爸爸妈妈时常抱怨,为什么浪费时间,不早点回家写作业,瞎逛什么呢!你们又何曾知道,这条小路带给我美景的时候,还会安抚着我那不安静的心灵。(姚霖杰)

教师评语

对于景色的描述,语言简练而准确,抒发了对劳动路的留恋与喜爱。小作者先从劳动路闹中取静的总体特点写起,然后从午后的劳动路和雨中的劳动路两个方面进行详写,写出了真切而细腻的体验。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小作者对于劳动路的热爱与怀念。(邵 蓉)

我的蔡官巷

【提纲】

中心:

曾经的蔡官巷静谧朴素而精致,环境清幽。我无法忘怀童年的记忆,尽管现在我离开了它,但我将永远怀念这里。

材料:

1.巷子的由来。(略写)

2.靠外的景致,靠内的静谧。(详写)

3.不合规矩的蔡官巷,记忆中愉悦的鸟鸣声。(详写)

4.现在的蔡官巷的景物,我的告别。(略写)

【正文】

在搬家之前,我住在蔡官巷一号。据说明代武将蔡懋德居于此,因此被称蔡官巷。蔡官巷并不很长,大约只有两百来米。

站在转角的地方,右手边是一个很大的小区——我最好的朋友就曾经住在那里面。左手边是一些平房,质朴中又有几分精致,最靠外的那户人家曾经种过好些葡萄藤,夏天的时候墙角边就是一片墨绿色的荫蔽。那些平房旁边似乎是一个社区中心,不停地拆了又建,建了又拆,记忆中我也从未进去过。

再往里走,有几棵很大的梧桐树,把整个转角的部分都覆盖住了,那里的路上常常会有苔藓,滑得很。梧桐树下也是极阴凉的,春天呆在那下面还要打个哆嗦,夏天自然是我们的天堂。巷子的尽头是一面石墙,粗糙的石墙上也满是青苔。视线再往左移,有一扇绿色的大门镶嵌在石墙中,我从小到大一直都在猜测那里面是什么,我从来没看见过有人把它打开,最后自然也不曾有过确凿的答案。

我记得以前住在这里的时候,从东边的阳台上可以看到对面的屋顶上停着的鸟,我和父亲都很疑惑为什么总是有鸟停在那里。“大概是因为那里空气流通吧。”我父亲说。那无数个金色的下午,我就趴在东边阳台上的栏杆上,看着行人,汽车,来来往往,鸟鸣永远是带着愉悦的。

我又来到蔡官巷,发现现在的蔡官巷与我记忆中的相差无几,只不过石墙上的那道绿门被石头封起来了,而右手边那个小区原来黑色的网格栏杆被刷成了红色的。冬天被白雪覆盖的蔡官巷也静谧了许多,我走得很慢,耳边只有鞋踩在雪上“沙沙”的响声。那几棵梧桐树掉光了叶子,光秃秃的枝丫印上天空和彩霞,网似的交错着。阳光使冰雪消融了不少,只剩下树上挂着的冰凌,滴着水。梧桐树身后老旧的白墙黑瓦,刷上了新漆,添了色彩。最靠外的那户人家,他们的葡萄架子还搭着,只是葡萄藤早就没了。

住在这附近的,我的朋友们,大多搬走了。我以为我永远不会搬走,可最后还是和他们一样。这是让我永远怀念的巷子,记载了我十一年间的人生,最后我还是离开了。(童 赋)

教师评语

小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对蔡官巷难以忘却的内心情怀。文章由“蔡官巷”的由来切入,写小巷的“梧桐树、石墙、青苔”给我带来的快乐。而时光流逝,蔡官巷已然今非昔比,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美好童年的留恋,对时光逝去的无奈。行文前呼后应,寓难忘之情于记叙描写之中,简洁而流畅,写出了真切而细腻的体验。(邵 蓉)

故乡梅花

【提纲】

中心:

通过对故乡梅花街的追忆与怀念,表达自己的眷恋和喜爱之情,以及面对老街物是人非的感叹和失落。

选材:(www.xing528.com)

开头——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中心,交代背景,突出回故乡的情感。(略写)

主体——街道上的“墙”,街道让我平静,街道的变迁。(详写)

结尾——直接抒发情感,表达对街道的怀念。(略写)

【正文】

十二岁的那年夏天,我回到了故乡——河南。望着那条我曾经生活其中的熟悉而又陌生的街道,不知为何却夹杂着一丝丝的苦涩……

那条街,我并不知道它叫什么,只依稀记得家乡的人们都唤它作“梅花街”。好像是因为那街上的梅花开得特别旺盛,才起了这么个名字吧。

我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便是这条街了。在我眼里,它简直就是天堂般的存在。每逢下午,街上便洋溢起欢乐的笑声,我和我的小伙伴常常在此时相约玩耍。街上,有一面特别大特别“白”的墙,当时年幼的我不懂事,还以为这是天然“画板”呢!于是,吃过中饭,搬了自家的小板凳,提着两桶颜料,和小伙伴们各自拿起一把大刷子,在墙上尽情描述我们眼中的世界。不时用笔点一点,用线描一描,或者干脆大笔一挥,不知不觉中,我们竟绘出了山中光景!几笔勾勒似云锦,点墨绘出心中情。看着这一幅“杰作”,我的心中竟产生了一种无比伟大的自豪感。在那时,我们是最快乐的。

曾经,当我写作业写得不耐烦时,我会气愤地摔门而出,想逃避令我厌烦的作业。我一路走着,烦躁的心情还是难以平静。不知不觉中,我竟又来到了梅花街。走在我熟悉的路上,阵阵梅花幽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我烦躁的心稍稍有了一丝平静。走在街上,那些熟悉的景物似乎都在“沙沙”作响,好像一位爷爷语重心长地嘱咐我:“孩子啊,学习虽然枯燥,但只有耐住寂寞的人,才会成功啊……”我的心一下子变得踏实而又沉着了。

时光流逝得飞快,十二岁的我再一次站在梅花街的路口,没有意想中游子重回故土的喜悦,有的,只是一丝丝苦涩。墙没了,树没了,儿时那些早餐摊也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家“高大上”的店铺。一切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什么都变了,儿时的涂鸦嬉戏、自行车比赛、人声鼎沸的早晨……都已随着时光一起被无情地抹去了。我凝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梅花街,一抹愁绪和哀伤涌上了我的心头。记忆中的梅花街,你去了哪?

时间总是那么的无情,掠夺了我们童年那么多美好的回忆,可是,时光再有力量,也冲洗不掉留在我心底的记忆。热闹的早晨,静谧的夜晚,随着梅花街的记忆一起烙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杨智涵)

教师评语

本文中心突出,情感真挚,选材精当。儿时在街道的白墙上作画,嗅着梅花的幽香平复烦躁的心绪,记忆中在街道上感受的“快乐”与“亲切”跃然纸上。时代变迁,物是人非,街道变得熟悉而又陌生,作者的伤感也触动了读者的心。(吴雪梅)

时间的记忆——思鑫坊

【提纲】

中心:

通过由物及人的记叙和描写,表现小巷独特的狭长、安静与人们在其中生活的悠闲,表达作者对思鑫坊的喜爱。

选材:

开头——概括小巷的特点:狭长、安静。(略写)

主体——具体展开对小巷的描写:露珠的形成与坠落;猫的警觉与狗的慵懒;人的谈笑、听越剧、养花草;夜晚的灯光。(详写)

结尾——升华主题,进一步强调小巷的特点。(略写)

【正文】

雨过天晴,精精神神地去上学,再一次穿过那条即将与我惜别的小巷。

路很长,道很窄,不准许那“四个轮子的家伙”横行霸道地冲进来。因此,如同一个与世界所隔绝的区域,特别安静。

还未褪去的露珠从屋檐上滑落下来,挂在檐边儿。不久,水珠越聚越多,汇成一个鼓鼓的、饱满得感觉快被胀破的水滴。水滴在微风的挑逗下摇晃着,让阳光照射在它明亮透彻而又浑圆的肚皮上,反射出那醉人的钻石般的光芒。最终,它实在包不住自己了,从屋檐上坠落下来,砸在地上,溅起皇冠状的水花儿。

猫,正在为自己是否出来犹豫着,堵在门缝儿中,立着好似快要抽筋儿的尾巴,弓着腰,对着门外的路人“喵喵”叫。直到没有人进入巷子,这才灰溜溜地向邻家跑去。但狗就不同于猫了。那儿有只北京狗,终日慵懒地伏在门口的藤椅上,惬意地躺着。有时见到哪个人的样子不入眼了,就装作一本正经地跳下藤椅,狂吠几声,然后又爬回去,继续卧着休息。

这条巷子里住着一些年纪较大的老夫妇,他们总是在街边儿将椅子摆成一条,手中摇着蒲扇,靠下来聊些家常;或是自个儿提拉个大录音机,跟唱着磁带里播放的越剧曲调,并配合着手的动作。虽然唱得并不那么悦耳,但精神头儿还是值得赞扬的。有些人会在门口或屋顶上侍弄一些花儿、草儿。所以,常可以见到一个人拎着一桶水出来给花草浇水,或是另一个人手持剪刀对着植物修修剪剪的。

到了晚上,人都休息了,小巷里便亮起了灯。“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真的,光并不明亮,再配上那白墙青瓦,就如同回到了民国时期。黄色的灯光照射在渗着雨水的石板上,光闪闪的。人走在上面就仿佛仙人飘过水面一般,但却比仙人要踏实得多……

小巷的周围早已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但它却似乎有着自己独特的立场。在浮躁喧嚣的都市生活中,在浮华而又空洞的摩天大楼之间,思鑫坊却依然以它独有的建筑风格伫立在那里,安静、祥和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张雨婳)

教师评语

作者具备敏锐的感悟能力和细致的观察能力。在众多的街道中,能发现思鑫坊“安静狭长”的独特之处,并选择典型的材料进行记叙描写。比如“露珠”的形成和坠落,比如对夜晚“灯光”的描绘,一幅幅静谧灵动的画面,让人赏心悦目。从“猫”的警觉、“狗”的慵懒,到人的听越剧、养花草等悠闲生活,由物及人,引人入胜,这样的街道怎能不让人憧憬喜爱!(吴雪梅)

那熟悉的街道

【提纲】

中心:

通过回忆熟悉的街道以及与“卖糖葫芦的大叔”的交谈,抒发对新旧更替的思考,希望人们记住要在新的事物到来之际珍惜过往。

选材:

开头——开门见山,交代街道的变迁,追忆美好童年。(略写)

主体——回忆儿时街道的美景和“温情”(略写),在街道与“卖糖葫芦的大叔”的交谈。(详写)

结尾——直接抒发情感,珍藏美好的回忆。(略写)

【正文】

浦沿街,那幽深的小巷,盛满了我儿时的回忆。曾记得那一声声叫卖、吆喝,留下多少童年岁月;曾记得那青石道,婉转了多少流年。而如今,望着这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不禁潸然泪下,感慨万分:“啊!我的童年,我童年的美好记忆,都去哪里了呢?”

透明的蓝天,悬着火球似的太阳,绿叶在风中摇曳,风里面散发出各种清香,最浓的要数路两旁种的桂花了,花儿虽小,但香飘十里。金秋的阳光照在路旁的水道上,反射出叠叠波光,好像一卷全展开的美丽又斑斓的彩墨画。这条街热闹得很,各种店铺,各种小贩,叫卖声一个比一个高,讨价还价的声音更是如此。小小的我却不会厌烦,也许这也是一种要细细琢磨的温情吧!

云烟沆砀,水草苍翠,放学后的我伴随着自行车的铃声来到这条小巷。在这条小巷的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里,总是停着一辆卖糖葫芦的小三轮车。每到这里,我总是瞪着大大的眼睛,伸长了脖子,仿佛要把面前的糖葫芦吞掉一般。以往这时候,卖糖葫芦的大叔总会拿起一根最好的糖葫芦给我,一边笑眯眯地对我说:“孩子,今天你在学校有何收获?”我却摇着我的小脑袋说:“大叔,冰糖葫芦真好吃!”但今天却不一样,当我经过这里的时候,大叔拿起了两根冰糖葫芦,包好了给我,当我正感到奇怪时,他说:“我们以后相见就比较困难了,将来等这里盖起一栋栋高楼大厦时,他们就不欢迎我了!”说着说着,他的头向旁边的高档写字楼望去,眼神里流露出一丝落寞,好像在诉说着对这条陪他度过大半辈子的街道——无尽的爱和感伤。

时光荏苒,岁月更替,可却无法冲淡我一丝过往的记忆。我思念那熟悉的街,可是,无论怎样我所期望再次见到的你都已经是过往云烟。我会拾起印象的碎片,将你珍藏在我最深的记忆里——可依然不变的是,我那熟悉的街道。(汪嘉禾)

教师评语

儿时的街道总会留给孩子美好的感受,作者紧紧围绕与“卖糖葫芦的大叔”的交谈,展现新旧更替带给文中人物的生活变化。“爱和感伤”,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作者希望用“珍藏”来顺应其间的落差。文章中心明确,选材独到。“我会拾起印象的碎片,将你珍藏在我最深的记忆里”,结尾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吴雪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