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 郭启儒
甲:说相声需要嘴呀。
乙:是啊。
甲:说的这个字儿,要清楚。
乙:对。
甲:口音要正。
乙:哎。
甲:最好啊,就是普通话。
乙:哦,普通话?
甲:说普通话。
乙:噢。
甲:大家都听得懂。先由北京话这儿练。
乙:哎。
甲:北京话可别说那老北京话。什么“你颠儿了”“撒丫子啦”“孬啦”。你比如说一个“吃”吧。
乙:哦。
甲:一个“吃”就有很多说法。
乙:啊。
甲:这儿搁个馒头,你把它吃了。
乙:这不就得了吗?
甲:你把它吃了。
乙:啊,吃了。
甲:有很多词儿形容“吃了”。
乙:还有什么词儿?
甲:你把它餐了。
乙:餐了。
甲:“餐”原来是文言。
乙:啊。
甲:可搁在这儿,它算土语。
乙:哦?
甲:这算两用的。
乙:啊。
甲:你把它餐了。
乙:餐了。
甲:你把它啃了,你把它开了。
乙:开了?
甲:还有,你把它捋了。
侯宝林与郭启儒
乙:咳。
甲:再多用一字儿,你把它填补了。
乙:您这个,这叫什么话呢?
甲:这就叫作北京话的土语。
乙:哦,土语,嗯。
甲:说北京话,你说土语不行。
乙:那是啊。
甲:你非得说普通话。
乙:对。
甲:现在提倡说普通话。
乙:是啊。
甲:今后说话都要按照这个规范。
乙:对。
甲:说北京话,别说土话,就是普通话。(www.xing528.com)
乙:噢。
甲:现在人都学北京话。
乙:是啊。
甲:现在学北京话正确。
乙:哎。
甲:因为什么?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乙:那倒是啊。
甲:像北京土话这路话不行啊。
乙:啊。
甲:这两个人“你们二位怎么论(lìn)啊?”
乙:哦,怎么论(lìn)?
甲:怎么论(lìn)。
乙:嗯。
甲:这东西我买一个多少钱:“论(lìn)斤多少钱?”这个“论”(lìn)字儿我找不着。后来我一研究是“论”(lùn)字。
乙:哦,“论”(lùn)!
甲:论,论(lùn)斤要,或者“你们二位怎么论(lùn)”?是弟兄啊,还是叔伯,怎么论(lùn)。
乙:哦,是是。
甲:是不是?
乙:嗯。
甲:过去也有过,说让人都学国语,叫什么?叫国语啊。
乙:啊,国语。
甲:国语。就没推开。有很多人,提倡学国语,那国语说得不是味儿啊。
乙:国语。
甲:过去那个电影里,不是净说国语吗?
乙:哦。
甲:一说话这味儿:“好喽(lòu)好喽(lòu),我已经知道你的心里,可是我并没有答应你啊!”
乙:这就叫国语啊。
甲:哎。“是的是的,我已经知道了,好喽(lòu)好喽(lòu),我们俩一道走好喽(lòu)!”就这味儿。他们也拿这个当作北京话。
乙:据说他们这都是北京话。
甲:是啊,在上海这么说行了,这就叫北京话,到北京来就不行了。
乙:哦?
甲:北京话它不是这味儿啊。
乙:是啊。
甲:北京人要都这味儿,那多别扭啊。北京话有特点,说得流利,说得快。
乙:哦。
甲:你走街上,你听那北京话:“三轮儿!”“哪儿去啊?”“东四。”“五毛。”“三毛。”“四毛吧,多了不要。”“站住,拉吧。”“得。”
乙:这话说得干脆啊。
甲:干脆吗?
乙:嗯。
甲:流利。
乙:是嘛。
甲:你说要都跟过去电影明星那味儿,那马路上,你瞧着别扭不别扭?
乙:啊。
甲:走街上都那路北京话:“这辆三轮车谁的呢?你好不好拉我去呢?”蹬三轮儿的这位也这味儿。
乙:也这味儿。
甲:“哦,谢谢,你要坐我的三轮车去吗?哦,我真得感谢你了!”
乙:这有什么感激的?
甲:“你要到哪里去?”“你拉我去东四牌楼好喽。”“哦,东四牌楼!东四牌楼!你为什么要到那里去?”“我住家就在那里。”
乙:啊。
甲:“哦,你给八毛钱好喽。”“不,我只给你三毛钱好喽,哎,你自己考虑一下。”“不,先生,三毛钱未免太少一点,我实在不能答应你的要求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