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展实践:英文原著阅读优化措施

开展实践:英文原著阅读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阅读素养,笔者在所授课班级进行了英文原版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索。在高一和高二两年的英文原著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篇章分析的理论,设计有效任务、帮助学生理解情节、体验原味英语的美妙、揣摩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结合生活实际感悟阅读作品后的收获等。

开展实践:英文原著阅读优化措施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阅读素养,笔者在所授课班级进行了英文原版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索。所选材料均为现当代英美文学的代表作品,包括经典作品,如The Adventure of Tom Sawyer,A Christmas Carol和To Kill a Mocking Bird,也有被拍成电影、深受学生喜爱的当代名著Harry Potter和The Kite Runner。

在高一和高二两年的英文原著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篇章分析的理论,设计有效任务、帮助学生理解情节、体验原味英语的美妙、揣摩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结合生活实际感悟阅读作品后的收获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英文原著,逐渐达到用英语去读、感、思,从而真正提高英语的核心素养。

(一)运用问题导读,引领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言能力指学生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英文原著对于高中生来说普遍存在着文章过长、生词量大、文化社会背景差异大等难点,因此很多学生进行原著阅读存在障碍,不知如何入手,难以坚持继而丧失阅读兴趣。作为英语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在原著阅读的起始阶段逐渐掌握如何去读,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用英语阅读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The Adventure of Tom Sawyer(Chapter 1)时,在课前布置了导读问题。问题如下:

1.What was Tom supposed to do that day?

2.How did Tom feel about his work and why?

3.Why didn't Tom want to whitewash the fence himself?

4.Did Tom succeeded in making other boys do the whitewashing for him?

Who are they?

5.What did Tom get at last?

6.What lesson did Tom draw from this incident?

对于这篇词数约1500词的英文,学生遇到难题是生词量大、细节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过多。如果把每一句话读懂,学生需要不断地查词典,这样不但耗时,也容易让学生丧失阅读兴趣继而半途而废。笔者设计的这6个问题主要针对本章主要情节,不涉及具体故事细节。这6个问题实际上帮助学生梳理了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抓住发展的线索,使他们从整体理解本章。这种从篇章整体理解的方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速度和理解力也不断增强。

笔者在所授课班级采用了这样的导读方式,学生在阅读英文原著中逐渐转变自己的阅读方式,学会了用另一种语言去阅读文学作品,大大提高了阅读的积极性和阅读能力。

(二)设计文学赏析,教会学生用英语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文化意识的概念,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包括在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欣赏英语语言表达形式美,如韵律、修辞手法等;理解和欣赏英语优秀文学作品,从作品的意蕴美中获得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做人做事。

根据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根据所选择材料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欣赏、从什么角度欣赏。例如,在教授The Adventure of Tom Sawyer的第二章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感悟和体验作者马克·吐温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笔者设计了文学赏析部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让学生以4人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在组内分享自己喜欢的语言并给出理由。经过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在全班分享。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归纳和补充。

例如,有的学生找到了两个这样的句子

Tom went on whitewashing—paid no attention to the steamboat.

Big Missouri worked and sweated in the sun,the retired artist sat on a barrel in the shade close by,dangled his legs,munched his apple,and planned the slaughter of more innocents.

学生能体会出在这两个句子当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steamboat和Big Missouri来指代Rogers,而用retired artist替代Tom Sawyer。这种幽默的手法是替代法。

另外,有的学生找到了这样的句子:

Tom gave up the brush with reluctance in his face,but alacrity in his heart.

学生们通过上下文不仅猜出了reluctance的意思,也猜出了alacrity是reluctance的反义词。教师归纳这种幽默的手法是对比。

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体验并感悟了作者如何通过替代、对比、夸张及拟人等手法达到了幽默的目的,明白了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将大大提高文学作品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在教授Christmas Carol时,笔者设计了人物性格欣赏这个任务。由于这部作品的特点是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笔者设计了让学生自己找到有关人物描写的具体细节,并归纳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归纳出了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通过直接描写如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对于写作手法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的鉴赏能力。

例如,What kind of person is Scrooge?(www.xing528.com)

comment:hard,(mean,there was nothing warm or open about him)

appearance:The cold inside him made his eyes red.

The frost in his heart made the air around him cold too.

Dogs use to hide in doorways when they see him.

Language:Christmas is Humbug!

找到这样的描写之后,学生马上联想到了所学过的中国文学作品及世界其他文学作品中相似的人物描写,并比较了不同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手法的异同。

在这样的语言欣赏中,学生恰似徜徉在语言的河流中,加深了对于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三)进行读后讨论,促进学生用英语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并与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英语的过程是让学生接触其他文化,形成跨文化理解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过程。”(程晓堂2016)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批判性。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明确要求。对于文学作品,我们不能要求学生以同一个视角和同一个思维水平去理解,而是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作品,鼓励独创性和批判性。

在教授The Adventure of Tom Sawyer时,在对于文章内容和语言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欣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What is the purpose of writing?

—What does the writer what to tell us?

学生们经过思考之后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认为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通过描写少年的冒险故事来展示天真无邪的少年形象;有的学生根据课前问题认为作者展现了主人公聪明、机智、淘气、向往自由的性格特征;有的同学认为本章节是在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平衡生活中学习与玩乐的关系。最后教师对于学生的总结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欣赏文章。这也是我们欣赏文学作品时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在教授The Kite Runner第六章时,笔者设计的任务是如何理解作品中“我”和“哈森”的关系。学生通过“我”和“哈森”之间从小到大的事件中归纳出两人的关系,从表层的主仆、若隐若现的朋友关系,单方面的捉弄与无条件的奉献;有的同学从两人之间的对话入手分析出了两人内心世界对于这段关系的本质理解和渴望;还有的同学从社会背景和阶级差异出发分析了两人关系的实质。

这样的阅读课堂是思想碰撞的场所,是互相启发的空间。学生不仅学会了用英语去读、去表达,更学会了用英语去思考,并能够从不同的文化中找到文化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加以辨别和利用。

(四)指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门语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具备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原版小说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充分运用了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方式,使学生逐渐发展并具备自主阅读与赏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己的综合能力。

在笔者所带班级进入高二第二学期时,全班的阅读任务是ToKilla Mocking Bird。学生们被分成了4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周由一组同学负责讲解两个章节的内容。基于高中前三个学期在课堂上所接受的英文小说培训,每组同学都根据自己的理解,选取最感兴趣的要点与同学分享。这个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学生不仅有机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可以用英语进行读、感、思的实践。

例如,以下是学生为第一及第二章设计的理解问题:

Question 1:There are a lot of names in these two chapters.Can you outl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The following names can be a reference.

Simon Finch,Atticus,Jem,Scout,Dill,Boo Radley,the Ewells,Jean Louise,Arthur,Mr.Conner,Caroline Fisher,Calpurnia,Walter Cunningham,Dr.Reynolds

Question 2:What is the story's setting?

Question 3:Has Scout ever impressed you?Why?

Question 4:Now let's guess,how will the story go?(If you have read the following chapters,please do not spoil.)

这些问题不仅有针对章节内容的细节问题,也有学生对于内容分析和理解的题。通过学生所设计的学案能够看出学生已经从被动阅读到主动理解。还有的学生在讲授第21~23章时,补充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种族歧视及当代社会中的种族歧视问题。这种对于文本分析已经超越了文本本身的内容,而引发的深度思考与探究正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所在——学习能力、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