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活动主题:“发现快乐”
活动一:
◆活动名称:“认识大头鱼”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图片、视频,了解大头鱼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2.幼儿初步了解大头鱼的主要价值。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大头鱼图片、大头鱼的相关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在活动前与家长一同查阅有关大头鱼的资料、视频。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画书封面,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噘嘴巴的大头鱼》绘本封面,幼儿欣赏。
2.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鱼吗?在哪里见过?
二、观看图片、视频,了解大头鱼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1.观看图片,幼儿观察,描述大头鱼的外形特征。
提问:小朋友们,它跟我们平时看到的鱼一样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教师小结:这种鱼身体侧扁,头极肥大、口大,下颌稍向上倾斜,所以,我们称它为大头鱼。
2.观看视频,幼儿初步了解大头鱼的栖息环境及生活习性。
提问:(1)大头鱼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2)它都吃些什么呢?
教师小结:大头鱼性温驯,不爱跳跃,行动较迟缓。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具有河湖洄游习性,平时多生活在有一定流速的江湖中。他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如剑水蚤)等浮游动物和原生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硅藻和蓝藻类)和人工饲料。大头鱼的鳃毛较大,主要以水中微生物为食,有时鱼虫小虾也照吞不误。
3.观看视频,幼儿初步了解大头鱼的主要价值。
提问:大头鱼有什么价值呢?
教师小结:大头鱼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我们除了可以食用它以外,它还有药用价值,可以用它做药材。
◆活动延伸:
明天我们将一起分享一个关于大头鱼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活动二:
活动名称:“噘嘴巴的大头鱼”
活动领域:语言领域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并尝试将自己的想法较完整地表述出来。
2.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倾听他人讲话。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故事主人公。
提问:小朋友们认识它吗?请你们说一说它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二、欣赏绘本,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幼儿随轻音乐自主阅读绘本。
提问: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2.教师幼儿共同观看PPT,逐页欣赏绘本。
提问:(1)它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呢?为什么它会闷闷不乐呢?
(2)接下来它会遇到谁呢?它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3)你喜欢鱼小姐吗?为什么?
三、教师幼儿共同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2.幼儿自主交流图画书内容。
活动三:
活动名称:“漂亮的大头鱼”
活动领域:艺术领域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图画书中大头鱼的表情及形态,初步尝试给大头鱼画像。
2.喜欢参与美术活动,体验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画书《噘嘴巴的大头鱼》PPT、音乐、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观察大头鱼表情、动作变化。
1.教师出示图画书中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大头鱼的表情及形态。
提问:(1)大头鱼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2)它的表情与之前相比有什么变化吗?
(3)它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动作?
教师小结:原来不同动物来跟大头鱼打招呼时,大头鱼都会表现出不一样的表情及动作,有时候瞪大眼睛,有时候噘起嘴巴,有时候无精打采。
2.教师展示图画书中典型的图片,幼儿观察。
二、幼儿尝试,大胆作画。
1.幼儿自主讨论,要画一条什么表情、做什么动作的大头鱼。
2.幼儿大胆尝试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欣赏作品,分享交流。
分享交流:邀请幼儿说说自己画的大头鱼表情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它表现出这样的动作和表情呢?
◆活动延伸:
你们想不想做一条这样的大头鱼呢?下次活动我们将今天画好的大头鱼制作成一个头饰来佩戴。
活动四:
◆活动名称:“做一个快乐的传递者”
◆活动领域:社会领域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在听听、看看、想想、说说的基础上发现使人快乐的方式。
2.尝试去关心周围的人,初步体验当把快乐带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快乐。
◆活动准备:
《噘嘴巴的大头鱼》图画书人手一本、音乐、微笑卡片。
◆活动过程:
一、自主阅读,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幼儿共同随音乐自主阅读。
二、回顾故事内容,了解大头鱼变快乐的原因。
1.教师与幼儿共同回顾《噘嘴巴的大头鱼》,引导幼儿发现大头鱼前后情绪的变化。
提问:(1)大头鱼为什么会闷闷不乐呢?
(2)你觉得大头鱼快乐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呢?
(3)当大头鱼变快乐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教师小结:看到大头鱼变快乐后我们也变得快乐了起来,原来快乐是可以传递的,当我们把快乐带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快乐。
三、拓展思维空间,发现传递快乐的方式。
1.出示图片,幼儿讨论传递快乐的方式。
2.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传递快乐呢?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微笑、拥抱、握手、语言、交换礼物等方式使别人快乐起来,别人快乐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得到了快乐,所以我们要把快乐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个快乐的传递者。
活动五:
◆活动名称:“海洋宴会”
◆活动领域:科学领域(数学)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尝试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
2.通过观看图片,发现有规律的排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
◆活动准备:
图片、穿线材料若干、条形卡纸若干、贝壳、小鱼虾图片若干、轻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回顾图画书,引出主题。
1.教师:今天大海举办宴会,海洋动物们一起装饰了宴会场地背景。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2.教师小结:像这样我们把事物有规律、反复排队的方法叫作排序。
二、出示多种材料,幼儿体验不同排列方法。
1.出示材料,提出要求。
(1)为了宴会,乌贼特意去商店想购买漂亮的项链和美丽的裙子,它想请小朋友们为她设计出漂亮的项链与裙子。
(2)大海邀请了螃蟹来参加宴会,螃蟹最喜欢吃小鱼虾了,大海准备了很多大小不一的鱼虾,请小朋友们为大海摆放出鱼虾拼盘来迎接螃蟹。
(3)为了宴会场地更加漂亮,贝壳们也来帮忙,请小朋友们用它们布置宴会场地。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幼儿操作结束,教师与幼儿分享交流。
1.教师和幼儿共同围成大圈,欣赏幼儿作品。
2.幼儿之间互相交流排列规律。
◆活动延伸:
教师出示生活中有排列规律的图片,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美。
第二周周计划
第二周活动主题:“感受快乐”
活动一:
◆活动名称:“为海洋动画配音”
◆活动领域:语言领域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内容,尝试用恰当的语气、语音、语调为《噘嘴巴的大头鱼》中的角色配音。
2.感受配音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看过动画片《海底总动员》。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以夸张的口吻讲述故事《噘嘴巴的大头鱼》,幼儿感受语气语调的不同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
2.引出配音游戏。
二、欣赏无声的电影小片段
1.观看无声电影片段。
(1)这个电影和我们平时看的电影有什么不一样?
(2)如果我们想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怎么办呢?
2.教师示范为无声电影片段配音,引导幼儿了解配音的要求。
3.幼儿尝试为无声电影片段配音。
(1)集体配音。
(2)个别配音。
提问:你觉得他们配音配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教师再次强调配音的基本要求。
三、为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的片段配音
1.欣赏该片段的有声画面,初步了解角色以及角色间的对话。
提问:片段里有谁?他们说了些什么?
2.定格欣赏该片段的无声画面,进一步了解画面内容,体现角色对话的特点。
3.集体尝试完整地为这个片段配音。
4.自选角色完整配音。
◆活动延伸:
在平时的生活中尝试为自己喜欢的其他动画片配音。
活动二:
◆活动名称:“鱼小姐的邻居们”
◆活动领域:科学领域(数学)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了解相邻数,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初步尝试说出相邻数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PPT、海底动物头饰、海底动物卡片、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相邻数。
1.教师出示海底动物小房子,幼儿将绘本中海底动物粘贴在各个房子里。
2.幼儿发现海底动物的邻居们。
二、幼儿操作,认识相邻数。
1.教师:图画书中所有海底动物都有了自己的房子,可海底动物的房子还没有门牌号呢,他们的朋友来找他们玩,认错门可不好,怎么办呢?
2.老师将1~5的数字随意贴到房子上,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3.请幼儿重新排列1~5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邻居。
4.认识1~5的相邻数,进一步理解相邻数的含义。
教师小结:在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的自然数中,一个数前面和后面与其相邻近的两个数就是该数的相邻数。
提问:(1)这些小动物的邻居分别都是谁呢?
(2)大头鱼住在几号房子里呢?那2的邻居应该是谁呢?
(3)那3、4、5的邻居呢?
三、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多1或少1的关系。
1.幼儿佩戴头饰,进行游戏。
2.幼儿发现并说出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延伸:
提供丰富材料,投放在区域活动中,方便幼儿巩固相邻数知识。
活动三:
◆活动名称:“快乐的海洋动物”
◆活动领域:艺术领域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欣赏图画书《噘嘴巴的大头鱼》的基础上,尝试用粘贴、拓印、线描的形式装饰海底动物。
2.鼓励幼儿大胆创作,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鱼的图片、PPT、音乐、蜡笔、画纸、剪刀、固体胶、拓印工具、颜料、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自主阅读,幼儿回忆书中海洋动物。
1.幼儿翻阅图画书,观察书中出现的动物。
2.提问:在图画书中出现了哪些动物?它们都长什么样子?身上有什么颜色和花纹?
二、幼儿操作,尝试用粘贴、拓印、线描的形式装饰海底动物。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幼儿自主讨论。
教师:这里有不同的海底动物,但是它们都没有漂亮的衣服,想请小朋友们帮它们制作漂亮的衣服。
2.幼儿自主选择海底动物及装饰材料。
3.幼儿尝试创作,教师对个别幼儿及时指导。
三、教师幼儿互动,分享交流。
◆活动延伸:
将装饰好的动物修剪后粘贴在海洋背景上,作为戏剧表演背景。
活动四:
◆活动名称:“感受快乐”
◆活动领域:社会领域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理解绘本《噘嘴巴的大头鱼》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什么是快乐。
2.幼儿能在讨论、操作中分享快乐。
◆活动准备:
快乐的背景音乐、幼儿心情图标、快乐口袋、图画书《噘嘴巴的大头鱼》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噘嘴巴的大头鱼》,幼儿倾听。
2.讨论大头鱼不快乐的原因。
二、通过讨论,幼儿感受快乐。
1.教师出示心情图标,幼儿粘贴。
2.分享幼儿快乐与不快乐的原因。
提问:你快乐吗?为什么?
3.幼儿讨论使自己快乐起来的方法。
教师小结: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够快乐地成长,我们要靠自己发现快乐并和别人分享快乐。
三、教师幼儿互动,体验快乐。
1.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让自己的同伴快乐起来。
2.用唱歌、跳舞、拥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快乐心情并想把好心情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
活动五:
◆活动名称:“海洋动物的奥秘”
◆活动领域:科学领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常见的海底动物的外形特征。
2.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图画书中海洋动物的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PPT、音乐、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测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描述特征,幼儿猜测是什么海底动物。
二、通过观看图片,了解海底动物。
1.提问:海底世界里你们知道的动物都有哪些呢?
2.出示图片,幼儿初步了解书中的海底动物,观察了解其外部特征。
3.观看视频1,幼儿初步了解书中的海底动物,观察了解其生活习性。
4.观看视频2,幼儿初步了解书中的海底动物,观察了解其生活习性。
三、幼儿操作,巩固认识海底常见动物。
1.投放海底动物图片拼图,幼儿巩固认识海底动物特征。
2.再次观看视频1、2,巩固之前内容。
◆活动延伸:
将本次活动材料投放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继续操作。
第三周周计划
第三周活动主题:“传递快乐”
活动一:
◆活动名称:“没有结束的故事”
◆活动领域:语言领域
◆活动目标:(www.xing528.com)
1.幼儿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尝试续编故事。
2.幼儿能够较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轻音乐、《噘嘴巴的大头鱼》图画书人手一本、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主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1.发放图书,幼儿随音乐自主阅读。
2.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故事情节。
3.幼儿讲述故事内容。
二、观看图片,幼儿初步尝试续编故事。
1.教师出示海底动物图片,幼儿大胆想象。
提问:故事并没有结束,小朋友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大头鱼还会遇到谁?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
2.幼儿观看图片,尝试续编故事。
3.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三、幼儿互动交流,积极讲述。
1.幼儿将自己续编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小伙伴听。
2.幼儿尝试将自己续编的故事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活动延伸:
教师幼儿共同分享绘画后,粘贴在主题墙面上。
活动二:
◆活动名称:“美丽的海洋植物”
◆活动领域:科学领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引导幼儿了解生长在海里的常见植物。
2.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幼儿发现常见海底生物的作用。
◆活动准备:
《海底世界》视频、海底植物图片、拼图、水彩笔、素描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海底除了动物,还有什么呢?
二、通过图片、视频,了解常见的海底植物。
1.教师出示海藻图片,幼儿观察。
提问: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生活在哪里?
2.播放视频,幼儿观察海藻的生长环境及其特征。
3.教师出示蛤蜊图片,幼儿观察。
教师播放《海底世界》视频,幼儿观察并与同伴交流。
提问:蛤蜊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4.教师再次播放《海底世界》视频,幼儿观察并与同伴交流。
提问:(1)什么海底植物会发光?为什么呢?
(2)吃海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3)珍珠为什么那么昂贵?
教师小结:海底不光有好多动物,还有很多植物,它们外形特征不一样,作用价值也不一样,比如:蛤蜊可以制作药材、珍珠可以让我们变漂亮、海带可以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好处等。
三、再次播放视频,幼儿观看。
◆活动延伸:
教师分发水彩笔及素描纸,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海底植物并进行装饰,粘贴在海洋背景上。
活动三:
◆活动名称:“美丽的海洋世界”
◆活动领域:艺术领域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尝试用刷子大胆创作海洋世界,感受色彩的渐变美。
2.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刷子人手一把、大块背景纸、音乐、颜料。
◆活动过程:
一、插画导入,幼儿欣赏。
教师出示图画书插画,幼儿感受大海的色彩美。
二、观察海洋背景,教师幼儿共同讨论。
1.教师幼儿共同讨论运用什么绘画工具进行创作。
提问:如果我们也要画一幅这样的美丽的海洋世界,可以用什么画呢?
2.教师幼儿共同讨论需要什么材料。
三、幼儿尝试,大胆创作。
1.教师幼儿共同进行前期准备。
2.幼儿随音乐大胆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幼儿共同完成“美丽的海洋世界”背景。
1.教师辅助幼儿将之前的海底动物、植物作品粘贴在海洋背景上。
2.教师幼儿共同在背景前合影。
活动四:
◆活动内容:“独特的我”
◆活动领域:社会领域
◆活动目标:
1.了解并欣赏自己独特的地方,初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2.知道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地方,学习欣赏同伴的独特之处。
◆活动准备:
图画书人手一本、视频、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自主欣赏绘本,与同伴交流讨论。
二、教师幼儿讨论,发现自己和同伴的优点。
1.提问:小朋友们你有什么本领?
你身边的同伴有什么本领?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独特的地方。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教师用文字记录下幼儿叙述的自己的独特之处。
三、观看视频,幼儿发现同伴的特长。
1.播放家长录制的幼儿在家自己做事的视频。
2.鼓励幼儿正确对待自己独特的地方。
四、游戏“猜一猜”。
1.老师根据记录内容,说出该幼儿的独特之处,请其他幼儿猜猜是哪位小朋友。
2.幼儿反复游戏。
活动五:
◆活动名称:“小小统计员”
◆活动领域:科学领域(数学)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幼儿学会进行简单的分类统计。
2.初步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统计表若干、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教师出示图画书插画,提出疑问。
提问:怎么样能够又快又准确地知道画面上有多少条不同颜色的鱼?
二、分类统计
1.统计礼物。
大海成功地举办了宴会,为了感谢大海,许多海里的动物都拿出了自己的宝贝想要送给大海。大海收到了这么多的礼物,很开心,可是实在是太多了。它想请小朋友帮助它将这么多的礼物分类并且统计出数量。
(1)分发材料,幼儿分组分类。
(2)将分类好的礼物进行统计。
2.教师请幼儿分别说出统计的过程和结果。
提问:(1)动物们为大海准备了多少虾米、珍珠、海藻和贝壳呢?
(2)你是怎么统计的?
3.教师分发统计表,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将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4.分享自己是如何将统计结果表现在统计表中的。
◆活动延伸:
1.在区角活动中提供各类玩具、图片等材料,让幼儿继续进行分类统计。
2.鼓励幼儿对家里感兴趣的实物进行分类统计,并且带到幼儿园来交流。
第四周周计划
本周活动主题:“创造快乐”
活动一:
◆活动名称:“大头鱼和我的快乐”
◆活动领域:语言领域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由大头鱼的快乐寻找并发现自己生活中的快乐。
2.尝试用“××的快乐是××”的句式完整地说出自己或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画书《噘嘴巴的大头鱼》人手一本、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幼儿谈话讨论。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大头鱼的快乐是什么?
这是什么表情?人的心情怎样就会微笑?
教师小结:老师今天很开心,很快乐,因为我能和小朋友在一起。老师知道你们一定也有很多快乐的事情,你愿意大声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二、教师幼儿逐页观察图片,用“××的快乐是××”的句式完整地说出自己的快乐。
1.出示图片,幼儿想象。
提问:(1)你觉得蛤蜊的快乐是什么?为什么呢?
(2)水母的快乐是什么?为什么?
(3)鱼小姐的快乐是什么?为什么?
2.用“××的快乐是××”的句式说出自己的快乐。
3.用“××的快乐是××”的句式说出别人的快乐。
三、语言游戏“我来问,你来答”,巩固句型学习。
1.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共同游戏。
2.反复游戏,巩固句型学习。
◆活动延伸:
提供不同的图片,投放在区域活动中,继续巩固句型学习。
活动二:
◆活动名称:“海洋生物的种类”
◆活动领域:科学领域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说出一些海洋生物的名称,并能将它们分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
2.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分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海洋生物图片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在活动前了解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并用自己的方式与爸爸妈妈进行记录。
◆活动过程:
一、教师幼儿共同欣赏绘本。
提问:书中出现了哪些海底生物?它们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海底世界真美,有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它们长得不一样,生活习性也不一样。
二、认识各种海洋生物。
1.出示PPT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其名称、特征和生活习性。
提问:(1)这是海底的什么生物?水母长什么样?
(2)这是什么海洋生物?海豚是什么样子的呢?
(3)这是什么海洋生物?海星生活在海面还是海底呢?
小结:水母漂浮在水面或距水面较近的水中,这种生物叫浮游生物;海豚可以自由游动,这种生物叫游泳生物;海星生活在海底,生活在水域底上或底内、固着或爬行的生物叫作底栖生物。
三、幼儿操作,进行海洋生物分类。
1.教师分发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幼儿共同讨论分类结果及为什么这样分。
◆活动延伸:
观看视频资料,丰富幼儿认知经验和探索兴趣,并延伸在下午区域活动当中。
活动三:
◆活动名称:“刮出美丽的海底世界”
◆活动领域:艺术领域
◆活动目标:
1.幼儿尝试用不同线条或形状进行刮画创作。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刮画活动,体验刮画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刮画纸、图画书插画、刮画棒、音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刮画纸,激发幼儿对刮刮画的兴趣。
2.出示蜡笔画、水彩笔画,与刮画做比较,使幼儿初步了解刮刮画的独特风格。
二、观察讨论。
1.运用课件,展示刮画的作画方法。
2.教师出示海底世界的图片。
3.请幼儿想一想自己想要画什么样的海底世界。
三、幼儿进行自由创作。
1.教师播放音乐,幼儿进行自由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情况。
四、作品分享。
教师幼儿共同讨论、分享幼儿作品。
活动四:
◆活动名称:“友好相处真快乐”
◆活动领域:社会领域
◆活动目标:
1.通过理解故事中大头鱼与同伴的对话,引导幼儿会使用礼貌用语和用商量的口吻与同伴交往。
2.鼓励幼儿用友好的方式与同伴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视频片段、爱心小卡片若干、区域材料、绘本、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拼爱心,找朋友”导入,引起幼儿交往的兴趣。
1.教师提问:这些爱心卡片和你们平常见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游戏:拼爱心。
提问:你是怎么找到的?又是怎么说的?
教师小结:原来跟别人一起合作时要有礼貌,态度要好,别人就会觉得你很客气,就愿意和你一起合作。
二、观看《噘嘴巴的大头鱼》PPT,引导幼儿用协商性的语言与同伴交往。
1.提问:发生了什么事?
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帮蛤蜊,给它出出主意,看看怎样做大头鱼才会乐意和它一起玩。
2.教师小结:看了蛤蜊的表现,我想聪明、懂事的你们也应该知道如何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玩了。当我们想和大家一起玩时,态度要友好,要有礼貌,学会试着和他人商量一下,用“行吗”“好吗”“行不行”这样的话取得他人的同意,这样你才会玩得开心。
三、创设情境,学习初步的交往技巧。
1.提问:今天老师在发拼图玩具的时候,发现少了两份,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玩到拼图玩具,这可怎么办呢?
2.鼓励幼儿用友好的方式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3.幼儿游戏,教师巡回观察。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一日生活当中用友好的方式与同伴合作游戏。
活动五:
◆活动名称:“生活中的数朋友”
◆活动领域:科学领域(数学)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字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快速提出让幼儿将图画书翻到指定内容那一页,幼儿游戏。
提问:你是怎样快速翻到那一页的?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翻书速度更快一点呢?
2.小结:原来数字这么重要,我们给图画书加上数字页码会让我们看书变得更方便一些。
二、生活中的数字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快速辨认。
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数字。
生活中你们在什么地方也看到过这些数字?
教师小结: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钱币上、体温计上、挂历上、闹钟上、鞋上、电话上都有数字。
三、与幼儿探讨、梳理不同地方的数字代表的意义
1.教师出示报纸上剪下的天气预报图片,引导幼儿讨论,上面的数字代表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探讨钟上的数字。
提问:钟上的数字在哪里?代表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探讨体温计上的数字。
提问:这是什么?什么时候用到它?它上面的数字表示什么?宝宝的体温是39度,说明他怎么啦?
4.引导幼儿观察、探讨超市饮料上的数字代表的意思。
提问:超市里摆放营养快线的架子上写着数字4,是什么意思?
5.引导幼儿观察、探讨鞋上的数字所代表的意思。
提问:鞋子上的数字在哪里?代表什么?
教师总结: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有数字,不同地方的数字代表了不同的意思,数字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活动延伸:
教学活动结束后,幼儿尝试自制一本《噘嘴巴的大头鱼》小绘本,并为绘本添加上页码,投放在阅读区域活动当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