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叙事结构
图画书通过内在的叙事结构串联起整体的脉络,发展出完整的思路。有的通过前后页的联系来贯穿整本书向前推进的思维线;有的前后页无直接的关联,却按照特定的节奏串联起整本书的信息。读者只有整合全书的脉络,进行文意的理解与统整,才能领略全书的旨趣。
1.时间
时间是图画书创作最常用以连贯前后文的法则,随着时间的脉络,发展一连串的情节,从起因、经过、冲突或高潮到结果直线行进,产生推移前行的动线,带出故事内容的全盘信息。从这样的时间脉络中,联结前后页的前因后果,统整全书的思维历程,往往就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如《大头妹》:可从前后连续的时间脉络中,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感受大头妹从期待、不安到剪发后失望心情的起伏变化。
2.层递
以书目的渐增或渐减发展前后页的连贯性,铺陈内容。通过层递的逻辑关联,就能串联起整本书的思维脉络。如《一开始是一个苹果》:从一个苹果、两条毛毛虫到三只小鸟,通过数目的递增,使读者建立合理的推测,进而联系起前后页的脉络,有助于对全书的通盘理解。
3.镜头
除了时间或层递的法则,有些创作者还通过前后页镜头的变换,穿梭于不同的时空,发展多元的故事线,通过不同的视点变化带动情节的发展,让读者如同看电影一般,透过“会说话”的镜头穿梭于各场景之中。读者必须在前后页镜头高低远近的转变更迭中,串联起全书的脉络,疏通文义。如《红色的书》通过镜头的变化,穿梭于不同的时间空间,发展与两个主角有关的双线故事脉络。读者必须联系前后镜头,建构合理的逻辑思维,再统整全盘的关联性,才能接受到内容信息。
4.同中有异
在前后页面中呈现同中有异的画面时,读者可以在前后页的变化中寻找到其中的关联性,理解作者所要传递的信息。《是谁躲起来了?》单就这一个页面来看,这是一张张动物的图画。读者联系前后页之间同中有异的变化,就能了解整本书的思维脉络。
(二)叙事的节奏
有时图画书内容脉络的展开不依靠前后页面的连贯,而是通过重复的句型、段落与特定的形式,在重复、对比、往返的节奏中,让看似不连贯的前后页面借着特定的节奏,铺排想表现的主题与想传递的信息。图画书有了节奏,就有了思维的律动,图画书的主题就更鲜活生动了。同时,读者也能从节奏的秩序中发展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核心理念,并在作者铺陈的或紧或松的节奏中,触动或紧张或舒缓的情绪,与图画书产生共鸣。
1.重复句型
以重复的句式发展内容,可以满足幼儿对重复的需求,产生节奏的趣味,也能加强内容的张力,并在重复的律动中彰显主题。读者可以联系重复句式的表现,发展对主题的探索行动,掌握整本书传达的完整信息。如《好饿的毛毛虫》《猜猜我有多爱你》。
2.重复段落
将整本书的内容安排成几个重复的段落,在重复的过程中,交织起全书层次分明的思维脉络。有的图画书每两页为一个小段落,之后不断重复,形成如同二拍子的节奏;也有的图画书以三页、四页作为重复段落的分割,形成三拍子或四拍子的节奏。就如同乐曲在每个段落进行小结,再发展到下一段乐章,图画书在重复段落的共通特质中,慢慢彰显主题,直到在结尾处发展成同中有异的情节或是惊奇的转折,突出全书的主旨和趣味。如《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我爸爸》。
3.演绎主题
在书的标题或者首页开门见山点出主题,每一页各自演绎主题的多元面貌,虽然前后页面不连贯,但皆与主题环环相扣,形成特定的秩序,建构起整本书由主题延伸的网状结构,彰显鲜明的主题思想。如《现在工作中》先开门见山点出“工作”的主题,接着在每一页分门别类介绍各种工作的性质与状态,在以主题为轴心放射铺陈的节奏中,演绎主题丰富的面貌,延展多元的内容。(www.xing528.com)
4.回扣主题
回扣主题是指以主题串联起全书的脉络,但前页与后页之间没有连贯性。与上述演绎主题的叙事结构不同的是:此种结构先不点出主题,却在每一页安排相关的线索来呼应主题,一步步引人入胜,到最后一页才归纳前面各页面的片段线索,揭示主题,强化整本书的戏剧张力。如《谁在厕所里》以问句“到底谁在厕所里?”开头,接着一一呈现种种猜测,引发更强烈的探寻愿望,在最后一页真相大白,令人会心一笑,印象深刻。
(三)图画书文字语言的功能
图画书中图画最重要,文字仅处于从属的地位。从表面看,这种观点似乎不无道理;但是,作为文学样式的图画书的实质来看,文字语言并非是图画的从属和附庸,而是发挥着车之一轮、鸟之两翼的重要作用。
要认识文字在图画书艺术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考察在物化的作品完成前,画家在构思和创作过程中,语言思维所发挥的作用。特别是文图为一人的图画书作家,他的图画创作是以语言思维为基础的,他需要先构想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离不开语言媒介,当他用图画表现故事时,语言让出了自己的位置,这时语言是幕后英雄、无名英雄。当然图画书表现的艺术世界中,有些内容自始至终都是图画的。文字语言在图画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表现图画难以表现的内容[4]
图画是视觉媒介,有优势也有局限。首先图画难以直接表现时间。《野兽出没的地方》写男孩麦克斯离家出走,乘船航行一年零一天,到达怪兽居住的地方。这个“一年零一天”是难以用图画来表现的,但是它对这个幻想故事十分重要,没有这个交代,就不能对比出现实时间。其次图画不能表现对话、惊叹词、拟声词、拟态词和歌声。西卷茅子的《我的连衣裙》是令人愉快的表现想象力的有神奇魔力的故事。故事中文字语言不多,其中拟缝纫机声音的“咔哒咔哒”,表示惊喜的“哎”,表达心情愉悦的哼唱“啦啦啦,哩哩哩”,是决不可缺少的、具有神韵的语言。最后对心理活动的描写,图画也有些爱莫能助。图画书中的图画适合行动描写,而文字语言则适合心理描写。《我的爸爸焦尼》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小男孩狄姆的父母离异,他和妈妈住在一起。有一天,爸爸从另外一个城市来看他,并且和他度过了美好的一天。爸爸带狄姆做了许多狄姆喜欢的事情,狄姆则逢人便说:“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在站台上送爸爸的时候,他告诉走过身边的叔叔:“我在冲爸爸挥手,我在送爸爸呢!我的爸爸叫焦尼!”狄姆说的这些话,图画无法表示。这些话的背后是一个男孩对父爱的强烈渴望和有爸爸陪伴的巨大喜悦。这种心理活动是非用文字表达不可的,虽然寥寥数语,但这种心理描写文字使故事的情感和思想都变得丰富、复杂起来。
2.拓宽故事的内涵
松居直曾说,图画只是对文章进行补充和说明的书,不能称之为图画书;反过来说,文字语言只是对图画书进行补充和说明的书,也不能称之为图画书。
图画书的文字语言要避免对图画内容的重复,因此其语言都有被少量化的普遍规律。少量化就是省略掉图画所能表达的那部分内容。不仅文字语言的整体内容被省略,而且句子里的内容也会被省略,所以,一般来说,图画书的句子比较简短。比如,图画书《橱柜里的冒险》中的第一句是,“这是樱花幼儿园”,如果是纯文字语言的故事,恐怕要写“这是只有两座房子、一个小院的樱花幼儿园”。
少量化的文字语言,要充分发挥拓宽图画内涵的作用。《古利和古拉》的第一页画的是两只小田鼠提着篮子走在树林中,而文字是“田鼠古利和古拉提着大篮子,往森林深处走去。‘我们名叫古利和古拉,做好吃的,吃好吃的,我们最最喜欢啦,古利,古拉,古利,古拉。’”很显然,古利和古拉很高兴,所以一边走一边唱歌。古利和古拉唱着歌以及歌词,是画面无法呈现的。这一内容不是对图画的补充和说明,而是对故事内涵的拓展,歌词是田鼠也是幼儿的天性。故事发展到后来,古利和古拉为做好吃的而想办法、克服困难的行动,与其他动物分享好吃的这一行为,超越了“吃”的自然属性层面,上升到了社会、文化层面。这层意味在第一页的歌声里就已经蕴含了。
3.引导图画的意义指向
由于图画书的图画具有多义性,作家为了引导读者,就会用文字语言来锁定图画的意义指向。《光脚丫先生》,所有的画面都在表现光脚丫先生的快乐生活,描写他拥有的各种东西,但是都在反复讲一句话:“可是,光脚丫先生只有一只鞋。”这句话既使前面所有画面呈现的快乐变得不完整,也为最后得到新鞋子的圆满结局做了充分的铺垫。《蚯蚓的日记》的封底画了一只蚯蚓坐在瓶盖上写日记,内容是“我有一种被偷窥的感觉!”日记是私密的,读者却在阅读蚯蚓的日记,当读者阅读完这本日记时,蚯蚓的心理感受却在最后一页体现得淋漓尽致,既幽默,又具有意义指向。
4.连接画面
日本学者竹内雄寒曾经做了一个实验,将五个没有关联的图加上说明文字,结果就成了一个有模有样的图画故事。他以这个实验证明:“将图画书画面与画面连接起来的最有粘结力的粘结剂是语言。”[5]
有些图画书,没有文字语言,画面就连接不起来。比如,日本的科学图画书《壶中的故事》第一幅图画了一个壶,第二幅图画了一个扩大了的有水的壶,第三幅图画了一片水,第四幅图画了水上的一个岛,第五幅图分成了两处,各画了一个国家,第六幅图分成三处,各画了一座山,第七幅图分成四处,各画了一座城堡……对这样的图,如果没有文字语言,光靠图画很难连接成有意义的作品。读者很难看出第四、五、六、七幅图之间的关系。可是看了语言文字,原来是“海上有1个岛。”“岛上有2个国家。”“2个国家里各有3座山。”“3座山上各有4个城堡。”一个“各”字,就说清了前后画面之间的关系,而且让读者明白了作家是在讲述数学概念。
以上列举了图画书中文字语言的四种主要作用,图画书中的图和文均在表达主题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却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认为文字语言在图画书中不过是图画的从属和附庸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当图画书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素材时,教师则要对图画书的文字仔细推敲,认真思考其与图画之间的关系,以便深入了解图画书的主题,为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