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长短从来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李贺,字长吉,中唐至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者之一,他是唐代宗室郑王李光的后代,从小才华出众,又因其诗多具幽奇、冷艳及诡异、凄唳的情调而被世人称为“鬼才”。与很多成功人士相比,李贺一生较为凄惨,其才华出众,却终未被朝廷认可;天妒英才,他年纪轻轻便重病而亡。但他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之中,却写下240多首诗作。
李贺7岁的时候便被乡邻盛赞,成为大家口中的传奇人物。著名的大诗人韩愈看了他的诗也被他的才华所震惊,对当时的侍郎皇甫湜说:“如果这是一个古人,那也就算了,可他却偏就生于今世,我们怎么能不去见识一下呢?”
于是两人一起去探访这个传说中的人物。见到李贺后,他们大为感慨:原来是这样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韩愈想要为难一下李贺,便当场出题以试其才华之真伪。李贺腹有诗书自然不怕,他从容地在大文豪面前蘸笔抒文,做出了著名的《高轩过》。韩愈看完,与皇甫湜交口相赞:“真是天才,果然名不虚传!”
一个7岁的孩子,若只凭着一时的聪明或许可以让人称赞,但想要成为大文豪嘴里的天才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这与李贺自小便勤奋苦读不无关系,他从小就对诗文极为敏感,立志要读书报国,所以终日沉迷于诗书之中,每天看书到深夜,不知疲倦。
有时为推敲一句诗、一个字,不知不觉便研读到三更天,但他却因为得其意而不肯入睡。母亲为此多次起来劝说,他才不得不去休息。如此用功勤奋,自然学问精进,所以李贺17岁时便成了京城非常有名的诗人。(www.xing528.com)
只是李贺的运道不怎么好,因为太有名,他被当朝的一些人嫉妒,因此没能得中进士,这让他非常不满。但他没有因此荒废自己的学业,而是将所有的不满都寄予诗文之中,每天更加刻苦地用功读书。
虽然没有人约束李贺,可他却日日严格鞭策自己。平时出门时骑着驴子,总要在背上背一个小包。他就这样一边走一边想,一边吟诵一边记录。想到好的句子时他怕回家已经忘记,于是便立刻写在纸上,然后装在身后的小包里。
回家之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小包,看自己今天记录了多少好词佳句,然后进行细致的整理。有时因为一天所记诗句太多,他连饭都来不及吃,一直整理到深夜。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说:“我的儿子这是要呕心沥血才肯罢手呀!”
正是因为李贺这样笔耕不辍的态度和精神,才让生命短暂的他在诗坛上留文甚多。据说,在做奉礼郎的3年时间里,除去日常的工作,他都用来写诗作赋。因为阅历的增长、知识的丰富和对时间的争分夺秒,他仅在那段时间便写下了60多首诗。其诗又多“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从而深受世人的肯定,让他留下了不朽的声名,也奠定了自己在中唐诗坛的杰出地位。
生命的长短从来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李贺虽然一生短暂,但他从不虚度年华,终以自己的佳作赢得了精彩人生。我们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遭遇波折后,我们可以表达不满,可不能荒废学业或者职业等,而是要用更努力的态度来面对波折,因为“短暂”的人生容不得半点浪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