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对联有的典雅深邃,以精工名世;有的平中见奇,微言大义,以质朴见长。如他1928年春为江西遂川公审土豪劣绅大会的对联:
你当年剥削工农,好就好,利中生利;
我今日宰杀土劣,怕不怕,刀上加刀?
联语明白如语,很见精神。对那些见利忘义发黑心财的土豪劣绅,作者以审判官的威严,以调侃的语气控诉反问,很合工农口吻和公审大会气氛。
在第一次反“围剿”前夕,1930年12月25日,毛泽东为在江西宁都小布河召开的“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作的对联,不仅明白晓畅,更将红军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巧妙嵌入其中: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略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放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www.xing528.com)
此联撰出一周内,我工农红军指战员一举粉碎了以鲁涤平为总司令、张辉瓒为前敌总指挥的国民党十万大军的第一次反共“围剿”。之后,毛泽东慷慨赋词:“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毛泽东不仅用对联这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唤起和激发工家大众,阐释政治路线和军事思想,更用它预示某种世态,传播某种微妙信息。1971年9月的一天,周恩来向毛泽东书面汇报了林彪一伙准备叛逃的异常情况,请示处置办法。毛泽东阅过材料后,在他喜欢用的一把丝绸折扇上题联,旋即叫警卫人员直送周恩来。题联为:
各求各志,各行各路;
离凡离圣,离因离果。
“各求各志”,意即各从其志,语出《史记·伯夷传》:“道不同不相与谋,亦各从其志也。”既然各有各的目的和志向,必然会各走各的路。下句的“凡”、“圣”本来是儒家称引的范畴。儒学把人分为“圣人”“凡人”,圣人指圣贤豪杰,凡人指人民大众。“因”“果”为佛家语,即因果报应。作者借此表示辩证法的因果规律:林彪的反常行迹完全背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和无产阶级的神圣事业,背离了事物的因果规律,天马行空,肆意妄为,必然没有好下场!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果然撕去“最最最”面纱,驾机叛逃,是为“各为各志,各行各路”;顷刻即摔在蒙古的温都尔汗,机毁人亡,果然“离凡离圣,离因离果”。
此联在毛泽东的全部对联作品中别具一格,活现出料事如神、处变不惊的智者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