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2005年的这六年期间,德俄关系进入了一个“蜜月期”。德俄不但在经贸关系领域继续加强合作,也开展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频繁的政治对话。施罗德政府上台后就表示,德国对俄政策的基本点是将俄罗斯纳入广泛国际合作之中,在“更广阔的基础上”发展德俄关系[69]。
1998年开始,德俄开启年度双边最高级别政府间磋商机制。通过该机制,两国在双边重要问题上展开密切的、开诚布公的部长级对话。2001年则召开了第一届彼得堡论坛,其目的在于,增强两国间多层面的交流,以增强公民社会的互信和理解。该论坛每年举办一次,2014年由于乌克兰危机而取消当年的活动。同时,德国还希望促进俄罗斯军事改革,拟加强对俄军事关系,谋求建立“德俄军备合作委员会”,进行三军交流和联合军事演习,帮助俄培训官员,旨在向俄传授德国治军方略,推动俄军队进一步改革,朝专业化方向发展[70]。
这期间,德俄双边互访频繁。2000年6月14日至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德国,该次访问被施罗德称为“德俄双边关系实质性的新开端”。2001年9月25日,普京再次出访德国,与施罗德进行会谈,并在联邦议会发言。2002年4月9日至10日,德俄间政府磋商与彼得堡论坛同时开幕。这种互访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更是频繁。仅2003年一年,德俄部长以上级会面就多达7次。双方就伊拉克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并采取统一立场。
德俄政治关系的发展不仅得益于政府间的正规往来,也得益于施罗德和普京的个人友谊,得益于从科尔和叶利钦时代就开始的德俄“休闲外交”传统。2000年初,普京访问德国,使用自己流利的德语,迅速与施罗德拉近关系。接下来,普京更是利用圣诞假期,请施罗德夫妇来自己家做客。期间,普京与夫人全程陪同,两对夫妇听歌剧、赏雪、喝酒聊天、叙说友情。到圣诞节假期结束时,俩人已经变成了“铁哥们”。施罗德对普京的评价颇高。2004年7月8日,在施罗德访俄期间,他高度赞扬了普京“坚决的改革政策”。同年11月22日,施罗德在接受ARD电视台采访,并被问到“是否认为普京是一个纯粹的民主主义者”时,回答道:“是的,我坚信他是”。
2002年4月10日,施罗德和普京联合举行记者会,宣布他们已经解决了长期困扰两国关系的债务问题,并就此达成了最后协议[71]。根据该协议,德国同意俄罗斯方面只用偿还15亿美元左右的债务,这比之前柏林方面所坚持的64亿美元减少了四分之三,在达成债务协议同时,双方还签订了13亿美元的贸易合同。
在这期间,德俄经贸关系更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德俄之间贸易额仅2001年一年就增加了50%。德国是俄罗斯在欧盟地区最大的出口对象国,也是最大的进口来源国。2000—2006年期间,俄罗斯对德国出口总额占俄罗斯对欧盟出口总额的20.1%,进口总额占对欧盟进口总额的31.8%。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俄罗斯与欧盟27国累计贸易总额的24%[72]。德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也是欧盟国家中数额最大的。2005年,德国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占当年欧盟25国对俄直接投资总额的20%[73]。(www.xing528.com)
德俄双方还建立了长期经济合作机制:2000年,德俄共同设立经济和财政战略工作小组(SAG),其目的在于加强双边经济合作,并为两国经贸交流提供更好的经济和法律框架条件。
德俄这一阶段的经贸关系发展特色还体现于双方在能源领域展开的合作。2004年7月8日,施罗德与普京在莫斯科就经济问题举行会谈。施罗德随行带来了一个由高级别经济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在会谈过程中,俄罗斯和德国达成协议,要在能源领域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性项目是北欧天然气管道项目。2005年9月8日普京对德国进行了一天访问。德俄双方在这次访问中,签署了一项在波罗的海海底修建天然气管道的协议。接着,由德国BASF公司、E.ON公司和俄罗斯的Grazprom公司签订了北欧天然气管道协议。该天然气管道由俄罗斯芬兰湾的维堡经由波罗的海海底到达德国北部的格莱夫斯瓦尔德,年输气量为200亿~550亿立方米,开发总投资为57亿美元。这极大地推动了德俄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加强德俄经贸关系,同时令俄罗斯更好地融入欧洲。
这一阶段,德俄两国还在反恐行动中展开广泛合作。2004年8月31日,施罗德、普京和法国总统希拉克在索契举行三方会谈,并讨论国际反恐斗争等问题。2004年9月9日,普京和施罗德共同发表声明,表示两国将共同合作,打击恐怖主义。
总体来说,这一阶段的德俄关系虽然也时有摩擦,但确实是冷战后两国关系最密切的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