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促进平等对话与成长,培养终身受益的人格发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促进平等对话与成长,培养终身受益的人格发展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学前教育发展与变革的背景下,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也呈现这样一种走向。而时至新世纪,儿童艺术教育关注教师和儿童的平等对话与共同成长,最终促进儿童人格健全发展,使其终身受益。儿童身心发展特征及艺术自身的性质等因素决定了儿童、艺术与生命是息息相通的,因而,儿童艺术教育更加应该首先是一种生命教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促进平等对话与成长,培养终身受益的人格发展

滕守尧指出:“本世纪以来,世界教育基本上走过了三个阶段,它们分别是灌输式教育、园丁式教育和对话式(或融合式)教育。”[57]后来,他进一步提出了生态式教育。屠美如认为,从灌输式、园丁式、生态式教育三个阶段基本上可以概括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和发展方向:灌输式教育认为教育就是将知识技能快速传递给儿童的过程,强调知识的灌输与吸收,忽视儿童的感知和体验,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与发展。园丁式教育认为教育就是创造各种条件,使得儿童的自然潜能按其内在的程序得以发挥和发展,强调儿童的自然天性和自我表现,重视儿童的感受与体验、探索与发现。生态式教育则主张教育是教师与儿童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心与心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激发,使儿童得到长远可持续发展,强调各学科之间、教师与儿童之间平等对话、共生互补的生态关系,关注儿童的感性生成与情感体验。

纵观改革开放30多年,学前教育有一种从灌输式教育到园丁式教育,再到生态式教育的发展趋向。在学前教育发展与变革的背景下,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也呈现这样一种走向。改革开放初期的儿童艺术教育非常强调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教师的示范、讲解,儿童的模仿、听从,重视儿童智力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儿童艺术教育逐渐重视儿童的艺术天性与自我表现,培养儿童的艺术兴趣和情感体验,在艺术活动中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而时至新世纪,儿童艺术教育关注教师和儿童的平等对话与共同成长,最终促进儿童人格健全发展,使其终身受益。

“真正的教育是从照顾人的心灵入手,用陶冶与智慧的激发来‘照料人的心魄’,使人的心智保持健康和良性运作的姿态,实现生命内在的和谐和心灵的善美,提升人的生存境界,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人生的幸福追求。”[58]也就是说,教育应以提高生命质量、彰显生命价值为宗旨,首先应该是一种生命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人本主义等教育思潮影响下,生命教育逐渐受到儿童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生命教育关注人的生命,主张保护儿童的自然生命,发展儿童的社会生命,提升儿童的精神生命,通过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使得生命意义不断得以显现。

儿童身心发展特征及艺术自身的性质等因素决定了儿童、艺术与生命是息息相通的,因而,儿童艺术教育更加应该首先是一种生命教育。世纪之交,一些儿童艺术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儿童艺术教育的生命化价值取向,认识到儿童艺术教育是教师与儿童共同成长、双方生命都得以生成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