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经济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影响与优化方向

社会经济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影响与优化方向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师资、设备等各种条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为了促进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儿童艺术教育非常强调儿童智力发展,旨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经济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影响与优化方向

经济通常是指“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或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社会经济制度”[3]。在影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经济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制约作用尤为突出。

1.经济发展水平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直接影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师资、设备、材料等的数量和质量。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材料、设备非常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就是儿童在与多种物质材料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经验(尤其是艺术经验)的过程,当然人际互动也不能忽视。然而,由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下,为儿童提供的材料比较单一,主要是纸、笔、图片、头饰等;艺术表现形式也比较单一,其中美术学科主要是绘画、手工,音乐学科则以唱歌为主。而且,当时儿童艺术教育师资极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因为但凡办教育就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世纪之交,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发生了显著变化,如材料的丰富、表现方式的多元、教师素质的提高等。例如,在儿童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为儿童提供的材料多种多样,不同活动有不同材料,同一活动方案由不同教师实施可能会有不同材料。基于对60个艺术教育活动案例的现场观察与整理分析我们发现,美术教育活动提供的材料主要有各种各样的图片、纸(如卡纸、蜡光纸、皱纹纸)、笔(如水彩笔、勾线笔、毛笔)、油泥、油画棒、水粉以及各种自然材料(如石头、树叶、木头、竹筒)和废旧材料(如玻璃、纸盒)(见图3—6);音乐教育活动中提供的材料主要有各种音乐、头饰、图片、娃娃以及各种乐器(如铃鼓、响铃、教师自制的乐器)。在60个艺术教育活动中,有26个运用了多媒体,占活动总数的43.3%。多媒体主要用于展示图片、作品,播放音乐、视频以及PPT等。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儿童艺术教育活动中逐渐得到广泛运用。正如笔者在访谈一位幼儿教师时,她所提到的:

我觉得在艺术的表现方式上更加多元。以前的话,大家更多的还是画画,笔、纸,然后水粉、油画笔。现在对多种材料的运用越来越多,现代艺术的发展很快……老师们会吸取现代艺术当中的一些元素,把它借鉴到自己的教学当中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可能是现在社会比较开放,接触到的艺术类型也越来越丰富,这个给了我们很多空间。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对材料的运用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然后包括对经典作品的理解、解读,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现在教学活动中都会借鉴一些大师作品让孩子们去欣赏,最早这种东西大家一般都不敢碰的。现在老师在教学中都很有想法,会去学习这些高级的东西。现在在艺术教育中对材料的运用,对大师作品的借鉴,都是很好的方式。

图3 瓦片画

图4 纸筒画

(www.xing528.com)

图5 竹筒画

图6 瓶子画

其实,材料的丰富、表现方式的多元、教师素质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于大师作品的借鉴等都和经济发展水平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密切相关。

在同一历史时期,由于我国“城市偏向”和“东部偏向”的经济发展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我国于2000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然而直到2006年,经济政策对农村才有所倾斜,所以至今我国区域发展差距显著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师资、设备等各种条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

社会经济在为儿童艺术教育提供物质基础的同时也向儿童艺术教育提出一定要求,主要反映在儿童艺术教育目标上。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力发展比较缓慢,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下,因此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促进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儿童艺术教育非常强调儿童智力发展,旨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要求教育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日益凸显儿童的主体地位,重视儿童的体验、探究、交往、表现,注重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整体和谐发展。

2.经济体制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或在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国民经济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方式。”[4]计划经济体制主要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使得经济决策趋向集中化,经济主体——企业成为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没有自主经营的权力与相应的责任,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市场经济体制基本上按照市场机制运行,主要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能刺激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改进技术、降低消耗、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自发调节生产、流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发展比例;营造开放的市场环境,推动劳动者素质的提升、社会交往的扩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5]。简言之,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调动经济主体的内在活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整齐划一、行政指令式的计划经济体制。由于计划经济强调集体的利益、社会的发展,忽视个体的利益、个体的发展,压抑个体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主体的缺位。经济体制影响并制约着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体现出更加注重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取向,较少考虑儿童个体的发展需要,即使儿童艺术教育能顾及儿童艺术能力发展特点与规律,但相比社会发展的需要几乎微乎其微,因为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2年1月邓小平“南方讲话”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论断,中共十四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此,我国的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带来了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需求也随之日益强烈,艺术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儿童艺术教育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更进一步地冲击了传统的以整体取代个体、重群体轻个体的价值取向,其价值规律最大限度地激活个体潜能、满足个体需要、促进个体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主体意识的觉醒”[6]。从此,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儿童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尤其是进入21世纪,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以儿童发展为本”,多元价值并存的艺术教育价值取向得到确立,儿童艺术教育力求兼顾儿童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求,儿童发展与社会发展再也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共生互补、相互促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