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儿童艺术教育遭到严重破坏,畸形发展。儿童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举步维艰,几乎没有进展,处于停滞状态。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儿童艺术教育地位逐渐恢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开始复苏。因此,不少学者开始进行儿童艺术教育理论研究,探索儿童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尝试建构初步的儿童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包括目标、内容、组织实施等)。
关于儿童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不少学者从儿童艺术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及对个体发展的价值等方面进行探究。丁玥认为,幼儿美术教育有利于幼儿成长发育(如,有利于幼儿大脑的发育、思维和语言的发展、增强双手的灵巧性、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能促进幼儿园各科教学[10]。屠美如指出,通过美术活动,可发展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对艺术的兴趣,可促进幼儿智力才能的发展,可促进幼儿身体的发育,可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可发展幼儿的个性[11]。张志华认为,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更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幼儿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形成幼儿音乐性的重要因素[12]。汪爱丽指出,幼儿音乐教育促进大脑右半球活动,增进大脑功能,促进心理发展,促进身体健康[13]。然而,儿童艺术教育的个体发展价值主要集中于智育功能,情感、美育功能虽有提及,但相对于智育功能显然被弱化。
不少研究者在遵循《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精神的基础上建构儿童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儿童艺术教育任务是儿童艺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不少学者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精神提出儿童艺术教育的任务。例如,丁玥将幼儿美术教育的基本任务归纳为: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美德及教幼儿掌握简单的美术技能[14]。张志华指出,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的音乐性,教幼儿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及与之相应的技能,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教学应促进幼儿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15]。屠美如认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任务是在观察的基础上教给幼儿粗浅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以充分表现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及美的欣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16]。可见,儿童艺术教育主要在于教给幼儿艺术知识技能,增强幼儿的艺术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美德,同时开始关注幼儿对艺术的兴趣。然而这种关注在某种程度上缘于幼儿的兴趣,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提高幼儿的艺术能力。而且,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属于态度层面,还没有涉及审美情感与体验。
儿童艺术教育主要包括儿童美术教育与儿童音乐教育,不少学者在建构儿童艺术教育教学体系时将儿童美术教育与儿童音乐教育彼此独立,遵循分科教学模式。儿童美术教育内容包括绘画、手工和欣赏[17],小班美术教学内容涉及绘画和泥工,中班在小班的基础上增加装饰画(图案画)、纸工和欣赏,大班在中班的基础上增加自制玩具。美术课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大致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与结束部分。幼儿美术教学应根据美术教育的特殊规律,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征,遵循积极性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观察和欣赏、示范与范例、游戏、练习、讲解[18]。(www.xing528.com)
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唱歌、音乐欣赏、律动、音乐游戏、舞蹈及演奏打击乐器,其中唱歌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占有主要地位[19]。音乐课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音乐课内容应该具有多样性、系统性、连贯性,且重点突出、容量适中,尽量与其他教学内容配合。音乐课一般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与结束部分,在组织音乐课时教师要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考虑不同年龄班的特点,设法让音乐课上得生动活泼、具有音乐性和教育意义[20]。音乐课不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唯一形式,除了音乐课外,教师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如利用音乐角、游戏、节日等活动。
在理论研究层面,不少研究者已经认识到儿童艺术教育内容包括艺术欣赏与艺术创作两大方面,儿童美术教育与儿童音乐教育虽然采取分科教学模式,但应尽量与其他教学内容结合。上课是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游戏等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儿童艺术教育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包括艺术能力发展特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观察、欣赏、示范、范例、讲解、游戏、练习等。然而在实践层面,艺术欣赏似乎成为可有可无的内容,儿童美术教育与儿童音乐教育不仅彼此割裂,且与其他教学内容没有关联,上课基本上成为唯一的组织形式,主要采取讲解、示范的教学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