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艺术教育的行文问题与发展

儿童艺术教育的行文问题与发展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过去、现在与未来是一脉相承的。经过对文献资料与访谈资料的反复研读与分析,在众多关于儿童艺术教育的问题中,笔者最终选择儿童艺术研究、儿童艺术教育理论研究、儿童艺术课程、代表性的儿童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重点分析。

儿童艺术教育的行文问题与发展

(1)过去、现在与未来是一脉相承的。改革开放以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是一个连续体,新的发展与变革是在旧有的儿童艺术教育基础之上孕育出来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儿童艺术教育发展具有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因此,后一历史时期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必然以前一时期为基础,而且前一历史时期儿童艺术教育发展的特征在后一时期并没有消失,而是与后一时期新出现的特征处于并存状态。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笔者在论述后一历史时期儿童艺术教育的特点时,没有赘述其与前一时期具有共同点的地方。

(2)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历史是丰富多彩、复杂多样的。经过对文献资料与访谈资料的反复研读与分析,在众多关于儿童艺术教育的问题中,笔者最终选择儿童艺术研究、儿童艺术教育理论研究、儿童艺术课程、代表性的儿童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重点分析。这并不意味着笔者抹杀了儿童艺术教育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而是力图通过集中探讨上述与儿童艺术教育相关的问题清晰而又具体地呈现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状态与脉络。儿童艺术研究与儿童艺术教育理论研究有利于转变儿童艺术教育观念,为儿童艺术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与强劲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儿童艺术教育的基础。儿童艺术课程是儿童艺术教育的核心,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历来是以儿童艺术课程的变革为突破口和核心内容的。所以,儿童艺术课程变革最能反映儿童艺术教育发展与变革的主要轨迹和面貌。本书对于儿童艺术课程的分析主要包括儿童艺术教育目标、内容、组织实施、评价。其中,儿童艺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幼儿艺术学习评价,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评价没有涉及。代表性的儿童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是儿童艺术教育的生动写照,能够体现儿童艺术教育发展与变革的具体样态。

(3)虽然笔者将改革开放以来儿童艺术教育的历史分为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与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三个时期,但由于儿童艺术教育思想发展本身的连续性,有时在论述某一时期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其所体现的思想时,对于研究文献的选取可能超出这一时间段的限定。而且,某一历史时期儿童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另一历史时期可能依然存在甚至到现在仍然存在。过去是问题现在仍然是问题的儿童艺术教育问题可以引发我们对儿童艺术教育发展与变革深层原因的思考与探索。

(4)音乐美术戏剧等各艺术门类虽然拥有各自的独特性,然而同为艺术,其实都具有艺术所专有的某些特性。艺术领域内部各艺术门类教育虽然具有各自的独特性,然而同属于艺术教育,它们的历史演变具有总体艺术教育发展与变革的某些共性。本书研究对象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历史变革,重点不是对各艺术门类教育发展与变革的独特性进行探究,而是力图凸显各艺术门类教育发展与变革的共性,探索总体艺术教育发展与变革的特征与规律。

【注释】

[1]伊芙·邦婷.记忆的项链[M].刘清彦,译.台北:三之三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

[2]滕守尧.艺术与创生——生态式艺术教育概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01.

[3]杜威.艺术即经验[M].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8.

[4]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M].吴柱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序言,1.

[5]本研究中的“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指1978—2010年间。由于儿童艺术教育思想的连续性,故而在本研究中既提及1978年以前乃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儿童艺术教育,也涉及2010年以后至今的儿童艺术教育。

[6]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36.

[7]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M].吴柱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57.

[8]杜成宪,邓明言.教育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50.

[9]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M].何兆武,张文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49.

[10]杜威.艺术即经验[M].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59.(www.xing528.com)

[11]刘晶波,王磊,孙永霞.1996—2006年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选题的状况与分析——基于三所高校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7(9):6-14.

[12]阿瑟·艾夫兰.西方艺术教育史[M].刑莉,常宁生,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译者序言,1.

[13]赵吉惠.历史学方法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121.

[14]侯云灏.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与变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42-343.

[15]杜成宪,邓明言.教育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30.

[16]伊格尔斯.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M].何兆武,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14.

[17]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622.

[18]赵吉惠.历史学方法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146-147.

[19]侯云灏.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与变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8.

[20]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26.

[21]S.肯德里克,P.斯特劳,D.麦克龙.解释过去,了解现在——历史社会学[M].王幸慧,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4-25.

[22]张光鸿.历史的脐带——与韩安贵博士商榷历史分期理论的尺度[J].现代哲学,2000(4):95-98.

[23]杜成宪.20世纪关于中国教育史分期问题的探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3):85-90.

[24]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M].吴柱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6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