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4月,苏格兰的斯特灵降生了一名男婴,这名男婴日后在异国他乡开创了一片梦想的天空,他便是动画史上的不朽丰碑——诺曼·麦克拉伦。年幼的麦克拉伦便已表现出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他的父亲是室内设计师,出于对绘画天然的亲近感,他于1933年将麦克拉伦送往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学艺。在那里,年轻的麦克拉伦初次接触到电影,他很快便在学校里组织了一个电影俱乐部,不知疲倦地观看当时苏联的大师和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人的作品。后来,他在学校的地下室里发现了一个废弃的35毫米摄影机,他将其修好并希望用它来制作自己的影片。在没有镜头的情况下,麦克拉伦开始设想直接在胶片上绘制。他把一些旧的负片泡进水里测试效果并在两个星期之后正式开始了这项实验。尽管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该实验的意义却是重大的,它奠定了麦克拉伦个人风格的雏形。
1934年—1936年,麦克拉伦拍摄了不少16毫米的影片,受到校方和当地电影界的好评。这些实拍电影中大量运用了慢动作和光学特效等技术。1936年的《无尽的地狱》对麦克拉伦来说是一部非同寻常的作品,片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战争和军国主义的控诉,属于他众多作品中为数不多的政治题材影片。
1937年,在格雷尔逊和卡瓦尔康蒂的推荐下,麦克拉伦加入了位于伦敦的英国邮政总局,并与伦莱——另一位直接在胶片上绘制的艺术家一起合作。在此期间,他摄制了两部实拍纪录片并完成了两部动画片,包括著名的《爱的翅膀》(1938年)。本片是麦克拉伦第一次正式采用逐帧手绘的方式制作的影片,由此地正式进入动画界。
在离开邮政总局之后,麦克拉伦曾与伦敦电影中心合作了一段时间,后便移居美国。他于1939年来到纽约时,身上只有300美元。在连续几个月的寻找工作之后,他终于得到了古根海姆基金会的资助,用手绘的方式制作了一批长度都在两分钟左右的动画短片(如《点》与《环》)。这批短片在色彩和声音的运用上非常抽象,而麦克拉伦对合成声音的兴趣更是在《伦巴》(Rumba)这部作品里达到顶峰,那是一部只有音乐而没有任何图像的“电影”。《星条旗》则是一部较为传统的影片,表现了美国国旗的图案并配以当时流行的同名歌曲。
麦克拉伦在纽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与一位抽象电影制作人玛丽·埃伦·布特合作的《幽灵运动会》,不过该片的两位作者都对之不甚满意。同时,约翰·格雷尔逊受加拿大政府委托创立国家电影局,他邀请麦克拉伦前往渥太华继续其事业。在加拿大,年仅27岁的麦克拉伦终于找到了一块他一直寻求的乐土。为了支持加拿大政府号召民众购买国防债券以及阐释侵略战争的危险性,麦克拉伦在两年之内制作了一批带有明确政治目的的短片,例如《胜利的V字》(1941年)、《母鸡跳跃》(1942年)和《美元之舞》(1943年)等。1944年,麦克拉伦与若杜瓦合作了一部剪纸片《云雀》,标志着其实验动画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在为加拿大法语区的观众制作了《划船》(1943年)、《山之巅》(1945年)和《年轻的灰母鸡》(1947年)这三部动画之后,麦克拉伦不仅拓展了其艺术风格,还完善了他自创的两项动画技术:一是在《划船》中出现的模拟镜头在无限空间中不断推进的手法,麦克拉伦称之为“移动变焦”;另一个则是在《年轻的灰母鸡》中使用的单帧叠化变形技巧,麦克拉伦将其誉为“光影混合变形”。
1947年,麦克拉伦决定再次使用直接在胶片上手绘的方法进行创作,不过这次他打算一改以往逐帧绘制的拘谨方式而采用类似中国画泼墨大写意的手法在整卷胶片上一挥而就。在这种创作观念下诞生的第一部片子是片长为4分钟的《D调提琴》,第二部更加完整的作品则是于1949年制作的长达10分钟的《色彩斑斓》,该片获得大量的奖项并得到毕加索的赞许:“终于,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诞生了。”
1949年,麦克拉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来到了中国,他此行的目的是向中国的艺术家们传授有关视觉交流方面的技术。尽管当时麦克拉伦所在的中国四川省是国共两党激烈交战的地方,但他仍然成功地完成了使命并安全地回到自己的国家。1952年,麦克拉伦开始把逐帧拍摄技术运用到实拍影片里。在《邻居》一片中,格兰特·孟罗和吉恩-保罗·拉杜希尔饰演一对曾经友好的邻居,因喜爱一朵长在两家之间的花并且都想占为己有而反目成仇,从发生口角到使用暴力,最后两人同归于尽。片中对人物动作进行逐帧处理后的效果非常令人吃惊,而本片亦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奖。麦克拉伦通过电报得到获奖通知时正在印度出席一个社交聚会,在表示感谢之后他坦率地问了一个问题:“奥斯卡是谁?”
1954年,麦克拉伦制作了《瞬间的空白》,该片是用钉子和刀片在黑色生胶片上加工而成的。在完成《韵律》(1956年)、《椅子的故事》(1957年)和《画眉》(1958年)这三部影片之后,麦克拉伦又再度回到抽象的领域中。《竖线》(1960年)描绘的是线条的舞蹈,从一根分散成两根、四根……并最终变回一根。这部纯粹的几何线条抽象影片采用的是灰白色的背景。不久,他又创作了同类型的《横线》以及《开幕致辞》(1960年)、《教规》(1964年)和《镶嵌图案》(1965年)等作品。麦克拉伦于1967年执导的《双人舞》可以说是他最完美的杰作而且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动画影坛中的上上之品。(www.xing528.com)
1969年,麦克拉伦在他的影片《球体》中首次使用了巴赫的音乐。在此之后,他于1971年发表了《色彩的交响乐》,同时为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带来至上的享受。1972年的《芭蕾柔板》则是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在人脑海中所呈现出的影像用大量的慢动作加以表现。麦克拉伦最后的作品是其“舞蹈三部曲”的终幕——创作于1983年的《水仙花》。由于缺乏创作灵感以及受作者健康因素的影响,该片在很多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如视觉效果缺乏创意、人物性格塑造方面也比较单薄无力等。1987年1月26日,麦克拉伦于蒙特利尔与世长辞。
麦克拉伦的一生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由于他处于受加拿大国家电影局保护和资助的特殊环境之下,从而他的作品充满个性的表现而不是为了生计去迎合大众。从常规的角度来看,麦克拉伦的大多数作品都是没有“意义”的,大部分观众无法理解这种“晦涩难懂”的视觉交流方式。当然,并不是他所有的作品都抽象到只剩形式,《邻居》和《椅子的故事》就是两部短小而寓意深刻的影片,而且在他的一些抽象影片中也充满了比喻和叙事的成分。从麦克拉伦的作品中可以总结出这样一点共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动画不是一种让画面动起来的技术,而是一种描绘运动的艺术;其关注的核心不是你在单幅画面中看到了什么,而是你在连续的画面中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韵律。在我看来,每一部影片都是一支舞蹈,因为电影最重要的元素就是运动,不管你是让什么在动,人也好,物也好,画也好,它们都形成了一种舞蹈。”
我们也许会对抽象电影和音乐,光的律动和音乐的节奏等含义产生混淆。事实上,抽象电影就像交响乐,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不需要任何实质上的“意义”的,并且通常都缺乏叙事和比喻的成分。麦克拉伦的风格属于对音画节奏的统一(甚至可以说是融合)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就像作曲家写总谱一样,他执着地为影片中的人、物和画面都谱上旋律。熟识音律的学者们会惊异地发现,《瞬间的空白》并不仅仅是在黑色生胶片上用钉子和刀片所做的一次有趣探索,整部影片实际上是一曲视觉的爵士乐。黑色的背景、灰白的瞬间、与音乐同步的停顿,甚至是时值只有一帧的闪白,都给人在视觉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旋律感。
和列奥纳多·达·芬奇一样,麦克拉伦的知识面十分广泛,涉及科学、艺术和技术层面。对他来说,艺术上的精进和技术上的开拓同等重要。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麦克拉伦领悟到一个艺术家所具有的想象力来源于其意识深处无法控制的潜意识,而在这种潜意识的推动下,音乐、画面和运动会达到一种完美的和谐。在《色彩的交响乐》这部标志着他的创作趋于成熟的作品中,麦克拉伦便实现了他长久以来所追寻的目标——音乐的节奏就是画面的节奏,亦如莎士比亚所说,“让眼睛去听,让耳朵去看。”麦克拉伦在谈及这部影片时说:“为了能在视觉上让人比较容易接受一些,我并没有把它做成一部黑白片,而且我也希望尽可能地展现色彩的魅力。坦白地说,在制作这部片子的时候,主导我创作思路的确实是装饰色彩的概念,但同时我也考虑到色彩和音乐之间的联系,比如说音高通常与色彩的饱和度有关,而音调则涉及色彩的对比度等。当然,我并没有将色彩与音乐的关系理论化,这些只是我在制作此类影片时的一些基本原则而已。在我做《色彩斑斓》时就是这样,《镶嵌图案》和《竖线》《横线》等也是如此。”
尽管麦克拉伦在电影界是一个孤独的人,但他从来没有忘记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我一直对人性的问题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我十几二十岁的时候,当时我做了一部反战题材的影片《无尽的地狱》。后来,当我在中国目睹了共产党人为我所在的乡村带来的可喜变化之后,我便开始同情这个新政权的种种遭遇了。在我回到加拿大以后,朝鲜战争就爆发了,但我所听到的种种宣传与我所见到的事实有着很大的出入,我发现我被卷入了两种文化的价值观冲突之中,于是我便制作了《邻居》这部片子……我总是对被剥削和被压迫的一方抱有深切的同情。”
对于抽象影片,麦克拉伦是这样解释的:“我一直试图探索抽象的领域……抽象电影就像音乐一样,它不会涉及其本身以外的任何东西……换言之,抽象艺术中的视觉呈现也不会涉及其本体以外的任何事物。”麦克拉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幽默的一面也是不容忽视的,他那种英国式的幽默一直贯穿他的创作始终。例如《母鸡跳跃》里那只没有脚的母鸡,《椅子的故事》中人和椅子充满戏剧性的角逐等。用乔治·萨杜尔的话来说就是:“他那富于诗意的幽默感和简明的笔法使他能够再现动画片先驱埃米尔·柯尔和梅里爱的那种纯朴天真和生动活泼的艺术精神。”
麦克拉伦是一位内省的诗人,一位对电影艺术未知领域的探索者,一位勇于尝试新技术并对几何形态疯狂迷恋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涉及范围是从对人类行为的模仿到对社会问题的阐述,他的艺术目标则是对动画界渐已消失的创造力进行救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麦克拉伦是电影圈中少有的有着极高美学品位和音乐素养的艺术家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