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傻瓜交响曲》系列(1929年出品)
为了增加流动资金,同时也是从奥斯瓦尔多事件中得到教训,在全力保有米老鼠所有权之外,迪斯尼制片厂必须制作其他卡通动画短片,不能只一味依赖单一卡通角色。1929年左右,迪斯尼听取了风琴师,也是《汽船威利号》的作曲者卡尔·托斯林的建议,开始一系列强调音画结合效果的卡通短片的制作,命名为《傻瓜交响曲》。为了尽量扩大它们的国际吸引力,他们设想给这些动画片配上音乐,尽量少用对话。迪斯尼为第一部短片想到的故事线索是:一些骷髅夜间从坟墓里出来作乐。这个故事是根据圣萨恩斯的古典钢琴作品《列神舞》编成的。同样是作曲家托斯林为影片配乐,迪斯尼作原始画,尤伯·艾沃克斯负责初步构思。迪斯尼和尤伯·艾沃克斯在做初步构思时,在图书馆中找到一些伊特拉坎人在墓穴壁上的骷髅图的副本和英国大漫画家罗兰森画的一组骷髅舞作品的复制品。在这些骷髅作品的基础上,尤伯为影片倾入全心进行制作,甚至不愿假手他人。这部动画短片放到今天来看,应该说都是十分特殊的,尤其就迪斯尼的一贯风格来看,《骷髅之舞》(图5-21)摒弃了以故事情节和卡通角色为重的创作路线,另开辟一条着重气氛情调的创作宗旨:让一列骷髅白骨缓缓从墓园爬起,随意舞动。狂乱处,零落的白骨头还不时交错组合。及至黎明鸡叫时,骷髅们方才依依不舍地潜入坟地。有些动画评论家甚至将其动画美学比附于欧洲的超现实主义。
1937年出品了3部《傻瓜交响曲》系列的影片。第三部影片《老磨坊》也是继承了前一部《骷髅之舞》的创作风格,着重气氛营造,不以卡通角色取胜的难得之作,尤其在制作方面有了突飞猛进。他们第一次在电影中使用了多层摄影机设备。工程师利用电影的摄影特技给人眼造成一种视觉幻觉,类似于景深镜头的效果。这部片子为此赢得了学院奖,而这项技术本身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技术奖。该故事的主线,其实只是简单地描述一座老旧的风车及其周围的动物。遭受一场狂风暴雨肆虐后,过渡到遭劫后的萧瑟却宁静的氛围,转折变化相当细腻,耐人寻味。其中开场是由特写拉开的镜头,带出前后景,使之产生错落有致的空间感。影片是首次应用多层摄影机的成功尝试,加上片中运用特效摄影所拍摄的雷池闪电,可谓开启了动画短片的另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风貌。
2.《三只小猪》(1933年出品)
老鼠形象不断完善的时候,迪斯尼为寻找新的灵感,返回了他的童年时代。于是,《三只小猪》(图5-22)诞生了。在这部影片里,情节第一次成为迪斯尼影片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三只小猪》的故事基本上是以叙述为主,而不是什么田园诗剧的形式,最终决定人物命运的还是构成它的性格因素,所以迪斯尼正确地意识到必须找到一种确实能说明美德的方法。它不想用3个相同的角色来加强戏剧感,而是用3种个性来加深其意义。《三只小猪》表明迪斯尼的动画片有了感情色彩。
在当时有一位好莱坞的动画制作者查克·琼斯曾评论说:在美国的动画片中,《三只小猪》是个转折点。迪斯尼的动画片“当初”是让角色的外貌来表现其特性——影片《汽船威利号》里的那个恶棍就是一个丑陋的大个子,男主人公则是个小家伙,而且每个角色的动作都是一样的。在《三只小猪》里,每只小猪的样子都差不多,但它们的表现却是不同的,各有不同的个性。
图5-21 动画片《骷髅之舞》,1929年迪斯尼出品,《傻瓜交响曲》系列短片之一。类型:系列动画
《三只小猪》的主要导演是一位善于处理细节的人物,名叫伯特·麦勒。弗雷德·莫尔由于帮助修改米老鼠的形象有功而受到奖赏,于是被派来绘制3只小猪。绘制大灰狼的是为“普鲁托”这个角色进行形象设计的诺姆·弗格森。影片的配乐还是由卡尔·托斯林负责。音乐由弗兰克·邱吉尔负责,影片中后来被广为传唱的“谁怕大灰狼”便出自他手。
1933年是《三只小猪》发行的第一年,该片的总收入就超过了12.5万美元,成为30年代最受欢迎和最赚钱的迪斯尼动画片。影片的如此成功是出乎意料的,而影片深刻的主题安排却不是偶然的。很多评论家分析:片中的大灰狼无疑成了当时经济大恐慌时代的缩影;3只小猪化险为夷,全力对抗的乐观态度,正中下怀地抚慰和鼓舞了恐慌的人心。
迪斯尼在影片中清楚地反映现实社会的做法,并不是仅仅在《三只小猪》一个影片中出现。早在《米老鼠玩马球》和《谁杀害了知更鸟先生》里,角色们的暴虐就达到了极端破坏的程度,而在现代世界的残酷冲突中,也正有着与此相同的方面。《三只小猪》的音乐引起巨大的轰动,当时放映时常常可以看到观众席中有手电筒在闪动,人们在尽力抄下银幕上的歌词,各音乐出版社争相购买其版权。
3.其他动画明星
图5-22 动画片《三只小猪》,1933年迪斯尼出品。导演:伯特·麦勒。音乐:弗兰克·邱吉尔。造型师:弗雷德·莫尔。类型:动画短片
图5-23 动画片《普鲁托的烦恼》,1930年,普鲁托的形象出现在动画片中。类型:动画短片
随着《骷髅之舞》的成功,派特·伯沃斯趁着迪斯尼和尤伯互生嫌弃之际,与尤伯·艾沃克斯签订合作的合约,以胁迫迪斯尼。在如此情况下,加上公司需要扩张,促使迪斯尼开始招募卡通动画人才。这次招募中,为迪斯尼制片厂赢得了许多动画界的英才,这些人中有的已经在卡通界多年,有的初出茅庐,在日后迪斯尼的发展上,这些人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弗雷德·莫尔于1930年加入迪斯尼制片厂,年仅19岁,几年之后便成为《三只小猪》的造型动画师,30年代中期的米老鼠后来也由他负责,他被公认比较适合画一些天真可爱的角色。汉米尔顿·路斯克,1931年进厂,在进厂之前几乎没有受过任何正规的美术教育。在1934年,负责《龟兔赛跑》中迈克斯野兔的动画,该片获得了当年奥斯卡的最佳动画短片奖,片中的快速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引来专业人士的瞩目。1932年进入迪斯尼的亚特·贝比特,除了参加《三只小猪》和1936年奥斯卡得奖卡通片《乡下表亲》外,最著名的是他为高飞狗增添了个性与血肉。1934年进入迪斯尼的比尔·泰德拉,除了在《饼干嘉年华会》中专职饼干男孩的动画外,《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幻想曲》《小飞象》都有他的贡献。总之,20世纪30年代引进的这批新人,搭配上之前的几位元老阵容,在迪斯尼的知人善用下,为迪斯尼缔造了第一个黄金年代。
伴随着人才的引进,许多米老鼠的同伴,普鲁托、高飞狗和唐老鸭也纷纷在30年代登场。
普鲁托最早出现在1930年的米老鼠卡通短片《上了锁的盗徒》中,之后在许多短片中都出现过,在几乎所有的影片中普鲁托都维持了动物本色,是同时期迪斯尼片厂中不说话的卡通明星。尤其他敏感、神经质、胆小、害怕挨骂的模样,成为当时相当富有角色个性的形象。普鲁托在1941年《普鲁托的烦恼》(图5-23)中的精彩表现,使得影片赢得了一座奥斯卡奖杯。
同样狗出身的高飞和普鲁托比起来,简直就是人模人样。它最早出现在1932年的《米奇的才艺秀》中,随着在各个短片中不断出现,高飞的个性越来越明显,除了呵呵傻笑的标志性表情外,那种笨手笨脚、反应迟缓、容易分心却又自以为聪明的行为,令人发笑。
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卡通明星还有与米老鼠同样声名显赫的唐老鸭。这个形象最早出现在1934年的《傻瓜交响曲》的《聪明小母鸡》一片中,登场的形象是:身着水兵服、头戴水兵帽。只是它的鸭子嘴比现在我们熟悉的造型更长些。接着在《慈善义演》中,唐老鸭的锋芒几乎抢走了米老鼠风采。从此,唐老鸭几乎变成迪斯尼的第二号卡通明星。
4.迪斯尼的第一部彩色片——《花与树》(1932年出品)
图5-24 动画片《龟兔赛跑》,1934年迪斯尼获奥斯卡的最佳动画短片奖。类型:动画短片
图5-25 动画片《三只小猫咪》,1935年迪斯尼出品。类型:动画短片
图5-26 动画片《乡下表亲》,1936年迪斯尼出品。类型:动画短片
此时迪斯尼的卡通王国已见雏形,这一王国的崛起除了奠基于这批卡通角色的塑造之外,迪斯尼本人追求完美的毅力与说故事的才能,更是维持其公司品质的原动力。
从1929年《傻瓜交响曲》系列短片的《骷髅之舞》,到1939年的《丑小鸭》,总共拍摄了60多部短片。迪斯尼很有意识地以一系列卡通短片,作为他实验新技术与试探观众反应的园地。期间的影片几乎年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卡通短片奖。第一部获奖(奥斯卡最佳短片奖)的影片《花与树》——那些花朵随着门德尔松和舒伯特的乐曲跳舞——则有一种纯美的田园气氛,影片富有创造地使用了色彩,因而容易被一个渴望显示健康的、符合道德规范的家庭娱乐节目的行业选中。这一时期获得奥斯卡短片奖的除了1932年的《花与树》,还有1933年的《三只小猪》、1934年的《龟兔赛跑》(图5-24)、1935年的《三只小猫咪》(图5-25)、1936年的《乡下表亲》(图5-26)和1939年的《丑小鸭》(图5-27)。连续6年获得奥斯卡影片奖的纪录是任何导演从未达到过的。1938年,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耶鲁大学都授予他名誉学位。1939年,纽约首都艺术博物馆终于承认他的艺术作品的完美,从他的影片里选取了一幅水彩画原作予以陈列。
1931年迪斯尼开始考虑拍摄彩色动画片时,他的动机是不难理解的。在《汽船威利号》上映引起轰动的两年中,制片厂的票房收入达到高峰,一直很平稳。此时迪斯尼基于商业上的考虑,需要再进行一次技术上的革新,以使他的影片更受欢迎。对于色彩技术的运用,就像音响一样,早在迪斯尼首次使用以前就已经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存在了多年。早在1919年,布雷就完成了关于彩色的尝试,制作了一部彩色动画片《托马斯猫的初演》,比《花与树》(图5-28)早11年。《托马斯猫的初演》首次放映时采用过一种叫作“布鲁斯特着色术”的方法,不久又被放弃了,原因是费用太高以及胶片寿命短。随着色彩技术的提高,发展了二色染色法并在某些影片中成功地运用,例如在1926年上映的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的《黑海盗》,同样由于成本太高,制片商没有兴趣,因此这项技术尚未得到推广。
图5-27 动画片《丑小鸭》,1939年迪斯尼出品。类型:动画短片
图5-28 动画片《花与树》,1932年迪斯尼出品,世界第一部彩色动画片并获得奥斯卡短片奖、类型:动画短片
在1932年,色彩技术人员把三原色结合在一起涂在3条负片上。这种方法并没有马上得到运用,直到1935年“Becky Sharp”影片公映的时候,这项技术才真正地运用到电影中。这种方法适用于动画影片。迪斯尼不顾其他人的反对,决定与泰尼柯勒公司签约,研究泰尼柯勒公司尚未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命令把《花与树》的全部黑白底片都刮掉,重新采用彩色拍摄。(www.xing528.com)
影片的良好票房并没有使迪斯尼制片厂有所盈利,因为生产成本和为改善拍摄彩色动画片的方法所进行的研究费用增加了。这项技术使动画片进入了新纪元,同时也给绘画带来了新问题。在使用颜色之前,清晰的人物造型是很容易做到的,因为用深线在浅色的背景下勾勒出的人物是很清楚的。有颜色之后,要求主体颜色和背景颜色调和,这样从视觉上才能使主体突出。红色的形象在浅紫色的背景下就会使人看起来不舒服,绿色的人物站在绿树前面就会消失在绿叶当中。这些问题的解决一般都是通过让人物颜色鲜艳,让背景发灰的方法来解决的。
第一部获奖(奥斯卡最佳短片奖)影片《花与树》上映于1932年。创作者根据人物的角色色彩,富有创意地使用了色彩,从而使影片在影像上向观众交代了戏剧性的人物设置。
5.20世纪30年代前期的艺术风格
迪斯尼这一时期影片的总体倾向是采用健康的、符合道德规范的主题,因此电影节的评委会还向迪斯尼的一部被提名的短片《米老鼠的孤儿们》颁发了特别奖。这个额外的特殊奖是第二次授予一个电影制片人,第一次的得奖者是查理·卓别林。
随着色彩在系列影片《傻瓜交响曲》中的运用,这一元素变得越来越丰富。影片中的角色在飞翔、跳舞、奔跑或转化为另一种样子时,色彩随之变化,表现出凶恶的、愉快的、欢乐的气氛;或者只是装饰性的色调,但常常是随着每一个情绪的发展改变成为一种新的色调,并且随着形象和声音而变化。同时,迪斯尼对于各种电影技术的运用与同时代的其他导演相比,显得极为突出。
他的影片对于摄影机的运用非常灵活,机器时而自上而下,时而推移,远距离摄全景,时而急剧上移,跟踪拍摄,时而跳跃或用种种在当时其他制片厂里并不可能使用的运动动作进行拍摄。
他不欣赏在影片中运用声音的手法仅仅局限于对白,比较早地意识到电影中的声音不应是狭隘的。在他的影片中,能把人们从来没有听见过的各种声音构成一个非现实世界,有时这种效果是用几种实际的音响加以混合制作出来的。有时候是用长短不同的几种光波综合起来,印在声带上,从而产生在自然界里不存在或不能达到的不同强度的音调。动画艺术的高度假定性和夸张性,决定了在这样一种形式的艺术作品中,运用色彩不是依靠形象的真实色彩,是依靠制作者的想象力。既然具有假定性,凭借迪斯尼制片厂动画师们的想象力,他们冲破了以模仿自然色彩来局限自己的界限,变得更为自由、更为随心所欲。由于早期动画对于动画的理解除了主要集中于让影片中的人物动起来之外,还受到早期故事片鼻祖梅里爱对于电影理解的影响,主张魔幻,这恰巧是动画的特性展示。在迪斯尼这一时期的动画片中,动画师们任意地把影片中的各种角色加以变化,他们利用技术手段使作品在形式较单一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做到变化万千。
参考资料
1.“维它公司”,华纳公司的前身。
2.停格拍摄:作者画一幅画用摄像机拍摄下来,最后拍摄的影片剪接在一起,一格就是一幅画。
3.“戏法影片”:表现画家本人表达速写的过程。
4.《迷人的图画》,动画的雏形得以展现。
5.《一张幽默有趣的脸》影片是最早使用剪纸方法的作品。
6.剪贴剪纸手法也是把影片中人物的身躯和手臂分开来,以节省逐格重画的工序。
7.鲁宾广告事务所:是一家专为大公司“格雷”广告事务所出的广告和商品目录作插图的小公司。
[思考题]
1.美国第一部动画片的片名、内容是什么?哪一年由谁创作的?
2.简述美国动画开创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3.迪斯尼的米老鼠原型是根据哪个形象改变的?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名称是什么?
4.第一部彩色动画片的名称是什么,是哪一年创作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