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发展历程和优化措施

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发展历程和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后特伟随爱人来到东北电影制片厂,本来是为养病的他,又由于美术的机缘,搞起了动画片。作为中国动画片的发源地、我国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上海无论人员还是技术,都会成为中国动画片繁荣发展的基地。因此,申请很快得到批准,1950年3月,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迁往上海,归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成为特种片组的一部分。

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发展历程和优化措施

1.人员扩充

东北电影制片厂卡通股渐渐增加了许多新的力量,不断成长。到1949年7月,卡通股改组为美术片组(组长是特伟和靳夕),人员逐步扩增为20多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为中国动画事业奉献了最好的年华甚至毕生的心血,堪称中国动画界的元勋。

2.漫画家特伟的加入

美术片组组长特伟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进入动画这一行。特伟原名盛松,1915年生于上海,20岁时已经学会画生动的政治讽刺漫画,多用以反映当时的国际时事。他的漫画作品频频见诸报刊,从那时起,“特伟”这个笔名就伴随着他。战争年代,特伟以手中的画笔作为武器,向残酷的侵略者和反动的独裁者发起挑战。1947年,特伟在香港参与组织了具进步意义的活动“人间画会”,并于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当时新中国第一次“文代会”。会议期间,他得了严重的胃病。会后特伟随爱人来到东北电影制片厂,本来是为养病的他,又由于美术的机缘,搞起了动画片。

3.儿童文学家靳夕的加入

与特伟一样在“文代会”结束后被选派去东影厂美术片组的还有儿童文学家金近和来自部队的文艺干部靳夕。靳夕从1937年开始在八路军部队从事文艺工作,他擅长的是木偶片的拍摄,自从进入动画这一领域起,在之后近半个世纪时间,他拍摄出了许多优秀的木偶电影。(www.xing528.com)

4.美术人才引进

除了特伟、靳夕和原卡通组的几名成员,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美术片组吸引了许多新人加盟。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的王树忱,他的民族艺术功底扎实,喜欢讽刺、幽默的动画片。这些特点,在他掌握了动画规律、成长起来以后所导演的许多动画片中都有鲜明体现。1949年从东北青年文工团转入动画界的导演何玉门,对艺术的整体认识深厚,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他执导的影片,往往风格与主题结合得很好。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人都在内涵博大的动画片领域找到了抒发、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5.计划南迁

成立伊始的美术片组在想进一步扩大实力时遇到了一些客观障碍。经过思索和讨论,特伟决定向上级汇报,将美术片组迁往上海发展。严定宪回忆说:“特伟当组长后,认为搞动画片还是到上海来比较好,因为上海各方面接触的面广,画家也比较多。而且他比较熟悉漫画方面的东西,上海底子比较厚,因此他提出把这个组搬到上海。”作为中国动画片的发源地、我国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上海无论人员还是技术,都会成为中国动画片繁荣发展的基地。因此,申请很快得到批准,1950年3月,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迁往上海,归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成为特种片组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