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0月,中国的两个电影制片基地几乎同时成立,分别是延安电影制片厂和东北电影制片厂。后者建在黑龙江省兴山县(今鹤西市),在此,中国动画事业开始有了新的发展。东北电影制片厂前身是东北电影公司,是在日本侵占东北三省期间在长春成立的“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的基础上改建起来的,当时的“满映”从事故事片和新闻纪录片的创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团结在长春“满映”的爱国职工,组织了东北电影工作者联盟,针对日寇和国民党特务对电影资料和电影设备的掠夺,于1945年成立了东北电影公司,1946年4月中国共产党接管满映,但时局发生变化,内战扩大,国民党军队占领了四平,逼近长春,电影厂根据上级指示,迁往黑龙江省兴山县。首任厂长舒群,不久,由我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袁牧之继任厂长,当时的人员主要由延安和原来满映剩下来的一些搞电影制作的老技师组成。他们冒着枪林弹雨,摄制了大量的战争新闻片(如《民主东北》),这在今天都成了宝贵的史料。为拍这些影片,一些优秀的摄影师(如张绍柯、杨荫莹和王静安)牺牲了。那时东北电影制片厂主要担负的任务是为战争服务,要拍很多纪录片,同时还要发展队伍,东影就到各类学校里面去招生,那时候东影厂并没有特殊去招收动画片的制作人员,而是通过爱好去选拔人才,东影从1946年开始招收过三期宣传班,这批人后来都成为电影创作的骨干。段孝萱(原上海美影厂摄影组组长)回忆说:“那时是解放战争时期,在兴山时东影因为要扩大,第二期训练班来招的时候,我被录取了,那时我才14岁。在训练班学习三个月以后就毕业了,厂里根据个人的爱好特长来分配,我喜欢画画,就被分配到电影制片厂美工科的卡通股。”当时在东影厂里,动画制作属于美工科,美工科里边有四个股,一个是设计股,设计股是故事片的背景设计、布景设计;第二个是特技股;第三个是美术股,写一些片头字幕;还有就是卡通股,卡通股就是搞动画。
1955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改名为现在的长春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不仅是电影生产地,也是电影人员的培训地。1960年—1962年,该厂还成立过电影学院,后来撤销了。长春电影制片厂是全国最大的电影制片厂之一,有自己的洗印厂和电影乐团。
1.生产条件简陋
当时的东北电影制片厂条件十分简陋,由一所原来日本建的小学改建而成,共有8个技术车间,唯一的摄影棚则改建自一所未完工的电影院。段孝萱回忆说:“当时是白手起家,什么都没有,真的是一穷二白。当时那个工作坐的凳子都是布景板(长的木板)搭起来的,你站起来我那边就要撅起来,所以我要站起来就要和其他人打招呼,而画动画的笔、纸什么的全部都是到哈尔滨旧货市场杂货店里面买,哈尔滨也是刚刚解放,有些材料买不到,所以自己还要做胶水、做颜色,而温度湿度计,好不容易在旧货店觅得,这支毛发结构的仪器里,毛发只剩下细细两根,所幸尚可修理。黄种人的黑发灵敏度较低,不合用,幸而哈尔滨有不少俄罗斯侨民,通过一位俄罗斯金发少女赠送的头发才修复上。如此种种,这才为制作动画片创造了必要条件。”虽然设施朴素,尽管确立的是“以生产新闻纪录片为主”的方针,成立之初,东北电影制片厂还是为多种类型的影片试制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包括纪录片、故事片、美术片、科教片和译制片。负责动画片生产的是东影厂技术处美术科的卡通组,当时只有三个人:组长持永只仁(中文名字为方明),组员势满雄、赵明。
2.创作目的明确,题材多样
比较起之前的中国动画片,东北电影制片厂在技术上相对成熟,创作题材选择新鲜。这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密不可分。整个东北电影制片厂将工作方向明确定为“为工农兵服务”,而其生产影片的目的,更多的是为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服务。所以这一时期的动画片担负了和其他类型影片一样的使命,不是用来娱乐或收益,而是成为教育人民、激励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在内容和主题上是以宣传进步思想为主。具体到表现形式,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考虑到动画片的特性及其与漫画的联系,将剧情编排得引人入胜,充满讽刺意味;人物造型,尤其是反面角色,大胆夸张,形象和动作都极为丑化,很接近政治讽刺漫画。在单线平涂的动画片中,这一点尤为明显。卡通组开始制作的第一部动画片名为《蒙着眼睛的驴》,但因突然接到为苏联电影配音的任务而中断。
图3-1 动画片《皇帝梦》
3.动画分工简单(www.xing528.com)
那时绘画动画的分工简单,主要是根据个人的绘画水平。当时除了生产动画片之外,还要配合民主东北新闻纪录片,将前方拍摄回来的战争片和新闻片画上图解箭头的动画,比如战争形势的进展等。
4.讽刺题材的木偶动画片《皇帝梦》
1947年,一段30秒的动画被穿插在秧歌片《翻身年》中,是一段木偶片(改编自毕君武的漫画《徒劳无益》),讽刺美国当局对蒋介石政府徒劳无益的“援助”。这应该是东北电影制片厂卡通组的第一部成品,尽管它还不是被当作完整的影片播出的。1947年11月,政治讽刺题材的木偶片《皇帝梦》(图3-1)摄制完成。这两部影片是新中国最早的木偶影片。片中的偶像都是由木头做成的关节人偶,并且由“东影”党支部书记陈波儿做编导。《皇帝梦》片中的造型是动物,其实质内容是讽刺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在美国指使下召开伪国大的史实。采用傀儡戏的夸张手法,揭露国民党政府的黑暗和腐败。在一座木偶戏舞台的后台,国民党领袖正要粉墨登场,一个帝国主义特使带着飞机大炮匆匆赶来,并以这些武器与这位领袖换取了中国的主权。于是这位领袖便登台亮相,共演出四出戏。第一出:“跳加官”,讽刺他们用漂亮的词句粉饰现实的两面手法。第二出:“花子拾金”,为小丑自白,即让他们在公众面前自我剖白。第三出:“大登殿”,嘲弄他们利用召开“国民代表大会”的手段,实现登基称帝的目的。此时皇亲国戚们纷纷上殿庆贺,结果为了一根骨头争吵成一团。第四出:“四面楚歌”,那位领袖正在命令增加苛捐杂税时,探子接二连三地报告各方面失败的消息,这时人民反抗,战火四起,这位领袖终于烧得焦头烂额,奄奄一息。帝国主义的又一个特使急忙赶来给他注入强心剂,但也无济于事。那位登基称帝的领袖不过是做了一场皇帝梦。本片是新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木偶片。该片用中国戏曲演出的传统方法,逐场描写了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打内战、签订“中美商约”、召开伪国大等场面,影片最后逼真地反映了国民党政府当时面临崩溃的状况。此片不仅效仿了京剧场面,更配以戏剧乐曲、唱腔,很有中国特色。持永只仁担任《皇帝梦》的动作设计和摄影。
5.单线平涂动画片《瓮中捉鳖》
1948年,卡通组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为卡通股,同年12月,人员得到补充的卡通股摄制完成了一部10分钟的单线平涂动画片《瓮中捉鳖》。影片结合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的发展形势,将溃退的国民党部队比喻为瓮中之鳖,只能束手待毙。这部短片想象力很丰富,夸张巧妙,节奏明快,动作设计流畅,达到颇为复杂的程度,绘画工作量很大,仅原画和动画稿就达8300多张。
6.动画导师持永只仁(方明)
东北电影厂制片的环境,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算优越,障碍重重。但是在那里却产生了一种新的动画片——政治讽刺动画,使中国动画在内容和趣味上有了新的发展。中国传统的一些元素同样得到继承,如木偶艺术、戏曲艺术等。在技术上之所以能迅速达到制片水准,日本动画艺术家持永只仁功不可没。这位日本动画艺术家回国后,致力于木偶片的创作,带动了日本偶动画的繁荣。他本人自在东北电影制片厂创作后便与中国动画结缘。段孝萱回忆说:“他不仅教速写、素描、背景设计、原画、动画,还教在赛璐珞片上描线、上色、调色、摄影、剪接,乃至影片放映等,美术影片的每道工序、每一环节,他都从头教起。在教学中,又倾其所能,无丝毫保留。我不仅从他身上学到动画的本事,还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必须把日本侵略者与日本人民分开,在日本人民中,不仅有对华友好人士,还有如先生这样的同志。”在“文革”中,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接见日本中国通讯社访华团时,周总理对持永只仁说:“中国动画片是中国电影事业中,找到了自己独有方向的、比较卓越的部门。”东影美工科卡通组合并到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组后,持永只仁任美术片组的总机师,他仍然像在东影那样勤勤恳恳工作,诚心诚意育人,直到1953年离华回日本。他回日本后,始终从事日中友好事业,一度还曾受聘于北京电影学院任教。尽管今天持永只仁先生已去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奖项还在鼓励着中国年轻动画制作者不断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