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于识别人才的慧眼。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人才的传统和习惯,鲍叔牙荐管仲、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拜见诸葛亮、宗泽荐岳飞等动人事例,至今还在人们中间流传,宋朝的政治家和改革家王安石把人才称为国家的栋梁,他说:“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王临川全集》卷64,第402 页)社会主义事业所需人才之多,质量之高,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时代,各级领导者都要有爱才如命、求才若渴的思想。要养成尊重人才的习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发现和培养一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并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发现和培养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因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美国南北战争时的总统林肯任命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只看见他运筹帷幄,决战千里之外的能力,并不注意他那嗜酒如命的毛病。现实生活中的人,总是有缺点的,倘要所有人“样样都是”,其必然是“一无是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这是识别人才的重要的原则。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大公无私的精神,从党和国家的大局出发,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
不仅要善于发现人才,还要善于用人。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一个人是学术权威,善于科学研究,应分配到科研单位才能发挥作用。而如果让他去当什么领导,就发挥不了他的作用。如果一个人有管理才能,就应当让他去从事具体的管理工作。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势必造成人才的浪费。因此,领导者要做到知人善任,才能使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王安石说:“唯圣贤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王临川全集》卷10,第52 页)这话很有道理,不知人才的轻重而乱用人才,是领导者的失职。
2.容纳各种人才的宽阔胸怀。宽容大度是领导者的一种美德。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就形象地说明领导者的度量要大。明朝的朱元璋做皇帝以后,深知容纳各种人才的重要性,他曾给他出家当和尚的安徽凤阳县龙兴寺的大肚弥勒佛像的两旁送来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士;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朱元璋本是元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但他做了皇帝之后,仍然起用元朝有才能的官吏和人才。他提出“不以前过为过”的政策。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卓越的人物也都表现了用人的度量。曹操任用曾写檄文骂他祖宗三代的陈琳,魏征曾经帮助太子李建成反对唐太宗,但唐太宗仍然任用他为大臣。这些历史经验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www.xing528.com)
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者,社会主义的领导者,更应具有罗织各种人才的宽宏的度量。在延安时期,陈云曾提出“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陈云文选》(1926—1949),第44 页]的十二字方针。这里“气量大”,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大的胸怀,毛泽东同志曾号召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对我党历史上曾犯过“左”倾、右倾错误的人,采用团结的方针,使他们能够心情舒畅地工作。周恩来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提出我们应当画一个大的圈子把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在精神上要有这样的气概,把能够争取的人都争取过来,不搞小圈子主义,把自己孤立起来。作为社会主义的领导者,要豁达大度,宽宏大量,敢于用比自己强的人,正确处理领导与群众的关系,赢得群众的信任。新中国成立以后,刘伯承同志曾任军事学院的院长,敢于起用那些懂得军事理论的专家给我们的高级将领上课。有些人不服气,说败战将军给常胜的将军上课是不对的,甚至罢课。刘伯承知道后认真地进行了批评教育,提出我们要尊重科学,尊重人才,更要尊重老师。现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要向那些懂科学、会管理的专家学习,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老老实实地学习,恭恭敬敬地学习,要尽量吸收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
3.广泛的社会活动能力。各级领导者应当成为有广泛社会活动能力的活动家,而不是“书生型”的领导人。只有通过广泛的社会活动,才能获得各种信息,团结各方面的人才,搞好本单位与外单位的协作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