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要适度的思想,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上的,是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科学结论。
1.适度是实事求是思想的具体运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既有“左”的思潮,也有右的思潮。不论是哪种思潮,都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们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邓小平一再声明他是“实事求是派”,要有“左”反“左”,有右纠右。他说:“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第118 页)
2.适度是按经济发展规律办事。长期以来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不十分清楚。最大的问题是忽视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本质特征。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一再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共产主义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社会。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只有把发展生产力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当作中心环节,不论发生什么样的风浪,都始终扭住不放松,扎扎实实地干几十年,把我们的生产力、综合国力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一步;要采取一切可以采用的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和技术等,大力发展生产力。因为发展生产力,“这是民族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时代的要求”(第357页)。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就是力争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曾指出经济的规律是波浪式前进。邓小平把它具体化为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这就便于理解和操作。国外的经验以及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的政策和方法对头,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是可以做到的。
3.适度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关系。要保持经济适度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快与慢、质与量、开与关的关系。在我国四十多年的经济建设中,不仅有快与慢的种种议论,而且也有沉痛的教训。从我们主观愿望上说,总想越快越好。但经济发展受种种因素限制,不能仅凭热情蛮干,也不能爬行,必须“要紧紧抓住合乎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一条”(第261 页)在稳中求快。质和量是辩证的统一,在经济建设中要注意事物的数量,如每年递增的百分比等;同时也必须十分重视事物发展的质量,注意事物的效益。如果没有质量和效益,经济增长的数量再大也是空的。我们经济发展的效益好不好,应当以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为标准,以此来衡量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www.xing528.com)
世界本来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与世界各国就有一种割不断、隔不开的联系。在进行经济建设的时候,尤其需要开放,加强同世界各国的联系。邓小平说:“我们的方针不是收,而是继续放,也许今后要放得更大。”(第114 页)但开放不是“全盘西化”,对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不能开放,而是关。决不允许这些腐朽的东西来腐蚀我们的心灵,破坏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