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约871—989),字图南,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自幼喜欢读《易经》,大约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号称扶摇子。后唐长兴元年至三年(930—932年),曾举进士不第,隐居修道。与华阴道士李琪、关西逸人吕洞宾、终南山道士谭崤为友。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周世宗召见,问其黄白之术。他说:“陛下为四海之至,奈何留恋黄白之术呢?”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他曾两次入朝,建议宋太宗招贤纳士,去佞臣,轻赋税,重赏三军,受到重视。他精于《易学》,著有《指玄篇》81 章、《三峰寓言》、《高阳集》和《钓潭集》等。
在他的《易龙图序》中承认《河图》出自伏羲时代,并指出《河图》主要数字的位置。陈抟在此文中只讲《河图》,没有讲《洛书》。他肯定《河图》在伏羲时代,在“太古之先”,大约在距今15000—8000年以前。伏羲据《河图》以画八卦之后,孔子曾列出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等九卦。这九卦都是乾坤变化而来,为什么只列九卦,而没有乾坤呢?是否列出这九卦自然也就知道乾坤了?
图一 《河图》
图二 《洛书》(www.xing528.com)
《河图》是天垂象,在《河图》之中的符号和数字结构严密,“的如贯珠”,“累累然如系之缕”,好像天空中的星星一样,东、西、南、北、中有秩序地排列着,而且不能乱,如果乱了,就构不成图了。
李之才(?—1045),字挺才,青社(今山东益都)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登进士第,曾任获嘉县主簿、共城(今河南辉县)令、孟州司户参军、泽川(今山西晋城)签书判官等职。他向穆修学习易学,继承了陈抟先天图的思想。在其任共城县令时,闻在百泉学习的邵雍好学,多次造访其庐。他对邵雍说:“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邵雍对曰:“幸受教。”(《宋史·道学一》卷427《邵雍传》)于是邵雍拜李之才为师,学习《河图》、《洛书》、八卦等思想。李之才在陈抟和邵雍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