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从杨时开始,是如何传到朱熹那里的呢?全祖望在《诲翁学案序录》一文中说:“自龟山而豫章为一传,自豫章而延平为再传,自延平而朱子为三传。”(《宋元学案·诲翁学案上》卷48,第1459 页)这种说法基本可考,现按这个线索,叙述从杨时,经过罗从彦、李侗,再到朱熹的师生传递的过程。
罗从彦(1061—1135),字仲素,南剑州(今福建南平)人。他既拜见过程颐,又长期以杨时为师,故有“抠衣侍席二十余载”之说。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罗从彦“闻同郡杨时得程氏学,慨然慕之,及时为萧山令,遂徒步往学焉”(《宋史·道学二》卷428)。杨时也认为“惟从彦可与言道”。在弟子千余人中无及从彦者,被后人称为“独得杨时之传”的人。
李侗(1091—1163),字愿中,号延平。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人。“年二十四,闻郡人罗仲素传河洛之学于龟山,遂学焉。”(《宋元学案·豫章学案》卷39,第1278 页)他在拜见罗从彦以前曾写了一封拜师信,其中谈到孔孟之后无真儒,程伊川得不传之学,1500年之后,杨时又是二程的得意门生,要想学到真儒,只有向杨时的得意学生罗从彦学习。后人又认为李侗“真得龟山法门”。(www.xing528.com)
朱熹(1130—1201),字元晦、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5 岁在其父朱松的教育下读《孝经》,读后认为世人应该如此。14 岁,其父朱松逝世,朱松和李侗是同学,临终前,嘱咐其向李侗学习。朱熹也认为李侗“姿凛劲特,气节豪迈”。“及其酬酢事变,断以义理。”(《宋史·道学二》卷428)。另一种说法是朱松临终前嘱咐朱熹向刘正仲、胡原中和刘子翚学习。这三人都是二程之后,被囚禁之时自学理学成才的。不管向这四人中谁学习,都是学习理学是可以肯定的。朱熹后从父友刘子翚迁崇安、考亭居住,并向上述几位先生学习理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史有“程朱理学”之称,可见朱熹在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