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国先治身。治国先治身,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贯思想。就是说治国先治身,“己不正不能正人”。在《列子·说符篇》中通过楚庄王与隐士的对话,说明了这个问题。“楚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曰:‘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列子·说符篇》第95 页)这就强调治身的重要,只有身治好了,国家才能治理,才不会乱。在《杨朱篇》中讲了郑子产为郑国相,三年大治,人民喜欢,四周的各诸侯国也都怕他。但子产的兄长公子朝好喝酒,家内聚酒千钟,其弟公子穆好色,家内美女成群,受到邓析的批评,说子产不会治家,就反映了这种思想。
(2)重义轻利。重义轻利,好行仁义,也是儒家的重要思想。在《列子·说符篇》中,“子列子曰:‘桀纣唯重利而轻道,是以亡。幸哉余未语汝也。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强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为鸡狗禽兽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列子·说符篇》第89—90 页)这一段话,不仅说明了仁义的重要,而且也告诉人们要重视仁义,不重视仁义的人,就同鸡狗禽兽一样,不但得不到人们的尊重,而且会像桀纣一样遭到灭亡的命运。
(3)重才任贤。治理国家需要人才,没有人才就没法治理国家。儒家重视人才的选拔,在《说符篇》中强调了人才的重要。列子说:“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列子·说符篇》第90 页)就是说自己是人才还不行,必须知道人才的重要,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他在《力命篇》讲了鲍叔拼命荐管仲的故事。“鲍叔牙谓桓公曰:‘管夷吾能,可以治国。’桓公曰:‘我仇也,愿杀之。’鲍叔牙曰:‘吾闻贤君无私怨,且人能为其主,亦必能为人君。如欲霸王,非夷吾其弗可。’”(《列子·力命篇》第69 页)齐桓公接受鲍叔牙的建议,任命管仲为齐国的宰相,使其国得到治理,终于成为五霸之一。人才是重要的,但不只是需要个别的人才,而是需要一大批人才才行。晋国有一个人叫郄雍,他善于识别盗贼,晋国的国君很高兴,以为有了郄雍,晋国就可以无盗贼。但后来盗贼联合起来把郄雍杀了,于是盗贼重新出现。这时晋国的国君才认识到“君若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列子·说符篇》第92 页)。需要成批的人才,国家才可以得到治理,庶民才可以得到平安。(www.xing528.com)
(4)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列子在《天瑞篇》中说,孔子游泰山时,在郕之郊野发现一个人叫容启期的,他鼓琴而歌。孔子问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说:“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列子·天瑞篇》第6 页)这里讲的三乐,不管对否,但他承认万物之中人为贵的思想却是可以肯定的,这是儒家的“君轻民贵”思想的反映。
(5)宿命论。宿命论,也叫命定论,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的保守思想,是儒家和道家都有的思想。他们认为人的命运好坏都是天定的,人的主观努力是没法改变的。在《论语》中有“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在《庄子·人间世》有天命是天大戒之一,他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庄子集解》第71 页)这些言论充分说明了宿命论的重要内容。在《列子·力命篇》中也继承与发扬了这种保守的传统思想。列子说:“生生死死,非物非我,皆命也,智之所无奈何?”又说:“不知所以然而然,命也。今昏昏昧昧,纷纷若若,随所为,随所不为。日去日来,孰能知其故?皆命也夫。”(《列子·力命篇》第71、72 页)这都是传统宿命论思想的充分反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