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廷相的政治思想与边疆稳定》

《王廷相的政治思想与边疆稳定》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王廷相的经历中,可知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明朝的中央或地方做官,他对明朝的政治弊病有深刻的了解,他的不少文章和奏疏都表现出整顿吏治、改革弊政的决心,所以他的政治思想是很丰富的。明嘉靖二年,在《齐民要术序》一文中提出“立政之本存乎农”[《王廷相集》(二)第407 页]、“农困,国之疹也”[《王廷相集》(三)第793 页]的重要思想。所以,王廷相改流归土的思想稳定了边疆。

《王廷相的政治思想与边疆稳定》

从王廷相的经历中,可知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明朝的中央或地方做官,他对明朝的政治弊病有深刻的了解,他的不少文章和奏疏都表现出整顿吏治、改革弊政的决心,所以他的政治思想是很丰富的。

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王廷相在《呈盛都宪公抚蜀七事》中说:“窃以衣有首领,举其领则众体顺;罟有大纲,提其纲则众目张。故论天下之事,当自其大且要者先治,虽无目前之益,而有悠久之效。”[《王廷相集》(二)第459 页]也就是说,治理四川一个省,同治理一个国家一样,要抓住“大且要”的东西,就是提纲挈领。他在《慎言·御民篇》中说:“何为纲纪,居重以驭轻,督内以治外,柔夷以绥夏也。是故有六官率属焉,有省道敷政焉,有郡县分治焉,有王使廉察焉,边镇防御焉,有羁縻之夷捍弊焉。六者总之为纲,维之为纪。”[《王廷相集》(三)第782 页]他把中央的总治与省、郡、县的分治,少数民族的治理和边防的防御等,作为治理国家的纲纪,只要抓住这个纲领,就可以治理国家了。

大权独揽,不可旁落。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八月,他在《议太子监国事疏》中说:“夫天子者天下之主,必须总揽乾纲,万机独断,然后可以明通海宇,威慑华夷,而永享太平之盛治矣。”[《王廷相集》(四)第1355—1356 页]在王廷相看来,权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作为一国之主的皇帝,必须大权独揽。从历史上看,汉有吴荆之乱,唐有方镇割据之乱的教训,所以下权偏重不可不防。要防止“大权旁落”“尾大不掉”的现象发生。

量才授职,取其所长。王廷相在《公荐举以备用疏》《灾变自陈疏》两文中说明了用人的重要、用人的标准和用人的方法等。他说:“自古人君行道致治,未有不以求贤为急务也。”[《王廷相集》(四)第1356 页]“且方今之所最急者,在得众贤以共济也。”[《王廷相集》(四)第1367 页]有了人才,就可以治理国家,消除灾害,打败内外敌人。他说:“亦谓贤者,要在心行纯正,经术疏达,能通乎治乱安危之机,不迂不阿而以时措之,又能诚心事主,不为身家,无患得患失之图,绝非道非义之取。斯人登于朝,必能尽忠辅世,以正率物,乃于治理有裨益。”[《王廷相集》(四)第1356—1357 页]他在荐举吕江峰时指出:“诗文吾所素好,然须政事兼长,方是全才。”(葛荣晋:《王廷相学术编年谱》第255 页)这里讲的文化标准,就是诗文好,经术疏达;道德标准就是诚心事主,不为身家,不患得患失,不义之财不取,从政能力强,通治乱安危之机。用人的方法,取其所长而用之。心有计虑,可使其去理财;有谋略、有胆量的,可使其管兵,有决断之明的,可使其管法律;精深明确、识微达变的,可使其当顾问;勤敏不懈者,可使其管理具体事务。不可以备用人,方是善政。(www.xing528.com)

扶植农桑,不失民心。明嘉靖二年(1523年),在《齐民要术序》一文中提出“立政之本存乎农”[《王廷相集》(二)第407 页]、“农困,国之疹也”[《王廷相集》(三)第793 页]的重要思想。要想益国富民,就要以农业为主为先。只有农业搞好了,农民才能有衣穿有饭吃,国家仓库内才能有储备的粮食。为了不误农业生产,他多次提出减免赋税,不误农时,农忙之时要让农民及时耕种,凡是误了农时的农业官吏和地方官吏,要视其错误大小,给予惩罚。为了不失民心,要储粮备荒,设立义仓,吸取隋、唐、宋三代的经验,每20—30 户设立义仓一个。禁止盐贩,但对那些肩挑背负的贫民,以卖盐换米度日的人,不以盐贩对待。

不畏权贵,反对贪污。明嘉靖年间,严嵩执政,贿赂公行。王廷相在《狮猫述》文中说,西域的狮猫好看好玩,不捉老鼠,有狮猫也有狮臣。他说:“吾观于狮猫,而知国有狮臣焉。容悦陷媚,色相之可爱也。贪贿嗜势,窃食之才也,沓沓怠缓,捕击无能也,嫉贤妒才,群筮非类也。有一于此,足以蠹国。人主知爱而不知恶,知恶而不知屏,则贤路关格,奸究蟠居。朝无君子,而国事日非矣。”[《王廷相集》(二)第452 页]他认为狮猫就像唐朝李林甫、卢杞一样,祸国殃民。明朝当时官邪风坏。一是贪污腐败,贿赂公行。明嘉靖八年(1529年)六月,他在《天变自陈疏》中说,明朝的贪污有几个特点:第一,数量越来越大,由数百两到数千两、数万两;第二,官吏的贪污普遍化,从外官到京官,从小官到大官,无不唯利是图;第三,贿赂公开化,明初的贿赂行为在夜间进行,还恐怕被人发现,到了明嘉靖年间贿赂公开化;第四,争名争利,跑官要官现象成风。他说:“奔竞者进,则恬静者必退。”[《王廷相集》(四)第1354 页]这就是说,那些跑官要官的人,可以向上爬,而那些老实肯干的人,得不到重用。二是依附权势,肆无忌惮。他在《尊宪纲考察御史疏》中说:“巡盐即贩私盐,捕盗与盗通,入官有见面之钱,管事有长例之贿,假以公用而科敛任情,指称修理而罚金无度,吏典受贿而文书不行,豪富通财而差役得免,隐奸蓄匿,不可枚举。近年以来,御史出巡,唯务作威作富以纵人耳目,不事广取博采以察下情之隐微。况巡历所在,止二三日。飘风骤雨,一过不返。”[《王廷相集》(四)第1332 页]就是说御史出行是走马观花,只讲形式,不干实事。

羁縻之术,改流归土。唐以来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之术,即从少数民族的地方官中选出有能力、能服众的人当酋长,自己管理自己,这叫“以夷治夷”,效果不错。这种官吏称为土官。明嘉靖年间,川贵地区少数民族常常闹事,兵部尚书胡静安主张派官吏去代替土官。嘉靖七年(1528年),王廷相在《与胡静安论芒部改流归土书》中提出不设流官的三条理由:一是芒部的龙寿、龙政争官印,非叛逆行为,如设流官主之,等于将龙家兄弟二人具弊于狱;二是百余年来,芒部早已为朝廷进贡纳税,并设驿站;三是设流官,必派官吏和军队,还要造城池,劳民伤财,芒部所以定而复乱,顺而复逆,不过是欲复土官。所以,王廷相改流归土的思想稳定了边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