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是《周易乾卦·象传》中提出来的,它不仅概括了我们民族过去奋斗不息的精神,而且也昭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
在洛学师徒中的自强不息精神,主要表现为捍卫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所作的努力。程氏兄弟认为,自孟子以后,儒家之学成为“绝学”,这种说法显然不妥,因为他们否认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但东汉以后,由于受到佛学的冲击,儒家之学处于“几于废熄”的状态,这也是事实。正是以二程为代表的宋儒“以兴起斯文为己任”,才使面临危机的儒家之学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而且以新的姿态立于民族之林。其中弟子大都忠于师说,最典型的要属尹焞了。绍兴五年,宋高宗下诏书让他到朝廷任侍讲。临行之前,在祭其师程伊川时说“有补于时则未也,不辱其师门则有之”,意思是说,贡献虽然不大,但忠于师门却是真的。尹焞以后的弟子们也继承了他的血脉。郭雍虽不是尹焞的嫡传弟子,但通过其父郭忠孝学到了程氏之学,也同样忠于师说,为发展儒学做出了贡献。他说:“雍不肖无闻,甘与草木同腐久矣。重念先人之学,殆将泯绝。先生之道,亦因以息,惟惧无以遗子孙。……道虽不足,志则有余矣。”(《宋元学案·兼山学案》卷28,第1029 页)
元朝的姚枢、许衡等人,也为洛学在北方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姚枢“后从中书杨惟中南伐,得名儒赵氏复,以传程、朱之学。弃官居辉州时,许鲁斋在魏,至辉,就录程、朱所注书,遂依先生以居焉”(《宋元学案·鲁斋学案》卷90,第3003页)。使洛学北传,可以说姚枢有头功。谢山在《题文正集后》一文中说:“要之,文正兴绝学于北方,其功不可泯,而生平所造诣,则仅在善人有恒之间,读其集可见也。故数传而易衰。”(《宋元学案·鲁斋学案》卷90,第3003 页)如果说姚枢的主要功劳是发现赵复,使洛学在北方得到恢复,而许衡的主要功劳是使北传的洛学再度发扬光大。(www.xing528.com)
清代的学者孙奇逢、耿介、汤斌、张伯行等人,也都为洛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孙奇逢著有《理学宗传》《中州人物考》等书,他不顾90 岁高龄,还让弟子汤斌撰《洛学编》,魏一鳌撰《北学编》,还为之写序,真是“孜孜以斯道为己任”了。耿介著有《中州道学编》《理学正宗》,张伯行著有《道学渊流》《道学录》等书。总之,清代的中州后学者与其前任相比,他们的最大贡献是总结了洛学发展的成就,这些著作为后代留下一笔财产。清代的学者虽不同意“继绝学”之说,但他们还是为洛学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