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理与气的争论及其观点批判: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关于理与气的争论及其观点批判: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与气的关系,在二程的著作里有十分明确的肯定回答:一是承认理的绝对性、先天性;二是理先气后,“有理则有气”,“有理而后有象”。明朝的高拱是位心学家,他从理气关系、形色与气的关系来说明“理气一也”的观点。生,理与气俱存,死,理与气俱灭也。宋儒把人分为气质之性和义理之性是不对的。明朝的王廷相和吕坤等人,则从气学派的角度批判了宋儒把理气分开的错误观点。这就一扫宋儒以来的“理气为二”的错误观点。

关于理与气的争论及其观点批判: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理与气的关系,在二程的著作里有十分明确的肯定回答:一是承认理的绝对性、先天性;二是理先气后,“有理则有气”,“有理而后有象”。这可以说是洛学的根本观点。理学派坚持和发扬了这种观点,而气学派和心学派则从不同方面批判了理先气后、把理气分开的观点。

明朝高拱是位心学家,他从理气关系、形色与气的关系来说明“理气一也”的观点。首先,他从理气关系来论述。他说:“气具夫理,气即是理。理具于气,理即是气。原非二物,不可以分也。且性从生,生非气欤?从心,心非气欤?而后儒乃谓理属精纯,其或偏驳,不知精纯之理缘何而有?偏驳之气别何所存?气聚则理聚,与生具生,气散则理散,与死具死。理气如何离得而可分言之也。”(《高拱论著四种》第191 页)这是从理即气、气即理的角度,说明理气不可分为二物,没有精纯之理和偏驳之气。其次,从形色和气的关系来说明理气不可分。他说:“形色,气之为也,而天性即此焉。气之未始,不为理也。天性,理之具也,而形色即此焉。理之为始,不为气也。人生则形色完而天性具,气与理具存也不得已相离也。而宋儒乃分而二之,曰有气质之性,有义理之性,夫性一而已。将何者为气质之性?又将何者为义理之性?”(《高拱论著四种》第219 页)这里讲的形色即是指生物的形体而言,生则形色具而天性具,死则形色毁而天性灭。生,理与气俱存,死,理与气俱灭也。宋儒把人分为气质之性和义理之性是不对的。

明朝的王廷相和吕坤等人,则从气学派的角度批判了宋儒把理气分开的错误观点。王廷相针对宋儒的“理先气后”进行批判,他说:“愚谓天地未生,只有元气,元气具,则造化人物之道理即此而在,故元气之上无物、无道、无理。”(《明儒学案》卷50,第1178 页)在《太极辩》中又说:“万理皆出于气,无悬空独立之理。”(《王廷相哲学选集》第53 页)这两段话的绝妙之处在于他否定了理的先天性和绝对性:“天地未生,只有元气”,这就没有理的位置;再说理先气后,因为万理出于气,无悬空独立之理,理只能在气中存在,肯定了只有气,然后才有理。吕坤也像王廷相一样肯定了气的绝对性。他说:“天地万物,只有一气聚散,更无别个。”(《呻吟语》卷4)肯定了天地万物只有一气聚散,就等于否定了理的绝对性。(www.xing528.com)

明朝的杨东明针对宋儒的理先气后作了批判。他说:“盈宇宙之间只是一块浑沦元气,生天生地,生人物万殊,都是此气为之,而此气灵妙,自有条理,便谓之理。盖气犹水火,而理则其寒暑之性;气犹姜桂,而理则其辛辣之性,浑是一物,毫无分别。所称与生俱生,与形俱形,犹非至当归一之论也。夫惟理气一也,则得气清者理自昭著,人之所以为圣贤者此也,非理隆于清气之内也;得气浊者理自昏暗,人之所以为愚不肖者此也,非理杀于浊气之内也。此理气断非二物也。”(《明儒学案》卷29,第650—651 页)这段话说明了元气为天地万物之本原,否定了理为万物之源的思想,明确了有气则有理,理是气的条理和规律。心学派虽承认理气为一,但他们把理气等同起来,而气学派说的理气关系更合理。这就一扫宋儒以来的“理气为二”的错误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