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北宋时期,由于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在洛阳长期从事办学活动,并因其“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者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宋史·道学一》卷427),逐步形成了洛学。与当时的濂学、关学、蜀学和新学齐名,成为北宋时期著名的学派之一。
洛学形成后,曾在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得以广泛传播,并经历了一个从北向南和由南向北的发展过程。当时的福建人杨时拜别其师南归时,程颢曾对在座的学者说:“吾道南矣。”(《二程集》第429 页)这话很有预见性,洛学确实是经过杨时而传播到南方的,并出现了像朱熹、陆九渊等名家。当洛学在南方传播得沸沸扬扬时,而洛学的发祥地由于战乱却显得十分冷落。到了元朝,经过赵复、姚枢等人的办学活动,如在北京建立太极学院,传播程朱理学。姚枢因与行台长意见不合,便弃官携家眷到辉县的苏门山办学。以四书为主,教诲四方弟子,培养出像许衡这样的政治家和理学家。孙奇逢说:“宋兴伊洛,元大苏门,至明而有两河八郡,各有传人。”(《洛学编序》)这样,洛学又在中州大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就中州大地而言,著名的学者有几十人之多。若按纵向发展顺序看,宋朝有邢恕、吕希哲、朱光庭、李吁、刘绚、谢良佐、邵伯温、耿南仲和尹焞等,元朝有许衡、姚枢等,明朝有曹端、薛瑄、王廷相、何瑭、崔铣、尤时熙、高拱、吕坤、杨东明和吕维棋等,清朝有孙奇逢、张沐、耿介、张伯行、田蓝芳、冉觐祖、窦克勤、马平泉等人。若按横向的思想内容而言,可以分为理学派、气学派和心学派。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尹焞、邢恕、李吁、刘绚、朱光庭、朱熹、孙奇逢、耿介、张伯行等人,心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谢良佐、尤时熙、孟化鲤等人,气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吕坤等人。不论是哪一派的人物,我们都力求客观地、全面地介绍其政治、哲学思想,以弘扬中州人物在中华民族史上的贡献精神。(www.xing528.com)
洛学作为一个学派,在其发展过程中,师徒之间在思想上必然出现共同点和不同点。其共同点,说明一个学派的基础;其不同点,说明这个学派在发展不同阶段上的变化和超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