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经明理: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及关系

读经明理: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及关系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不读儒家的经典,就无法了解儒家之道。由此可知,《大学》是圣人的遗言,经过其学生曾参的整理后,是传达圣人遗志的完书。这就是说《中庸》这本书阐明了“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的道理。这就是二程对四书和五经关系的说法,先读四书,后读五经,在四书中又以《论语》和《孟子》为重点。这是说程颐对《易经》研究得最深,著作也很丰富。他对五经之间的关系作了如此形象的表述。

二程作为新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是以复兴孔孟之道为己任的。所以他们教育学生的主要内容,是向学生灌输儒家的思想和观点。程颐说:“欲趋道,舍儒者之学不可。”(《二程集》第187 页)他们不仅这样说,而且在他们的教育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据弟子范祖禹回忆说:“其教人曰:‘非孔子之道,不可学也。’”(《二程集》第334 页)可见他对孔孟之道的重视。

要培养学生的儒家思想,就要教育学生认真地读儒家的经典著作。读儒家的经典著作,就是学习儒家之道。他们说:“如圣人作经,本欲明道。”(《二程集》第13 页)如果不读儒家的经典,就无法了解儒家之道。同时他们也批评了那种读了儒家的经典以后却不会用的错误做法。“经所以载道也,诵其言辞,解其训诂,而不及道,乃无用之糟粕耳。”(《二程集》第671 页)这就批评了那种只会背诵经典、解释经典而不会用的错误做法。

儒家经典既是入圣之道的门户,那么要读哪些儒家经典以及如何读法,二程认为儒家的经典虽多,但主要是应读四书和五经,而且以四书为主,以五经为辅。

首先,要以《论语》《孟子》为重点。程颐说:“学者先须读《论》、《孟》。穷得《论》、《孟》,自有个要约处,以此观他经,甚省力。《论》、《孟》如丈尺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某尝语学者,必先看《论语》、《孟子》。今人虽善问,未必如当时人。借使问如当时人,圣人所答,不过如此。今人看《论》、《孟》之书,亦如见孔、孟何异?”(《二程集》第205 页)为什么要读《论》《孟》呢?因为《论》《孟》像丈、尺、权、衡一样,是量度事物的一个标准。所以,有了《论》《孟》这个标准,就可以衡量其他事物。所以,他们强调要认真读《论语》和《孟子》,要求学生“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见矣”(《二程集》第322 页)。

其次,读好《中庸》和《大学》。《中庸》和《大学》本是《礼记》中的篇章,汉以来作为小经,与《论语》《孟子》同时流行。北宋时的程颢、程颐单独为《大学》和《中庸》作序并作解,但未分别经传。南宋时的朱熹,作《四书章句注》,认为经是曾子所传孔子的语言,而传则是曾参的门人所传曾参的语言。二程所以重视《大学》一书,是因为“《大学》,圣人之完书也”(《二程集》第311 页)。又说:“《大学》,孔子之遗言也。学者由是而学,则不迷于入德之门也。”(《二程集》第1204 页)由此可知,《大学》是圣人的遗言,经过其学生曾参的整理后,是传达圣人遗志的完书。强调从天子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只有修身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弄清了《大学》的这些道理,才有入德之门。(www.xing528.com)

《中庸》之书,是孔子的弟子子思怕孔子之学失传而整理的书。二程说:“《中庸》之书,决是传圣人之学不杂,子思恐传授渐失,故著此一卷书。”(《二程集》第153 页)程颐说:“善读《中庸》者,只得此一卷书,终身用之不尽也。”(《二程集》第174 页)这就是说《中庸》这本书阐明了“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的道理。人们只有按着这个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前进,才可以终身受益无穷。

最后,以五经为辅。二程言论中的五经,是指《诗经》《易经》《礼记》《春秋》《左传》。除上述五经外,另有《乐经》,后人说《乐经》不算经,所以只是五经。但在二程的著作中五经和六经并用。不管是五经或六经,他们都以四书为重点,先读《论语》《孟子》后,再读五经。他们说:“于《论》、《孟》二书知其要约所在,则可以观《五经》矣。”(《二程集》第1204 页)程颐说:“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二程集》第322 页)这就是二程对四书和五经关系的说法,先读四书,后读五经,在四书中又以《论语》和《孟子》为重点。只要掌握了精神实质之后,那么五经就好明白了。

在五经中,程颐又对《春秋》和《易经》下功夫最多。程颐一生中用几十年的时间研究《易经》,包括被贬涪陵时,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研究《易经》,书不轻易外传。他的弟子尹焞说:“先生践履尽《易》,其作《传》只是因而写成,熟读玩味,即可见矣。”“先生平生用意,惟在《易传》,求先生之学者,观此足矣。”(《二程集》第345 页)这是说程颐对《易经》研究得最深,著作也很丰富。他的弟子们认为《易经》的研究成果,体现了他的主要思想。学习程颐的思想,只要认真地研究《易经》,就可以明白程颐的主要思想。程颐对《春秋》一书也非常重视。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他作的《春秋传序》中说:“自秦而下,其学不传。予悼夫圣人之志不明于后世也,故作《传》以明之,俾后之人通其文而求其义,得其意而法其用,则三代可复也。是《传》也,虽未能极圣人之蕴奥,庶几学者得其门而入矣。”(《二程集》第1125 页)这就是说,他作《春秋传》虽不能极尽圣人的蕴奥,但可以为学习《春秋》的人提供一把钥匙,使人们利用这个方法深入地研究《春秋》。他说:“学者不观他书,只观《春秋》,亦可尽道。”(《二程集》第157 页)可见他对《春秋》的重视。他对五经中的其他经也很注意研究。他对《诗经》《书经》和《礼记》也作了注释,有的书还作了序。他说:“《诗》、《书》、《易》如律,《春秋》如断案;《诗》、《书》、《易》如药方,《春秋》如治方。”(《二程集》第401 页)他对五经之间的关系作了如此形象的表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