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养才育贤的理想之地

打造养才育贤的理想之地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程颐解释说,当时的鲁国,只有宋朝的一个州那么大,出大贤十余人,而当今要求一人如颜回和闵子骞也得不到。在二程看来,天下之大,贤才并不缺乏,而当时的宋王朝所以缺乏人才,就是因为未设养贤之地所致。“秀民不养于学校而人材多废。”程颢认为当时的人只知道得贤才天下治的道理,而不知道致贤之道,就是不知道培养人才的方法。二程认为学校养育贤才,也包括那些致仕之后年老体衰、道德学问高尚的人。

打造养才育贤的理想之地

二程认为国家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人才必须从学校培养出来。正如程颢所说,学校以“得贤才为本”。他们认为春秋战国时鲁国的人才众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大量地兴办学校得来的。他们的教育如何能使道明于后世呢?二程说:“教之者能知之。学者之众,不患其不明也。鲁国一时贤者之众,非特天授,由学致也。圣人既没,旷千有余岁,求一人如颜、闵不可得。故教不立,学不传,人材不期坏而自坏。”(《二程集》第1193 页)程颐解释说,当时的鲁国,只有宋朝的一个州那么大,出大贤十余人,而当今要求一人如颜回和闵子骞也得不到。这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教育不如鲁国。程颢为扶沟县令时,就非常重视学校的发展,“故吾于扶沟,兴设学校,聚邑人子弟教之,亦几成而废”(《二程集》第429 页)。这是其弟子杨时的回忆,也就是说程颢为扶沟县令时,虽没有办好学校,但重视教育的思想是应该肯定的。

在二程看来,天下之大,贤才并不缺乏,而当时的宋王朝所以缺乏人才,就是因为未设养贤之地所致。程颢在《论养贤札子》中说:“臣窃以议当代者,皆知得贤则天下治,而未知所以致贤之道也。是虽众论纷然,未极其要,朝廷亦以行之为艰而不为也。三代养贤,必本于学,而德化行焉,治道出焉。”(《二程集》第455 页)“秀民不养于学校而人材多废。”(《二程集》第453 页)程颢认为当时的人只知道得贤才天下治的道理,而不知道致贤之道,就是不知道培养人才的方法。程颐在《为家君请宇文中允典汉州学书》中说:“虽未能如古之时,比屋人人而教之,可以教为士者矣。诚能教之由士始,使为士者明伦理而安德义,知治乱之道,政化之本,处足以为乡里法,出可以备朝廷用,如是,则虽未能详备如古之教,亦得其大端近古而有渐矣。”(《二程集》第593—594 页)这就是说,学校教育发展了,虽不能像古代那样“比屋人人而教之”,然而培养的学生知治乱之道,明伦理有道德,如放在乡里可以为效法,如果出来可以为朝廷所用。所以他说“养贤以及万民也”(《二程集》第833 页)。(www.xing528.com)

二程认为学校养育贤才,也包括那些致仕之后年老体衰、道德学问高尚的人。程颐说:“古者庠序为养老之地,所养皆眉寿之人;其礼有扶,有杖,有鲠噎之祝,则其羸废可知。盖资其道德模范,岂尚其筋力也哉?”(《二程集》第595—596 页)就是说古代的学校就是养老之地,所养的都是长寿之人,有的人要人扶,有的人要靠拐杖走路,并有鲠噎之象,但这些人是在为社会树立一个道德的榜样,而不是依靠他们的体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