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认为国家的治理主要依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学校。所以,学校教育的好坏是关系到世之治乱的大问题。程颐在《子衿》诗解中说:“世乱,学校不修,学者弃业,贤者念之而悲伤”,“世治,则庠序之教行,有法以率之”(《二程集》第1057 页)。他们认为夏、商、周三代,所以达到盛治,就是重视学校教育造成的。程颐在《为家君请宇文中允典汉州学书》中说:“窃以生民之道,以教为本。故古者自家党遂至于国,皆有教之之地。民生八年则入于小学,是天下无不教之民也。既天下之人莫不从教,小人修身,君子明道,故贤能群聚于朝,良善成风于下,礼义大行,习俗粹美,刑罚虽设而不犯。此三代盛治由教而致也。”(《二程集》第593 页)这里提出以教为本,可见他对教育的重视。这里讲的乡、党、遂,是地区一级的行政组织,据说500 家为一党,12500 家为一遂。但乡、党、遂是各级行政组织,从家庭教育开始,到各级行政组织都办学校。这样家有私塾,乡有乡学,县有县学,遂有遂学,国有国学,使天下无不教之民。由于人人都得到应有的教育,人才自然也都培养出来了,国家自然也得到了治理。所以,他们说“三代盛治由教而致也”。
二程在论证教育重要性的同时,也批评了宋兴百余年不重视教育的错误,程颢在《请修学校尊师儒取士札子》中说:“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宋兴百余年,而教化未大醇,人情未尽美,士人微谦退之节,乡闾无廉耻之行,刑虽繁而奸不止,官虽冗而材不足者,此盖学校之不修,师儒之不尊,无以风劝养励之使然耳。窃以去圣久远,师道不立,儒者之学几于废熄,惟朝廷崇尚教育之,则不日而复。”(《二程集》第448 页)这段话除说明了学校的重要外,还批评了宋兴百余年不重视学校教育造成了种种恶果:一是政治上人才缺乏,出现了“官虽冗而材不足”,“刑虽繁而奸不止”;二是时风日坏,“而民风日以偷薄,父子兄弟惟知以利相与耳”(《二程集》第1193 页);三是思想上造成“儒者之学几于废熄”,由于学校教育差,再加上佛学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处于动摇之中。所以,二程希望宋王朝能够“明教化育贤才之意,以学校为先务”(《二程集》第594 页)。(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