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民思想来源于孟子,孟子提出:“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孟子·尽心下》卷7)又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离娄上》卷4)这里提出的“民贵君轻”“得其民”“得其心”的思想,都是重民的思想,二程继承和发展了这种思想。
二程重民,是因为他们看到人民的重大作用。程颢在《论十事札子》中说:“古者四民各有常职,而农者十居八九,故衣食易给,而民无所苦困。”(《二程集》第454 页)这里讲的古者四民是指士、农、工、商,而二程讲的四民是农、工、兵、士,没有商。农者十居八九,可见农民是大多数,正因为多数农民的不停劳动,才有了衣食之便。程颐还看到了农、工、兵的作用。他说:“今农夫祁寒暑雨,深耕易耨,播种五谷,吾得而食之。今百工技艺作为器用,吾得而用之。甲胄之士披坚执锐以守土宇,吾得而安之。”(《二程集》第175 页)这就是说,有了农、工和兵的作用,才使得我们有衣食之用,有工具可使;有甲胄之兵的作用,才使我们有了安全的感觉。正因为程氏兄弟看到农、工、兵的作用,所以他们才重民。程颐在《答人示奏草书》中说:“颐欲公以爱民为先,力言百姓饥且死,丐朝廷哀怜,因惧将为寇乱可也。不惟告君之体当如是,事势亦宜尔。公方求财以活人,祈之以仁爱,则当轻财而重民;惧之以利害,则将恃财以自保。古之时得丘民则得天下,财散则人聚。”(《二程集》第600 页)这里根据孟子的“君轻民重”的思想,得出“财轻民重”的思想,这等于告诉大小统治者要轻财重民,要懂得“得其民,斯得天下”的道理,只有得到广大庶民的支持,才可以保民而王。
二程既然已经看到了庶民百姓的作用,那么,他们是如何重民的呢?按照孟子的“得其心,斯得民”的要求,他们提出“三本”的思想。程颐说:“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二程集》第531 页)这里讲的“三本”,实际上就是得民心方法的具体运用。
首先,视民如伤。孟子说:“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孟子·离娄下》卷4)这是说周文王在位时,常常忧念人民有痛伤,不敢横行干扰。二程也继承了这一传统。程颢为县令时,凡坐处皆书“视民如伤”四个大字,常说“颢常愧此”四字。这就是说作为地方官,要视民如伤,关心人民,爱护人民。(www.xing528.com)
其次,以顺民心为本。程颐说:“君子之道,其说于民,如天地之施,感于其心而说服无。故以之先民,则民心说随而忘其劳;率之以犯难,则民心说服于义而不恤其死。说道之大,民莫不知劝。劝谓信之,而勉力顺从。人君之道,以人心说服为本,故圣人赞其大。”(《二程集》第998 页)只要民心悦服了,就会心悦而忘其疲劳,只要民心悦服就服从于义而不怕死,可见民心悦服是为政之道的根本。
再次,以厚民生为本。厚民生就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若耕稼陶渔,皆因其顺利而道之”(《二程集》第390 页)。程颢这里说明,一切都要关心庶民的利益,因民所利而引导,如种庄稼、打鱼和制陶等这些与厚民生有利的事都要去做。程颐说:“春则因民播种而祈谷,夏则恐旱暵而大雩,以至秋则明堂,冬则圜丘,皆人君为民之心也。”(《二程集》第286—287 页)这就是说古代的皇帝为了农民获得大丰收,一年四季都要祭天,春天为了农民播种五谷而祭天,夏天为减少旱灾而祈雨,秋天为表扬丰收而祭天,冬天为民而祭天。
最后,安而不扰。所谓不扰,主要是指皇帝和各级官吏都要给黎民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让庶民百姓安心生产,才可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如果对百姓进行干扰的话,就影响了庶民的生产,也影响了统治阶级的收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