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程颐二人,出身于官宦之家,世居中山博野(今河北定县)。高祖父程羽,曾任太子少师,宋太宗赐第开封;曾祖父程希振,曾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祖父程遹,曾任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父亲程珦,曾任黄陂(今湖北黄陂)县尉、太中大夫,后管西京崇福宫,遂为洛阳人。
程颢,字伯淳,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卒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享年54 岁,世称明道先生。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第二年任鄠县(今陕西户县)主簿,发表了著名的《定性书》。嘉祐五年(1060年),任江宁府上元县(今江苏南京)主簿。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任泽州晋城(今山西晋城)县令。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由御史中丞吕公著推荐为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参与了王安石变法,后又发出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奏疏和言论。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被贬出京城,任京西路提点刑狱,后改签书镇宁军判官。而后辞官归洛阳办学。他的学生邢恕说:“于是先生身益退,位益卑,而名益高于天下。”(《二程集》第332 页,中华书局1981年7月出版,下引此书只注页码)后病逝于洛阳。南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谥纯公;南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封河南伯,从祀孔子庙庭。
程颐,字正叔,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卒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享年74 岁。自幼聪明好学,“年十八,上书阙下,欲天子黜世俗之论,以王道为心”。又游太学,发表《颜子所好何学论》,得到老师胡瑗的赏识。吕希哲遂拜程颐为师。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年已54 岁的程颐,由门下侍郎司马光、尚书左丞吕公著推荐,授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崇政殿说书(即皇帝的老师)。在给皇帝和皇太后的上书中,多次劝皇帝要崇儒重道。当时为翰林学士的苏轼不喜欢程颐的行为,“苏轼不悦于颐,颐门人贾易、朱光庭不能平,合攻轼。胡宗愈、顾临诋颐不宜用,孔文仲极论之,遂出管勾西京国子监”(《宋史·道学一》卷427)。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被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在这里完成了《周易程氏传》。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程颐被复用,为宣德郎,移峡州(今湖北宜昌)。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致仕,在洛阳从事办学。宋徽宗大观元年病逝于厉道坊。南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谥正公,南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封伊阳伯,从祀孔子庙庭。(www.xing528.com)
二程兄弟从十五六岁开始拜湖南的周敦颐为师,学习儒家经典,“敦颐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二程之学源流乎此矣”。“颐于书无所不读。其学本于诚,以《大学》、《语》、《孟》、《中庸》为标指,而达于《六经》。动止语默,一以圣人为师,其不至乎圣人不止也。”(《宋史·道学一》卷427)这就是说,二程的思想以孔孟儒家的经典为源。程颐说:“欲趋道,舍儒者之学不可。”(第187 页)
二程一生的著作甚丰,有《遗书》25 卷,《外书》12 卷,《文集》12 卷,《周易传》4 卷,《经说》8 卷,《粹言》2 卷。这些著作都收录在《二程集》中,由中华书局1981年7月出版,是研究二程思想的重要材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